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我們中國共産黨人就是在這曲折的山路上,走出了一個燦爛的中國!”楊樹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着呂梁山上的一條羊腸小道,慷慨陳詞,仿佛人戲一樣,但這確實是他拍戲過程中一個最強的感覺。那時在一個45度的山坡上拍一場戲,演員要上下來回跑,跑兩趟就吐,往下跑時還收不住腳,很危險,一次楊樹泉往下跑時,心臟出了問題,他捂着喘了一會,吃了點藥,繼續拍戲。
本來如果有危險場景,楊樹泉可以找一個替身演員拍他的遠景,但為了體現真實,楊樹泉決定自己演。他説,拍這場戲時,他感到中國共産黨打天下真不容易,而且有些同志更悲壯,來不及看到新中國的誕生,就犧牲在敵人的槍炮下,他們實在崇高、偉大,我們敬仰他們。
“演戲首先要愛戲“,楊樹泉如是説,“作為一個演員,在最初演戲的時候,不可否認有名利方面的考慮。,然而,如果那是一部好戲,一旦進入角色之後,一個好演員首先應考慮的是體現自己的藝術價值,其它的一切都是次要的、甚至是非常次要的。”
這次楊樹泉扮演的是區武工隊長武德民,武德民是黨的政策的宣傳者,同時又是執行者,他負責全區民兵的組織發動,他面對的是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民,他得面帶微笑,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把農民引上革命道路,而不能象以前飾演的武工隊一樣板着臉。他要以康家寨的工作,輻射全區。對這樣的角色,楊樹泉是第一次接觸。武德民這個角色不是高大全的形象,需要把他塑造的讓老百姓比較認可,為此楊樹泉反復琢磨。他不僅在語言、服裝上貼近那個時代,還減肥10多斤,第一次留下鬍子,從形態上貼近那個時代,從思想感情、精神狀態上楊樹泉也表現出勇敢、善良、智慧、正義。
楊樹泉説:“我為什麼這樣做?因為我不要我要不斷地塑造新的自我,不斷攀登,所以我要堅決屏棄那種所謂的“一招鮮”。在《呂梁英雄傳》中,楊樹泉要把過去的他遮蓋起來,給觀眾展現一個心得形象。
楊樹泉最後對記者説:“我要通過自己的理解,把呂梁英雄表現出來,通過自己的塑造,讓老百姓説共産黨就是好。我要對呂梁人民負責,我要對中華民族負責,我不能讓呂梁人民失望,我不能讓當年的英雄失望。
責編: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