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娛樂競技類節目
作者:《電視批判》專稿 發佈時間: 2005-3-28 15:13:12



娛樂電視節目的最佳發展模式

  【旋轉的水滴】宋老師,曾經關注過您在電視娛樂行業的摸爬滾打,也碰過很多壁吧?在中國的媒體環境下,娛樂電視節目的最佳發展模式是什麼?
  【特邀嘉賓:宋南男】我覺得最佳模式應該是,我所總結的三段論:第一叫關注,關注的意思就是要多看目前國內正在播的,甚至包括研究國外的一些電視娛樂類節目。第二叫研究,所謂研究主要是對收視率有所研究,對受視人群要有研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真正的了解,並且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去了解中國的電視觀眾,到底喜歡什麼樣的電視娛樂節目。第三,也就是説在前兩者的基礎之上,我稱之為叫創新。當然前提是圍繞着觀眾的興趣,同時也充分考慮到電視節目所應該具備的品質,去做節目上的創新。

  【hello1810】請問兩位老師,遼寧電視臺有個節目叫“幸運50”,原本是知識類綜藝節目,但近些年來,這個節目不斷改變欄目定位,現在已經不是一個知識類節目了,那麼綜藝節目改變定位可以麼?改變定位對觀眾有什麼影響?謝謝!
  【特邀嘉賓:宋南男】改變定位當然可以,但是,首先要確定改變定位的原因和必要性;其次,一個節目改變了定位或形態,應該通過適當的渠道對觀眾有所告知,以便讓觀眾決定是否追看。

  【崔磊】關老師,提到競技我想起了央視形形色色的大獎賽,從歌手大賽到京劇大賽再到我們現在的小品大賽等等,還有許多競技比賽類的欄目,如《挑戰主持人》,《星光大道》等等,您能否簡單評價一下這類節目?
  【特邀嘉賓:關 玲】我覺得這些大賽非常好,電視作為一種強勢媒體,對文藝本身有很強的影響,如京劇,電視大賽可以使它充滿活力,在其他類型中也製造了很多的活動,增加了媒體本身的影響力,但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一旦氾濫老百姓就會覺得疲勞,尤其當它形式上變化不大,甚至分不清各種大賽的差異的時候,節目就沒有太多的價值了。目前還有一種情況,參賽選手的水準越來越不理想,這也是影響它的重要原因,我很希望這些大賽能夠再突出個性,找到更多的觀眾收視的興趣點。

  【曾經年少過】關老師,是否您做過競技娛樂類綜藝節目的策劃?認為成就一個節目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呢?
  【特邀嘉賓:關 玲】做過很多。成就一個節目最重要的因素是形態,這個問題太專業了,關於形態往往要涉及很多的因素,而策劃就是要將這些因素進行反復的比較和量化分析,最後使形態更能夠達到一個節目設定的目的。

  【牧言再生】其實綜藝節目古代就是一種茶余飯後的消遣娛樂,比如《紅樓夢》中廬雪庵即景聯詩,幾個人聚到一起,大家把自己才情發揮到一種極致,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綜藝節目很少有這樣的了,因模倣別人而失去了本土特有的東西,還有,有許多綜藝節目大同小異,彼此雷同,總是讓人感到似曾相識,這一點很不好。
  【特邀嘉賓:關 玲】你説得很對。《紅樓夢》中的即景聯詩需要吟詩者和讀詩者,也就是創作者和觀眾相同的文化水準,而電視是大眾媒體,它不可能只為編導自己的知音去製作節目;另外,目前我們的綜藝節目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真情實感少了,感染力也就少了,那些由衷而發的感想經過多層包裝失去了本色,感染力減少了。

  【leeyue平衡】現在氾濫的娛樂節目有沒有可能是受眾的偽需求?也就是傳播者本位而並非受眾本位的結果?
  【特邀嘉賓:關 玲】 確實現在在我們的觀眾需求調查中,不能完全的反映觀眾的需求,是因為調查的渠道、手法都還不盡如人意,有些時候可能會出現觀眾的需求事實上不真實的情況,但娛樂節目氾濫不完全是傳播者本位的結果,有些時候更多的是市場本位、廣告收益本位的結果。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有專家表示,競技娛樂類綜藝節目已經前景黯淡,“情感”類綜藝節目的時代將來臨。兩位嘉賓怎麼看?
  【白沙海浪】為何情感類節目的會上升呢?
  【曉陽2005】我也這樣認為,恰如我們的論壇中的心情驛站那樣火一樣。
  【特邀嘉賓:宋南男】有一定道理,但競技類綜藝節目在中國並沒有被做到極致,比如,時至今日,競技類綜藝節目在不少西方國家依然很火,沒理由説在我國才做了幾年的競技類綜藝就離死不遠了。

 


責編:邢立雙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