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陳永紅隊長日記:10月7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0日 14:20 來源:CCTV.com

  早晨的時候,邊巴多吉和達瓦就開著豐田62走了,曾師傅也搭上他們的車下山去。多吉和達瓦每人拿到了1800元的報酬,曾師傅因為在拉薩準備的日子比較長,加上給他的路費也拿到了3000多元。

  梁醫生自己要求在營地多待一天,他將跟隨通訊車下撤。

  計劃護送通訊車的有兩輛大鼻子的牽引車,把車上的一些物資倒下來的時候,發現還有足夠5、6天吃的蔬菜。圓白菜、蘿蔔、土豆、大蒜、洋蔥,圓白菜的表面幾層凍得比較明顯,已經顯出透明的顏色,其他的蔬菜還比較耐凍。

  孔屏教授要求再一次到普若崗日探路。已經如此接近青藏高原最大的現代冰川,卻沒有機會登臨取樣,對於孔屏教授來説將是此行最大的遺憾。不過問了幾個牧民,都説只有我們看到過的那條現在還不能通過的路能到達普若崗日的腳下,並沒有第二條道路。看來去普若崗日的計劃只有取消了。

  好像出發的日子還會一延再延,等待的代價是每天將近兩萬元的花銷,是每天將近60人對營地周圍環境的破壞。

  這幾天一直有牧民從令戈錯和龍尾錯西面方向開著東風車經過營地到雙湖去賣羊毛,這些牧民大都屬於雙湖牧場。據當地的牧民説,現在在令戈錯周圍200公里範圍內都有牧民在放牧,放養牲畜已經達到萬餘頭以上。並且有雙湖的一些退休職工開始在這周圍進行放牧。按理説整個羌塘近30萬平方公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的緩衝區開展旅遊和生産經營活動。”放牧屬於生産經營,應該是受到嚴格限制的。但是在網上能夠查到的羌塘自然保護區的牧業戶人口已經達到17000人,家畜110萬頭。

  按照最初我們的概念,過了雙湖就是無人區,但是從雙湖到龍尾錯營地大約150公里的路上,我們到處可以看到散放在山坡上的牛羊,每群總有上千隻。在離開我們營地大約20公里的範圍內,有不少於10戶牧民的長期定居點和帳篷牧點。雙湖區有至今保持著集體所有制的牧場,牧場的管理很嚴格,每一位牧民也都嚴守著對集體財産的忠誠。牧場的規模發展也達到一定的水平,成為雙湖區每年400萬財政收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嘎錯鄉,書記和副鄉長告訴我,全鄉560口人的人均牲畜擁有量達到102。而我問到這樣放牧有沒有出現過度放牧的現象?會不會使草場退化?使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人為的改變?他們都很堅定地説:不會,放牧還會對保護野生動物有好處。他們説的好處之一就是有時候家牦牛會被野牦牛拐走,使野牦牛的隊伍不斷壯大。但是他們忽略了野牦牛因此可能喪失其優良的種群基因,也可能增加各種傳染病的爆發的機會。

  地方政府在發展牧業的問題上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決定了牧業發展的規模。如果讓原本就處於遊牧狀態的牧民放棄他們祖祖輩輩依賴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對環境的一種破壞。他們已經屬於這個曠野當中生物鏈的一部分,他們的牲畜是草原上的狼和狐狸的追逐的食物,而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是現在情況變了,有組織的牧業活動將大片的草場變為家畜的專有場所,野生動物中的那些比較弱小的族群只有向更高更遠的地方轉移,從而完全的退出了野生動物幾千年來賴以生息的飲水、生養和進食的牧場。無人區原始的自然風貌漸漸失去,高原原本脆弱的植被遭到破壞。牧場的無限擴大,使原來的上遊生物在取食時受到牧民設下的各種伏擊物的威脅,熊、狼、狐狸也失去了在原有生存區域繼續存在的依賴。這些改變是和植物被破壞的情況一樣,恢復起來的時間往往是以世紀這樣的單位進行的。

  我們在嘎錯鄉看到在企業的援助下建起來的新村,但是如何讓這些搬進新村的牧民們在不破壞現有生態的情況下可以長期與環境和諧的生存下去也應該引起這些援助企業的重視,太陽能的利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何在發展與保護之間達成協調的問題已經現實的存在於無人區裏。

  聞自立獨立支撐廚房顯然力有不逮,晚餐是一大鍋蘿蔔羊肉湯,然後一盆十幾天前的餅,掰碎了泡著吃。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邀請這一次的大車司機寇師傅、樸師傅和雷師傅承擔下今後科考隊的炊事工作。他們是新疆地礦局的老師傅,常年隨新疆地礦局在阿爾金山及可可西裏北部進行勘探科考,野外工作經驗十分豐富。他們三人有長期在一起工作的經驗,配合起來做好廚房工作應該富富有餘。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