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居延海的重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0日 08:59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的居延海,是黑河的尾湖。隨着流入下游的黑河水逐年減少,到上世紀末,曾經水草豐美的東西居延海已成荒漠。最近有消息傳來,額濟納旗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恢復,東居延海又重現碧波蕩漾的景象。這樣的變化是怎麼發生的?近日記者趕赴居延海以及位於黑河中游的張掖市進行採訪。

  記者看到,現在的居延海湖域面積已達到20多平方公里。據介紹,為了遏止生態惡化,國務院早在2001年就決定實行黑河全流域統一調水,位於黑河中游的張掖市每年要將黑河上游來水的60%分給下游。那麼,張掖市是如何在完成分水任務的同時,保證經濟社會用水需要的?

  記者在張掖農村看到,過去習慣於採用大水漫灌方式的農民開始自覺實施分壟分塊的節水灌溉方式。從2002年開始,張掖市對水資源實行了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據張掖市節水辦介紹,該市還創辦了水市場併發展了節水農業,既達到了節水的目的,也使當地農民得到了收益,形成了節水型社會管理和節約用水的運行機制。

  [詳細內容]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

  居延海位於內蒙古的額濟納旗,在古匈奴語裏居延有一個詞義是“天池”,可見這裡自古就是水草豐美、動物繁盛的地方。難得是影像資料的記錄讓我們看到了居延海最近80年的變遷。

  您看這是1927年德國的一位攝影師拍攝下的居延海。(居延海畫面)

  這是1992年額濟納旗電視臺記者拍下的居延海。(居延海畫面)

  這是2000年中央電視臺記者拍下的居延海。(居延海畫面)

  這些影像記錄的是居延海從水草豐美的天池變成了沙塵暴的策源地,令人生出了滄海變荒漠的無奈。然而最近有消息傳來,説居延海重現碧波,這簡直讓人難以相信,真的有奇蹟發生嗎?

  劉洪貴 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原副旗長:這就是今天的居延海,你看它現在的湖面有多大。

  解説:只見眼前的居延海碧波蕩漾、水鳥低翔、蘆葦搖曳。夕陽下,幾個游人在湖邊流連拍照,波光人影,美不勝收。

  劉洪貴:估計現在這湖域面積可能還有20多平方公里吧。它現在能保持這麼大的水域面積,可以説在歷以上,也就是説近二三年還是第一次。

  解説: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劉洪貴就在額濟納旗從事生態方面的工作,他親眼目睹了居延海的變遷。

  劉洪貴:從2002年進了水,蘆葦還是檉柳慢慢都恢復起來。我們現在可想而知,如果這個水一直能保持這樣的水文,居延海周邊的生態環境很快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秀美。

  解説:居延海是黑河的尾湖,它的豐盈與乾涸都與黑河有關。黑河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麒麟山北麓,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流入下游的水逐年減少,東西居延海相繼乾涸。

  短短三四年時間,居延海居然重見碧波,奇蹟究竟是怎樣發生的?請繼續關注居延海的重生。

  關勝喜是甘肅省張掖市的一個農民,他灌溉的方式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他不是簡單地把水引到田裏大水漫灌,而是不厭其煩地把田分塊灌溉,甚至分壟灌溉,每當他把水引到一塊田裏時,都會蹲在地壟旁仔細地觀察。只要滋潤莊稼的水分夠了,他就立刻把水斷掉。

  關勝喜 村民:這種辦法就是節水。

  記者:節水?

  關勝喜:節水。

  記者:把大塊劃分為小塊,怎麼就可以節水呢?

  關勝喜:因為通過劃小塊水淌得就快了。

  記者:水淌得快了?

  關勝喜:啊,水就淌得快了。這樣澆地的時間短了,這樣就可以起到節水的作用。

  解説:水從門前過,用了也沒錯。因為張掖地處黑河中游,水量相對比較充沛,所以過去農民們澆地都是採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像現在這樣分壟、分塊灌溉,是從2002年開始的。那年張掖市對水資源實行了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水管部門給每個農戶都頒發了水權證,用水要憑票購買了。

  張文武 甘肅省張掖市節水辦副主任:通過水票的運用、水權的確立,來規範農民群眾的節水意識和節水行為,降低灌溉定額,起到真正節水的作用。

  解説:水管部門根據農戶擁有土地的情況,確定了他們一年的可用水量。每次灌溉時,農戶根據自己需要的水量,通過村水協會到水管部門購買水票,水管部門則根據水票向農戶定量供水。鄉村裏這些綜合交錯的水渠和大大小小的閘門,就是水管人員控制水量的一個措施。

  蔡延強 張掖市甘州區盈科水管所職員:我們對水量的控制,就通過這個水尺來控制。水達到每一寸高時,每秒鐘流過的水量是多少?就可以通過曲線表查找。通過曲線表查到每秒鐘的流量和通過的時間以後,我就可以核定這個水渠每秒鐘過去多少水量,達到農民使水量以後,我就可以停止供水。

  解説:該開始實行新水制時,關勝喜一家犯了愁。因為他們有10畝地,按規定一年的水權是4900立方米,而過去他們的用水量都在5500立方米左右,一下子少了600立方米。

  關勝喜:開始一下子接受不了,擔心定量以後能不能把地澆完。

  解説:打那兒以後,節水成了老關一家的頭等大事。每次灌溉的時候,他們都要想方設法地節省一些水。就這樣一年下來4900立方米,而過去他們的用水量都在5500立方米左右,一下子少了600立方米。

  關勝喜 村民:開始一下子接受不了,擔心定量以後能不能把地澆完。

  解説:打那以後,節水成了老關一家的頭等大事。每次灌溉的時候,他們都要想方設法地節省一些水。就這樣一年下來,4900立方米的限定水量不但夠用了,而且年年都能節約500立方米左右。

  關勝喜:節省下來的這部分水通過用水協會幫我賣出去了,這樣也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

  解説:原來張掖市建立了一個水市場,如果農戶的用水超出限定的水量,那麼超出的部分就要高價購買。而如果有節余,就會得到回報。

  張文武: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交易的價格我們張掖市政府規定,交易的價格最高不能超過3倍,可以是農戶和農戶之間交易,可以是協會和協會之間交易。水管單位還可以以120%的價格回購,這樣既達到了節水的目的,農民群眾也得到了收益,使他由被動節水變成主動節水,也形成了節水型社會管理和運行機制。

  解説: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和老關家一樣,嘗到了節水的甜頭。節水對他們來説,不再是不得不做的事,而是自覺自願想方設法要做的事了。

  關勝喜一家以前十畝地兼種小麥和玉米。從前年開始,關勝喜和全村人一起全都改成制種玉米。説起制種玉米的好處,關勝喜給我們算了一筆賬。

  關勝喜:以前是帶田小麥,小麥帶玉米,全年要澆八到十次水才能成活,現在的制種玉米澆四次水就成活了。原來的總收入是一萬元左右,現在十畝地的收入達到一萬四到一萬五。

  解説:有水則為綠洲,無水則為沙漠。張掖市為何要對水資源進行總量控制?這一舉動對於乾渴的居延海究竟意味着什麼?請繼續關注“居延海的重生”。

  解説:張掖地處黑河的中游,得黑河水的滋養,這裡自古就有“金張掖”的美稱。隨着這裡人口增長,耕地面積增加,用水量也急劇加大,流向下游的水逐年減少,導致額濟納生態惡化居延海乾涸。

  為改變這一狀況,2001年2月,國務院決定實行黑河全流域統一調水。張掖市每年要將上游來的水60%分給下游,這使“有水則為綠洲,無水則為沙漠”的張掖市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

  田寶忠 甘肅省張掖市委書記:分水之後,可以説實際張掖減少用水量在4億立方米以上,這就相當於50多萬畝的耕地失去用水,近20萬人口失去生産生活的依託。怎麼既要處理好服從國家的調水任務,又要保證地方經濟的發展?我們千方百計地在節約用水、高效用水上做文章。

  解説:實踐證明,張掖經受住了考驗。通過水市場的引導和調節,張掖農業用水比例已經下降了9.3%,每年節水量達到1億立方米以上,年年完成黑河的分水任務。就在我們結束採訪的時候,今年黑河第一次集中調水開始了,黑河流入張掖市的一個入水口在幾個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徐徐關上,並貼上了封條。

  劉寧 記者:就在這個引水口關閉的時候,張掖市黑河沿線63個引水口同時關閉。15天以後,再全部打開。在這15天裏,滔滔的黑河水將全部流向額濟納居延海。

  播音室主持人:據了解,這次黑河調水已經順利完成。居延海水域面積已達27平方公里,儘管和歷史記載的幾百平方公里的水域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裡正在逐漸恢復天池曾有的美麗,西部大開發受制於水。除了黑河以外,我國西部還有三條內陸河流,與這幾條河流相關的湖泊,如塔裏木河上的羅布泊、臺特馬湖,疏勒河下游的月牙泉都已經或正在乾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張掖節水、黑河全流域調水,居延海重現碧波,應該是一個成功的探索。

  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焦點訪談》,再見。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