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説説電視戲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3日 16:08 來源:CCTV.com

  我是贊成,擁護戲曲走進屏幕的。

  我不贊成把戲曲的不景氣,歸結於電視的普及和電視戲曲的存在。

  戲曲的不景氣,對戲曲團體來説,是體制改革問題。對舞臺演出而言,是提高演出質量問題。

  當然,也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在今天文藝品種多元化的形勢下,人們可以自主的去選擇自己所喜愛的藝術形式。戲曲一統天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文藝園地正朝着多種藝術共存共享,更加絢麗多姿的百花齊放的大好形勢發展着。

  戲曲要不要走進屏幕,回答是肯定的。因為,電視戲曲在近二十年的藝術實踐中,顯現齣戲曲舞臺無法比擬的優長。

  我把電視戲曲的優長歸納五點:

  其一,豐富多彩的電視戲曲新品種。(大致可分四類)

  (1)舞臺劇:鏡頭基本不離舞臺框,只做遠近推拉,左右變化。受舞臺制約。這類電視戲曲基本保留戲曲舞臺特色。

  (2)棚內劇:全劇在攝影棚內完成。鏡頭多方位的變化。故事的剪接,矛盾的推進,打破戲曲舞臺限制,藝術空間更為自由。但戲曲的唱念做打,音樂,裝扮,基本保留。

  (3)實景劇:全劇在真實的室內和室外環境中攝製。劇本打破舞臺結構,除更多的保留戲曲演唱和表演特點外,其裝扮接近生活。全劇攝製更多地運用了電視劇手法。

  (4)戲曲專題:大多演示戲曲演職人員藝術生活。雖説不是戲劇,但它在戲曲宣傳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此外,還有戲曲演唱專集,表演片段集錦,戲曲卡拉OK等等,靈活多樣,便於普及。

  其二,電視的普及和電視觀賞的便捷,給更多的戲曲觀眾創造了更寬闊的欣賞空間。

  一齣不錯的戲曲,在劇場連演一個月30場,每場1000位觀眾,也不過三萬多吧。一齣不錯的戲曲,或戲曲電視劇,經電視臺播出,就北京市來説,有1500多萬人口,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人看,就是15萬人。如該劇是全國播放,甚至上衛星,那觀眾就更多了。

  戲曲觀眾的統計,不能僅限劇場,在電視上觀賞戲曲者,不可除外。

  有的同志總是把舞臺戲曲和電視戲曲對立起來,這不僅對電視戲曲的發展不利,對戲曲自身也沒什麼好處。舞臺戲曲和電視戲曲,應是姐妹關係,並存關係,依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絕不是誰取代誰。

  作為演出空間來説,既有舞臺戲曲,又有屏幕戲曲,有兩個展示戲曲的陣地,何樂而不為!從演員角度來講,既能在舞臺上演戲,又能拍電視,能耐大了,路子寬了,經濟收入也多了,也是個何樂而不為的事!

  也有人擔心,日子長了,舞臺戲曲會不會萎縮?這也是不必要的擔心。

  因為舞臺戲曲和電視戲曲,在展示方式上有質的區別。

  舞臺戲曲是即時體現,這是電視戲曲無法做到的。

  電視戲曲是複製體現,這也是舞臺戲曲無法做到的。

  由於兩類戲曲展示方式不同,使觀眾的感受方式也不一樣。人們看了劇場的演出,也想再看看電視上的播出;看了電視上的播出,也想到劇場看一看舞臺演出,這是常有的事。

  其三,豐富了戲曲的表現手段。

  表演的時空自由,是戲曲舞臺的特點。但是,它卻是有限的。然而,電視戲曲的表演空間,要比舞臺戲曲寬廣的多,甚至於可以説是無限的!電視戲曲在故事,情節,結構的編排上,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表現得更為自由。在戲曲舞臺上做不到的,在電視屏幕上均可做到。

  戲曲表現手段的豐富,加強和提高,意味着戲曲藝術反映生活能力的提高。這是戲劇藝術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

  其四,提高了戲曲演員的表演水平。

  我曾問一位拍過戲曲電視劇的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和在戲曲電視劇中的表演,有何異同。他説,一是表演的分寸感不太一樣,舞臺表演力度更強些,電視劇表演要收斂一些。特別是近鏡頭,強調內在的心靈刻畫。再者是,戲曲舞臺表演是演員找觀眾。拍電視劇是攝像機找演員。表演感覺不太一樣。

  我想,一個戲曲演員能夠拍戲曲電視劇,這本身就意味着表演能力的提高。同時,一個戲曲演員經過拍戲曲電視劇之後,能夠把某些演戲曲電視劇的表演特長融於戲曲舞臺表演之中,這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提高。

  其實,我們的先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如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馬連良,譚富英,李少春,裘盛戎,袁世海,高盛麟,葉盛蘭,張君秋,杜近芳,他們拍攝了多部影視戲曲,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其五,保存歷史。

  尊重愛護歷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

  歷史,是以往年代人類智慧和成就的真實記錄。

  歷史的延續,體現着時代的進程。一般講,歷史的延續呈兩條線。一是歷史原貌保存。一是古今的融合。

  對於前者,囿於以往年代的科技水平的低劣,以及人們對於歷史價值的認識不足,大部被丟掉了。今天,人們對歷史的認識提高了,也有了高科技設備,補救了這一重大損失!

  傳統戲曲,是悠久民族文化傳統的象徵,是悠久的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的真實記錄,是多少代從藝人的藝術創造成就。它的永恒價值,在於它不僅是研究歷史的珍貴材料,同時對於今人仍有欣賞價值和感知作用。今天,我們把近百年前攝製的譚鑫培的《定軍山》視同珍寶。中央領導同志組織電視工作者和戲曲隊伍,對過去的錄音帶做“音配像”工作,均説明了保存歷史之重要。

  今天,在我們身邊有這麼多攝像頭,這是一件多麼值得慶幸的事啊!

  牛車時代已經過去了,火車時代也顯得滯後了。

  我們生活在科技高速發展的聲速時代,光速時代。

  方便,快捷;祥和,樂觀;新穎,奇異;尊先,愛古;健康,舒適。成了新時代的新亮點。我想,我們戲曲工作者,多看一看大環境,多跟一跟時代,認真繼承,大膽創新。我們的處境當會越來越好。(2005年8月8日 原中國京劇院長:蘇移)

責編:李閆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