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海草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1日 12:36 來源:CCTV.com

  你可能見過用生長在陸地上的草作為材料的建築,但不一定見過以海草為材料建造的房子。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到我國的膠東走一走,在那裏你將會觀賞到別具一格的──海草房。


青石為墻、海草為頂築就的海草房

  中國郵電部曾經發行過一系列以各地特色民居為主題圖案的郵票。在山東民居的郵票上,人們看到的是一處別具一格的屋舍:在原始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墻上,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質感蓬鬆、繃著漁網的奇妙屋頂。這就是極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當你走進山東的漁村,就可以看到這些以石為墻,海草為頂,外觀古樸厚拙,極具地方特色的宛如童話世界中草屋的民居。

  海草房可以説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它主要分佈在我國膠東半島的威海、煙臺、青島等沿海地帶,特別是榮成地區更為集中。據考證,海草房從秦、漢至宋、金逐步形成並在膠東半島廣為流傳。到了元、明、清則進入繁榮時期。

  目前,在榮成港西鎮巍巍村尚保存20多幢有200多年曆史的海草房。而寧津鎮寧津所村的南部地帶,還保留著創建於明代的屯田軍戶海草房一條街。那些歷經無數風雨、長滿青苔的海草房屋頂的陰坡面,印證了歷史的久遠,向人們宣示著海草房的厚重與耐久。

  榮成地處沿海,夏季多雨潮濕,冬季多雪寒冷,在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之下,民居主要考慮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曬,於是,極具聰明才智的當地居民根據長期的生活中積累起來的獨特的建築經驗,以厚石砌墻,用海草曬乾後作為材料苫蓋屋頂,建造出海草房。

  用於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長在5~10米淺海的大葉海苔等野生藻類。海草生鮮時顏色翠綠,曬乾後變為紫褐色,非常柔韌, 當年榮成等地沿海生長著許多這樣的海草。海草本身也有好差之分,據介紹,老的海草要比嫩的耐用,而冬、春的海草要比夏天的結實。一年四季海草春榮秋枯,長到一定高度後,遇到大風大浪,海潮就會將其成團的卷向岸邊。沿海的人們一般誰家要蓋房子了,都會提前到海邊收集海草。人們將這些海草打撈上來,曬乾整理,等到蓋房子時使用。由於生長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鹵和膠質,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頂,除了有防蟲蛀、防霉爛、不易燃燒的特點外,還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毀等優點,深得當地居民的喜愛。

  蓋海草房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往屋頂上苫海草了,因此當地人蓋房又稱“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實跟建造瓦房安裝瓦片有相通之處,只不過是用海草從下往上一層壓一層地苫好。海草房苫房絕對是一門手藝,一棟海草房的好壞、使用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是否海草苫得嚴密。因為只要屋子不漏水,墻是很難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為此,人們一般都請那些代代相傳具有經驗豐富的“苫匠”來幫助建造海草房。據説苫間海草房要三四個人花上十幾天才能搞好。

  苫屋頂的材料中除海草外,還摻有一些麥秸。苫房的時候,每苫一層海草要加一層麥秸,這樣更加結實,只是因為海草較長,將麥秸全部遮蓋住了。為了抵禦大風,海草房的屋頂上還要特地覆蓋一層更厚的海草,也有個別的再蓋上一層瓦,這在當地俗稱為“壓脊”。因為根據原理,只要最上面一層沒有被風吹掉,下面一層壓一層,也不會被吹掉的。屋脊的建造左右傾斜為50度角,苫蓋的海草最厚處達4米,建造一座海草房所用的海草常常達5000公斤以上。


頗有陣勢的“接山”海草房

  海草房通常有兩面的屋頂,也有壘垛形的三角形屋頂。當冬天暴風雪熔化後,雪水可以順著這個壘垛形的三角形屋頂迅速地向下流去,減輕雪對房子的壓力;夏天的雨水可以從這個壘垛三角形上迅速地流下來,不會漏入屋內。為防止大風將房頂上的海草刮跑,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還罩上漁網,用石塊等小件重物作墜子垂腳。

  海草房的墻面一般都用天然石塊或磚石混合砌成。顯得樸素而別具風味。海草房依地勢而建,連靠在一起的海草房,俗稱“接山”。“接山"形成的門洞走廊,頗具農家大院特色。海草房的迎門正房一般為3間,山墻上還鑲有"拴馬石”。

  海草房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許多文人墨客不吝筆墨對它進行讚美。我國著名畫家吳冠中在榮成為海草房寫生之後,還留下不少精彩的讚美文字:“那鬆軟的草質感,調和了堅硬的石頭,又令房頂略具緩緩的弧線身段。有的人家將廢漁網套在草頂上,大概是防風吧,仿佛婦女的發網,卻也添幾分俏麗。看一眼那漁家院子,立即給你方穩、厚重的感覺。大塊石頭砌成粗獷的墻,選材時隨方就圓,因之墻面紋樣規則中還具靈活性,寓樸于美,譜出了方、圓、橫、斜、大、小、曲、直石頭的交響樂。三角形的大山墻,在方形院子的整體基調中畫出了豐富的幾何形變化,它肩負著房蓋上外覆的一層厚厚的草頂。”

  人們居住在這些來自大海的特殊材料建成的房子裏,與大自然相親相近,頗有身在世外桃源的感覺。海草房頂上厚厚的海草和窗欞上美麗的窗花,還有屋外高高的玉米垛,構成了濃郁的地方特色。當地的人們自豪地説:“住海草屋安靜,晚上睡覺特香,下多大的雨也聽不見,不像瓦頂房那樣丁丁冬冬敲鼓似的響”。

  雖然海草房的知名度正在增加,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海草房已經慢慢地退出歷史舞臺。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隨著近海養殖的增多,漁民養的海帶、海蠣子等用的網攔住了海草。20年來,海岸上已經看不見有大量的海草涌上來,現在已經基本揀不到海草了。更加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外地的生活觀念和建築形式、特別是城市的居住方式不斷向當地滲入,因此,新建的海草房越來越少,原有的舊海草房也大都棄之不用了。相反正在陸續出現一些經改良後仍然保留海草房特點的新式民居。

  文明進步帶來的喜悅和海草房減少帶來的惋惜相互交織在一起,難免令人唏噓。然而,不管海草房最終的命運如何,給當地的人民帶來遮風避雨、並記錄著歷史的海邊民居,終究會留給人們無限的懷念。

  (中央電視臺《華夏文明》欄目)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