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0日 11:00 來源:新華社
| |
這是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研發新産品(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學思攝 |
在深圳,振奮人心的一組數字莫過於“四個90%”,即90%以上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職務發明專利出自於企業。這表明,在深圳市,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基本形成。
也正是這一體系,引導着深圳的社會資源向自主創新的産業傾斜,高新技術産業由加工裝配向自主研發轉變,實現了“深圳製造”向“深圳創造”的跨越。循着深圳以企業為主的自主創新之路,可以發現三大亮點。
亮點一:政府的角色定位是服務
“以市場和企業為主,將政府角色集中在完善創新環境方面,為自主創新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和後勤服務,同時堅持‘有為’和‘無為’的辯證統一,通過制定産業政策和建立完善各種創新激勵機制,引導和鼓勵企業進行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符合産業發展方向的創新。” 深圳市市長宗衡如此描述在自主創新活動中政府的定位。
首先,在創新資源配置上向企業傾斜。“十五”期間,深圳市財政性科技投入82億元,其中用於資助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資金佔85%,帶動企業投入研發經費400多億元;資助建立了51家企業工程中心、48家企業技術中心,並設立企業專利、標準資助專項經費,推動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
其次,充分發揮企業家的核心作用。深圳較早制定了技術入股、無形資産評估等管理辦法,使企業家能充分利用分配手段,較好地解決企業和技術持有者的利益衝突。成立企業家服務機構,及時解決企業家在組織創新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降低創新成本。
第三,加強知識産權保護。隨着自主創新活動規模的擴大,知識産權糾紛一度成為阻礙創新的瓶頸。1995年,深圳市在國內首次制定了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及其配套管理辦法,遏制了違法侵權的勢頭,調動了企業持續創新的積極性。這些法規及配套政策,使深圳市成為全國最早建立系統知識産權保護法律框架的城市,為自主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
| |
這是深圳市格蘭達公司工作人員在生産線上工作(3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陳學思攝 |
亮點二:企業是創新的真正主體
年均42.3%的高新技術産值增速,3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了深圳自主創新的“主線條”。而280家産值過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中興、華為等自主創新骨幹企業,又是這個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筆。
“深圳之所以形成企業爭相搞研發創新的局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使高技術成果最大限度産業化,同時前瞻性地做好了技術儲備。”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副局長周路明説。
深圳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是“逼”出來的。不像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深圳的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很少,所以,深圳從一開始就把着力點放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上。也就是,從科研院所關起門研究,向科技與市場接軌轉變,以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加速科技成果的産業化和市場化。
企業技術中心應運而生,目前已達到48家,促進了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2005年,企業技術中心共申請專利6552項,佔全年全市專利申請量的31.3%。
為了後續的技術儲備,深圳開始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強聯絡,深圳清華研究院、深港産學研基地、深圳國際技術研究院、虛擬大學園紛紛崛起。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市場化協作關係,通過成果轉讓、委託開發、聯合開發、共建技術研發機構等形式進行産學研合作。
到2005年底,深圳高新技術産業實現産品産值4900億元,高新技術産品産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50%以上,其中自主知識産權産品産值達2842億元,佔高新技術産品産值的比重達56%,專利申請量突破2萬件。
亮點三:創新的社會氛圍尤為可貴
在深圳市,企業都有自己自主創新的故事,政府部門都有為企業自主創新的服務案例。顯然,自主創新不是一個企業、一個部門的特色,而已形成創新的社會氛圍。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深圳在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基本格局形成後,銀行、創業投資、産權交易、證券等為依託的科技投融資體系,也進一步緩解了創新企業“融資難”問題。
目前,深圳創業投資機構的數量和資本規模均居全國前列,創業資本總額已達160多億元,在利用國內外股票市場進行融資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已有40多家創新型企業上市。一個個無形資産評估事務所、高新技術産業投資服務公司、創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中小企業擔保中心都在為企業自主創新分憂解難。
除此之外,科技仲介服務體系也在深圳大力推進。除了建設以“高交會”為中心的技術成果和技術産權交易平臺外,科技企業孵化器紛紛建立。目前,深圳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産業孵化器有20多家。
“市場是自主創新的重要動力,但不是自主創新動力來源的全部。”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這樣説。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深圳創業的市場機會很多,技術創新並不是獲得短期回報的最好途徑。但是,一批企業在面臨眾多市場誘惑的情況下,仍常年專注於研發。
對於這一原因,樂正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城市整體的創新意識在起作用,包括企業家的創新意識、公眾對創新的認同、科技人員對創新的執著、投資者對創新活動的信心等。”
“而且,當中興、華為等企業在自主創新上取得巨大成功後,其強大的示範作用又推動了社會資源向創新活動聚集,帶動了一大批中小企業投入到自主創新活動中去。從加工基地走上自主創新之路,深圳的自主創新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種氛圍的形成。”樂正説。(新華社記者馮曉芳、彭勇)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