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電視媒體與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3-10 10:20:15



現代女性應走出傳統女性形象的藩籬

  【一千零一頁】女性解放運動的最初目標之一就是女性走出家庭、進入廣闊的社會生活領域,正是所謂的“娜拉出走”。請問,我們是否應對一些生活在傳統觀念中的女性再次疾呼,讓她們成為新的“娜拉 ”?
  【特邀嘉賓:羅慧蘭】我認為這是女性的一種選擇。因為現在對大多數女性來説都已經走向社會,所以有一些女性的回歸家庭也是女性的發展多元化的趨勢。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媒體有一個誤區,就是片面的報道這一現象,對於女性的回歸有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沒有去了解婦女回家以後的生活狀況。有一次我參加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關於“婦女回家”的討論,當時主持人就提出了一個數據,這是海淀區婦聯在中關村白領女性中所做的一個調查,有60%的女性願意回家,引發了她們的一種恐慌,當主持人問我對這個問題看法的時候,我認為對這個問題大可不必驚慌,因為第一,這個調查數據抽樣方法是否科學,我們尚且不知道,就算有這麼高比例的女性願意回家也沒有關係,因為女性願意回家的意願和行動是兩個概念,比如説我今天上班很辛苦,擠車很累,你突然給我一個表調查問願不願意回家,我肯定説願意,但是如果第二天讓我到人事處辦理離職手續的時候,我會説憑什麼讓我回家?工作是我的權利。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媒體不應當大肆炒作,而應該關注一下已經回家的女性的生存狀況。據我所知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整個社會包括媒體倡導一種叫“幸福的家庭主婦”的形象,認為賢妻良母是女人唯一的生存方式,所以有很多的職業女性當時退職當家庭主婦,甚至有很多大學生沒有完成學業輟學結婚,但是根據後來的一項調查,這些所謂的“幸福家庭主婦”在家中並不如意,在60年代的時候美國的醫院接診了很多這樣的家庭主婦,她們渾身不適,頭疼、失眠、有很多情緒問題,但是從醫學檢查,檢查不出任何問題,所以當時美國醫學界把這種現象稱為“家庭主婦綜合症”。我認為對於一些自願回家的女性來説,這是她個人的選擇,無可非議,但是作為媒體應當具有社會責任感,不應該對此事過分的炒作。
  【特邀嘉賓:夏吟蘭】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是婦女解放的必由之路,就業權和勞動權是婦女的基本權利,也是男女平等的基本保證,但既然是權利,婦女就有選擇權,那麼她有權在她認為合適的時候回到家庭做全職太太,但依我所了解的,能夠做全職太太的,除了丈夫必須能夠養家,能夠具有撫養她和孩子的能力之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社會網絡,否則,她就會與社會隔絕。而且,社會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做全職太太的女性必須要有思想準備,就是當她想再回到社會,回到職業女性的時候,她原有的知識就很有可能老化,她可能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甚至可能被社會再接納。

  【中國吉祥0】外在形象重要還是內在品質重要?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呵呵,你個人的看法呢?
  【中國吉祥0】呵呵,青葉問起我來了~~~~兩者都重要,兩者結合是最完美的。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如果非要排個先後呢?作為男性你會選擇什麼?
  【中國吉祥0】難了,難了~~青葉,你好像忽略了,不可能存在兩者絕對的分離,所以不可能出現外在美而內在不美的情況,總會出現兩者結合的情況,所以我會選擇第三種情況。
  【*花*霧*】氣質最重要。
  【牧言再生】請問,一開始大家看到《美女與野獸》時,女性朋友有幾個喜歡那只野獸的?到目前為止,我估計也沒幾個人真正去喜歡一個長著野獸模樣的男人,當然,男人們不會喜歡一個長著野獸模樣的女人。但是本人更不會喜歡一個貌如天仙,心如蛇蝎的女人。
  【特邀嘉賓:夏吟蘭】我也同意你的看法,這就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關係,如果既有內在美又有外在美當然是最完美的,但男人可能更看重女人的外在美,女人更看重男人的內在美,這實際上都會有偏頗。
  【特邀嘉賓:羅慧蘭】談到女性形象,很難去區分外在和內在。因為作為形象來説,是一個統一的完整的、是社會對一個個體綜合規範的評價,既包括外在的一些表現,也包括內在的一些修養,就連一些很外在的要素,比如著裝、色彩都和她的個性特點有很大的關係。從形象的各種要素來看,內在品質應該是最重要的,因為內在品質最持久,它不受年齡的限制,因為一個人的外表是會改變的,但是內在的涵養和氣質是永恒的。
  【牧言再生】是呀,俗話説:“相貌隨心轉”,一個人的外表是可以通過個人修養的完善而改變的,如果一個人逐漸向惡,那麼我們從他(她)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一個人逐漸向善,那麼我們從他(她)的眼神中也可以看出那種讓人如沐春風的感覺。

  【明月夜!】上海市婦聯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儘管女性中僅有37.3%的人對“男性以社會為主,女性以家庭為主”的傳統分工模式錶示贊同,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有相當數量的已婚婦女在傳統觀念影響之下,放棄對成功成才、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請問,中國已婚婦女已經缺少了鮮明的形象感和方向感,老師們同意嗎? 
  【*花*霧*】是啊,社會影響還是很重要的,因為首先電視媒體就會無形間灌輸人們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要減少性別歧視應當從電視這一強勢媒體做起。
  【特邀嘉賓:羅慧蘭】我不同意這個觀點。上海市婦聯公佈的這個調查的確能説明一些問題,這也是中國婦女研究所和國家統計局在2000所做的大型婦女地位調查中所顯示的數據反映出來的問題,和1990年相比,現在人們的社會觀念,尤其是性別觀念不是進步了,而是後退了,這可能和我們現在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女性在事業上所面臨的障礙越來越多,就業越來越困難,而導致的一種傳統觀念的回歸、女性的一種退縮行為,包括現在在很多高校做得調查問:“幹得好不如嫁的很好”,有許多重點大學的學生也表示贊同這個觀點。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一定數量的已婚婦女在傳統觀念影響下放棄了對成功成才、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但是這和我們這個社會對男女兩性不同的角色期待是有關係的,女人不能太成功,女人太成功就容易被歸為另類,所以現在社會上也有人這麼歸類,認為現在社會上存在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他們把女博士歸為另類,既不屬於男人又不屬於女人,實際上這反映出我們當今社會還是把女人看著是弱者的一種觀念的折射,使得很多女性産生一種懼怕成功的心理,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男高女低是一種普遍的模式,這種男高女低除了反映在身高、職業、收入等方面以外,還包括了職業成就,所以有許多女性為了保持這種平衡,不願意超過自己的丈夫,以保持一种家庭的平衡和協調。

  【馬頓A】傳統影響是女性看不起女性,中國人的封建傳統意識為什麼根深蒂固?看來女性看不起女性,女性不尊重女性,女性歧視女性的情況太普遍,現代社會進行了這麼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新意識,新思維佔領各個領域,國內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女性的作用有目共睹,男性公民對女性公民已經沒有歧視,如果説有,那一定是極少的下等男人,才在陰暗處對女性有歧視,倒是女性看不起女性,還很常見,不信,您就仔細看看周圍。精神文明的新起點是從女性尊重女性開始的!
  【啊軒jj】我們要獨立,女人是一朵美麗的花,給生活帶來亮點,女人不是靠看的,給自己一點驕傲。
  【特邀嘉賓:羅慧蘭】實際上這是女性自我貶低、自我歧視的一種表現,因為我們這個社會男人和女人的界限是非常分明的,用法國女權主義者西蒙波夫娃的一句話來説,男人是第一性,女人是第二性,男人被視為是優勢群體,女人被視為是劣勢群體,而且我們這個社會總是以男人的標準作為全體公民的標準,包括在我們國家長期以來的男女平等,我們也是以達到男性的標準來衡量婦女解放的標準,所以長期以來我們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就是女人不如男人。所以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很容易對女性自身採取一種自我貶抑的態度,舉一個生活當中常見例子,比如説你的一個同事和你的條件差不多,學歷、工作能力各方面都差不多,如果他是男性的話,受到領導的重視和提拔,你會認為他是應該的,如果這位是女性的話,你就會不服氣,這種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另外,女性群體之間會有比較多的競爭關係,現在社會上有一種現象,有一些身居高位的女性不願意提攜自己的同類,這樣才能保持一枝獨秀。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任何時代都存在著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請問兩位嘉賓,你們對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女性形象有什麼期待?
  【特邀嘉賓:羅慧蘭】應該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有智慧,既能自我發展,又能和男性和諧相處。
  【中國吉祥0】時代在變,女性形象不變的是什麼?
  【特邀嘉賓:羅慧蘭】不變的是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責編:詩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