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魯健:
週日午間,面對總編。各位好,歡迎您收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由魯健為您主持的《與總編面對面》欄目。
那麼今天光臨我們演播室的兩位嘉賓,一位是《環球時報》的副總編胡錫進,您好,還有一位是《北京週報》的總編輯黎海波,歡迎兩位。
同樣我們在節目開始,還是先通過短片來回顧一下發生在全球範圍內的一週要聞。
解説:
第16屆中美商貿聯委會11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會後表示,會議取得不少成果,當前中美經貿關係也正處在多年來最好的時期。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表示,中美紡織品摩擦問題雙方還需坐下來談。
北京時間11號,吉爾吉斯斯坦中央選舉委員會宣佈,在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選舉中,代行總統職務的吉爾吉斯斯坦總理巴基耶夫在已統計的99.52%的選票中獲得86.97%的選票贏得大選。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12號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新黨主席鬱慕明率領的新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大陸訪問團一行。胡錦濤強調,兩岸同胞要共同努力,高舉民族團結的旗幟,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北京時間13號,第59屆聯合國大會就德國、巴西、印度和日本“四國聯盟”提出的安理會擴大框架決議草案舉行公開辯論。四國&&提出的《安理會改革》議案,在各成員國中引發的爭議在當天的會議上掀起了一個高潮。美國明確表示反對這項議案,並呼籲各國對此投反對票。
【同期上】美國代表 塔席克裏
讓我們盡可能把這個意思表達明確
美國認為任何擴大安理會的提議
包括基於我們自己立場提出的那份議案
都不應該在這個階段就付諸表決
北京時間13號,巴基斯坦南部發生三列客車相撞事故,造成超過百人死亡、上千人受傷。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伕對事故表示震驚。他要求有關部門對事故進行徹底調查,嚴懲責任者。
北京時間13號,身陷政治危機的菲律賓總統阿羅約任命馬爾加裏托 特韋斯為新一任財政部長,並在馬尼拉召開內閣會議。阿羅約在會上表示,將把菲律賓國內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繼續下去。
美國宇航局原定在美東部時間13號15時51分,北京時間14號3時51分,發射“發現”號航天飛機,但由於發射前航天飛機上一個燃料傳感器被查出故障,美國宇航局緊急推遲了“發現”號的發射。
【同期上】美國宇航局局長 格裏芬
我們的液態氫燃料箱傳感器出現故障
它是4個傳感器中的一個
在發射前 我們要確保4個都能正常運行
由於一個傳感器不能正常工作
所以我們取消了今天的發射
北京時間15號,韓國、美國和日本六方會談首席代表舉行會談,就本月底在北京舉行的第四輪六方會談協調三方立場。三國代表一致認為第四輪六方會談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機會,關鍵是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因此需要對會談的形式和程序進行調整。
15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胡錦濤表示,中國願與歐盟一道,把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推向新的發展階段。巴羅佐也表示,歐盟期待著與中國進一步發展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崔天凱15號緊急約見日本駐華使館公使渥美千尋,就日本經濟産業省14號正式宣佈授予日本帝國石油公司在東海中日爭議海域的試開採權,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崔天凱表示,日方的這一行為是對中國主權權益的嚴重挑釁和侵犯,也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
16號,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開始,投票結束後現任國民黨副主席馬英九以72.36%的投票率擊敗另一位候選人現任副主席王金平,當選為中國國民黨新一任黨主席。
主持人:
好,一週新聞這麼多,聽聽總編怎麼説。兩位剛才我們是回顧了一下一週來的要聞,要説最新的一件大事的話,應該就是國民黨主席的選舉了,因為昨天晚上9:30,我是得到了這個消息,當時説馬英九已經勝出了,應該説馬英九勝出可能還是在大多數人的預料當中,但是我沒有想到他的得票率還是很高,我不知道兩位總編對馬英九的勝出怎麼看?
黎海波 《北京週報》總編輯:
今年看來是一個兩岸關係年,關於兩岸關係的新聞不斷,那麼最新的消息你剛才講到的馬英九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胡錦濤總書記也馬上給他發去了賀電。我覺得這個事對他來講是從一個市長變成了主席,就像他自己講得一樣,他的目標是定在2008年要奪回執政權,這是所有中國人民都比較關心的問題,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現在在台灣,台獨的勢力很猖獗,那麼現在我覺得擺在他的面前就是説他可能還來不及更多地慶賀自己,他有很嚴峻的任務擺在前面,擺在面前。首先就是説,他有一個整合國民黨內部的重任,另外還要整合泛藍陣營,還有他過去在當台北市長的時候,他在會見美國一個記者的時候他談過這麼一句話,他説“如果我是陳水扁的話,我馬上就要到大陸去訪問,所以我覺得他可能會把兩岸關係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位置上。
主持人:
本來我們可能以為馬英九和王金平的選舉應該是一種“白熱化”的狀態,因為之前大家可能也説到馬英九是有魅力,無人脈。王金平是有人脈,無魅力。所以應該有一番“白熱化”的一番爭鬥,但是沒有想到馬英九這次得票率是很高的。
胡錫進 《環球時報》副總編輯:
我覺得還是應當説是“白熱化”的,直到最後時刻,雖然馬英九的得票率很高,但是直到頭一天還沒有人敢做這樣的預測,那麼説明還是很“白熱化”的。我想這次選舉之所以馬英九得這麼多票,主要我覺得還是國民黨的基層黨員對國民黨是尊崇它的傳統,還是要進行改革,大多數基層黨員選擇了改革,因為馬英九是代表國民黨的“改革”派。
另外一方面我想影響它是非常巨大的,不光是國民黨內部的事,是對整個台灣島內的政治形勢的一種影響,甚至對兩岸關係,甚至對整個華人世界都是要産生很大影響的,為什麼?因為他這次選舉雖然是國民黨內部的事,但他選舉的過程是對整個社會公開的,辯論投票的整個過程在台灣島內是完全透明的。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馬英九個人的這種政治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另外他的個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鞏固,他的影響得到了鞏固,他的整個形象得到了加強,那麼對於2008年國民黨是否能夠奪回政權將産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主持人:
當然我想國民黨的這些黨員之所以把更多的票投給馬英九,可能也是這樣的一種期望,因為從年齡上講,馬英九才55歲,王金平已經是64歲了,將近比馬英九大10歲,所以等到2008年的時候,應該説馬英九從年齡上來説正適合一些。
胡錫進:
應該馬英九是國民黨目前最強有力的社會公眾人物,因為他也就是國民黨內部唯一一個曾經擊敗過陳水扁的人,他在競選台北市長的時候,就擊敗過陳水扁,而且從目前來看,民進黨裏面還沒有哪一個政治人物除了陳水扁以外,沒有哪一個政治人物能夠挑戰他的地方。
主持人:
不過馬英九也確實面臨著幾個方面的挑戰,比如説黨內的團結問題,對吧。另外一個就是泛藍陣營的整合問題,我想上一次就是新黨的大陸訪問團來的時候,我在採訪這些團員的時候,他們也談到説當時感覺新黨就像是一碗牛肉麵,然後這些牛肉現在都已經走了,他們現在都在等待著説重新回到這個面裏,重新回到這個湯裏。
胡錫進:
因為王金平這個人作為更加容易,他是一個比較顧大局,識大體這麼一種特點,政治風格,他有可能跟馬英九進行合作,我覺得對於國民黨的前途來講,可能更好一些。
主持人:
現在有一種説法説馬英九可能抗壓性差一點,所以對方給他施加壓力的話,他在兩岸關繫上會不會有所退縮,這個大家可能比較擔心。
胡錫進:
我覺得可能性不太大,因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是由整個兩岸的大的情勢決定的,並不是馬英九個人所能左右的了的。當然他個人是會有影響的,但是我想國民黨的這種與大陸的政黨關係以及它的兩岸政策已經成了一個大勢所趨。
主持人:
好的,以上就是這個星期應該説是島內的一件大事,那麼另外就是關於聯合國改革本週又一次成為了熱點,四國聯盟現在提交了自己的提案,緊接者非洲聯盟也提交了自己的提案,現在好像這個情況看起來非常的複雜化。我不知道接下來的局勢會怎麼樣發展到一個什麼樣的走向?現在四國聯盟據説要在這個月的22號到27號強行推動這個表決了。胡總,您估計這個局勢的發展會呈現一種什麼樣的趨勢?
胡錫進:
現在我覺得斷言一個趨勢的發展,現在確實做這樣的斷言還是很有風險的。當然我想現在有幾個非常鮮明的特點,第一是美國站出來公開反對,高調反對四國聯盟的這個方案。他不僅自己投反對票,而且號召其他成員國也來投反對票,這在聯合國的發言中非常少見的,過去美國不得經常閃爍其辭,但是這次他的聯合代表在聯合國大會上所作的這次發言非常正規,他説了我們公開説,如果投票我動員你們大家都一起跟我們一起來投反對票,這種美國的態度,對四國來説他們也認為是份量最重的一個態度,份量最重的一個表態,那麼美國這樣的表態全是會有一種號召力,對於四國聯盟絕對是一種打擊。
黎海波:
因為它的地位有關係。
胡錫進:
但是現在又這麼説,現在有這麼一個經驗,就是説四國聯盟他們真誠的決心肯定要高於其他國家反對它的這種決心和努力,因為他要拼命地要去做,他投入的人力、物力要比反對它的國家投入的人力、物力要大,比如説日本,他把所有的駐各國的大使都招回全面出擊。
黎海波:
全面出擊。
胡錫進:
然後包乾,每個人負責你的國家,而且他投入很多錢,給這個國家援助,給那個國家援助,目的就是要你投入我一票完了。那麼現在其他國家的反對的國家能否投入這麼大的財力、物力這是值得懷疑的。
主持人:
但是非盟現在的做法讓日本、四國聯盟也很苦惱,非盟提出來要增加六個常任理事國,而且必須有否決權,如果拿不到非盟這53票的話,估計四國聯盟肯定是沒戲的。黎海波:
我覺得這兩個提案提出來以後,就使得這個徵常也好,安理會的改革也好,進入真刀、真槍的階段了,往下走我覺得可能四種可能,一個就是“闖”,就是剛才胡總講的,因為四國它的決心非常大,他走到這一步以後,他再不走也不行,七月份不表決拖到九月份,乾脆“闖”。
主持人:
但是強行表決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是肯定不行的。
黎海波:
但是他要作一些就是第二種可能“和”,他跟非洲兩個商討一下,因為非洲的提案跟他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有很相近的地方,六個,他原來四個裏邊,他也留了兩個就是給非洲,他不排出,而且今天大概是17號。
主持人:
17號,四國聯盟的外長和非洲聯盟的代表。
黎海波:
他們還要協商,這個結果有的評論説肯定談不攏,我覺得也未必,因為這個東西各自的利益,因為他四國的提案並沒有否定權。
主持人:
這是兩種可能。
黎海波:
第三就是説“拖”,就是説先把這個事擱置了,沒有辦法,因為談不攏,別的國家反對,因為這個可能性最少,就是説我們咖啡俱樂部的“團結謀共識”它的那個提案,但是我覺得這個可能性,如果我們考慮各種各樣因素。這也算是,當然很小。
胡錫進:
那非洲聯盟的態度是不確定的,為什麼?因為非洲很多國家都比較窮,這四國聯盟給點小恩小惠,然後給他們一些錢,給些援助。容易把他們分化,然後拉攏一部分選票來支持他們,這種可能是有的。
主持人:
這就是讓大家擔心的,就是要回到大家擔心的問題,就是聯合國改革的重點,其實是很多方面的,現在好像感覺聯合國改革的全部內容就是安理會的改革,這樣的話把發展的大計,聯合國千年的發展大計都放在一邊,而且如果説不斷地在安理會改革問題上和非盟之間在不斷地談判或者説去拉攏個別成員,我想可能真的會帶來聯合國分裂的這樣一個局面。
黎海波:
這可以看出來四國的能量還是相當大的,因為我們討論好幾次説聯合國的改革不光是安理會的改革,但是現在你迫使大家都在談論這個話題。原本説剛才胡總講美國不得不出來表態,它也想説聯合國的改革還有什麼人權問題、效率問題等等,但是我覺得它這個趨勢恐怕拉不回來。
胡錫進:
已經到了最後大家都必須攤牌的時候了。
黎海波:
必須攤牌的時候了。
主持人:
好,這是本週關於聯合國改革的一個話題,那麼下面一個話題我想就是倫敦爆炸以後的余震,那天我在這期訪談節目的時候,當時我看到《環球時報》。胡總,你們《環球時報》的標題非常醒目,“倫敦被自己人炸了”,這可能就是當時那個消息剛報出來,説實施人體炸彈這四名都是英國人,都是英國本土。
胡錫進:
對,土生土長的移民,第二代移民。
主持人:
第二代移民,所以確實我看了這個標題非常醒目,説“倫敦被自己人炸了”,所以這也讓大家就是想為什麼?
胡錫進:
確實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個我們《環球時報》剛剛得到一個消息就是説,實際上拉登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在下降,調查顯示。就是他的支持度在下降,很多國家的人民現在不太喜歡他了,加上他最近也很少露面。但是另外一方面就是恐怖主義他在擴散,就像癌細胞一樣,它在擴散,而且它擴散它出現一種變異。過去恐怖分子都有一種特點,就是在中東的,中東那些國家的一些人,他們搞的一種恐怖主義,現在不是了,是英國人自己第二代移民,這些人本來他沒有道理來搞這種恐怖主義的,他們都在英國土生土長。而且《環球時報》我看他們報道的説是都是陽光男孩,有19歲的,22歲的,他們在這之前還在地鐵裏,大家有説有笑的在一起聚了一次會,但是他們現在又去搞這種恐怖主義,這個確實給大家非常多的歧異。
主持人:
就是有時候恐怖主義它現在這種思想意識上的傳播,比可能那種組織化的,直接派領導去指揮這種傳播做得更快,而且影響力也更大。
胡錫進:
是。出現了那麼多仇恨,那麼多對生命的這種輕視,對自己生命的輕視,對別人生命的輕視,説炸就炸,這個東西防不慎防。對吧?
主持人:
而且我們也注意到,有三個都是巴基斯坦裔的移民。而且有一個叫坦威爾的,他應該是利茲大學體育係畢業的一個大學生,説原來也很陽光,很喜歡運動,但是去了巴基斯坦一趟,回來了以後就變了,經常每個星期都要去四五次清真寺參拜。還有一個19歲的孩子也是,去完巴基斯坦回來以後説留著長鬍子,也是穿著長袍,這個行為舉止都變化了。確實,這個就讓人感覺恐怖主義的傳染力很強。
胡錫進:
恐怖主義的感染力怎麼會這麼強?幾個孩子去了趟巴基斯坦,他們都在英國長大,去了趟巴基斯坦,回來以後就變了。
主持人:
而且這些青少年的免疫力為什麼又這麼差?所以我們那天也談到説,有可能是不是和英國的這種社會文化有一定的關係。
黎海波:
我倒是覺得他這個事,剛才胡總講的,恐怖主義好像,拉登這幫人好像有點能量不是很大了。實際上我覺得,他們在暗處策劃得特別好。這個跟“9.11”相比較,他策劃得非常出其不意,誰也沒有想到。大多的領導人都到北方去了,警力也到北方去了,然後倫敦剛好又是申奧成功了,誰也沒有想到倫敦炸了。
主持人:
這就是人們一直説的,基地組織現在他這種組織化程度似乎看起來不像以前那麼嚴密了,但是他現在可能是換了一種方式,他把這種思想意識傳送過去。
黎海波:
你説是他成功也好,還是怎麼也好。值得注意的,一個就是他把過去的那個,好像在天上炸飛機的這種情況,“9.11”的方式變成了一種就在你身邊的,公共交通工具,這個就是説,他襲擊叫做軟目標,大眾都非常恐慌。還有一個,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説,這次襲擊以後,就像“9.11”以後,英國的市民對伊斯蘭教義的市民或者移民有一種仇恨的心態。現在有很多這種恐怖事件,有兩個16歲的英國孩子還把一個46歲的,大概是巴基斯坦裔的一個人殺死,很多這樣的情況。他引起各種種族之間的仇恨,這是他願意看到的。
胡錫進:
剛才魯健説到文化的問題,可能也確實有問題。比如現在我看到一個分析,老一代的移民,那些巴基斯坦移民,他們雖然生活得很艱苦,但是他們有一種承受艱苦的準備。另外,他們往往回過頭去跟國內的人去比,一看,我們生活得還不錯。而新一代移民,就是第二代移民出生在英國,雖然條件挺好,但是他們容易跟自己周圍的同學比,你看,我處處都不如他們,他們感覺到一種被邊緣化。一旦受到恐怖主義的這種思想的灌輸,一下子他就變了。
黎海波:
這就是你剛才講的,雖然都是英國人,但是身份不一樣。他可能是二等、三等,甚至等外品。
主持人:
所以説到這兒,確實這個社會根源也是很複雜的。所以我們也是一直中國文化提倡和為貴。有時候,伊斯蘭世界和西方的這種對立現在感覺越來越尖銳了,現在好像感覺世界上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消除這種對立,這確實也是非常值得擔心的。
另外有一個科技方面的事件也值得一説,就是“發現”號。“發現”號不是説一波三折,可以説一波四折了。每次“發現”號,我覺得它的發射都有一點英雄主義的色彩,可以這麼説?
胡錫進:
對。“挑戰者”那次出事。
主持人:
86年“挑戰者”號出事。
黎海波:
“挑戰者”是上去出事,“哥倫比亞”是回來出事。
主持人:
當時“挑戰者”號失事以後,第一次承擔重返太空任務的就是“發現”號。2003年“哥倫比亞”號失事,現在重返太空的又是“發現”號。
胡錫進:
一架老航天飛機了。
主持人:
但是觀眾通過“發現”號這樣的一個推遲,我們到底應該思考一些什麼?就是對航天科技的這種發展投入很大,到現在應該有一千多億美元了,投入很大。有些人也在問,這個事情到底值不值得?我不知道你們兩位怎麼看?
黎海波:
我覺得這個事還是挺值得的。不過從最新的民意調查,美國人還是支持航天探險的,問題是你怎麼去做。你剛才談到這個“發現”號,我覺得“發現”號它有一個起名叫發現問題號,它老發現問題。但它現在這個問題在什麼地方?一方面有它科學方面的使命,因為耽誤了兩年多了。還有一個信息問題,就是現在很多人對美國航天局或者對航天飛機這種系列産生一種懷疑,怎麼老有問題?老飛不上去?所以現在有一種觀點,在他們內部也有,一定要飛上去,只有飛上去以後,我們國民或者對這個研究才能信心建立起來。所以他也不願意推遲,現在越推遲,對他的支持度越低,但問題就是説這一步怎麼邁出去?現在本來説是16號就要飛,就是美國時間。現在他説7月底,7月底飛不了,只有拖到9月份了,因為有氣侯方面的原因。
主持人:
現在“發信”號有點成了美國人心頭不能承受之重了。因為有一系列的太空計劃要展開,比如説重返月球的計劃、火星探險的計劃。如果説“發現”號再要出點什麼問題的話,我想這一系列的可能都要泡湯了。
黎海波:
我覺得還有一點,這種外空的探險總是有風險的,不可能做到百分之一百。
胡錫進:
從風險度來説,我認為現在航天對於人來説,航天員的風險在各種科學探索中依然是最高的之一。《環球時報》剛剛登了一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地説,加加林並不是第一個宇航員,在那個之前好像有十一二個宇航員全都犧牲了,所以沒有公佈,他是第一個成功的宇航員。但是這個報道到底真的假的,還沒有得到證實,但是這個就是説航天員的這種風險確實非常高。那麼這一次“發現”號一定要成功,它不僅是對美國的事,對全全世界、對人類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信心的鼓舞。已經出過兩次事了,大的航天飛機已經出過兩次事了。這個航天飛機出事可不是一般的事,它對整個航天工業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
而且太空探索事業應該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現在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如果沒有航天飛機,僅僅靠俄羅斯的飛船的話,這個運送上去的物資是非常有限的。
胡錫進:
而且對於未來來説,人類來自太空的挑戰將會越來越嚴峻。我看英國的科學家做過預測未來70年,人類有可能面臨的十大災難,其中就有很多都跟外空有關,人類都感覺不安心。
主持人:
所以航天飛機的發射也從某種程度上承載著人類共同的一種希望。
黎海波:
但是我覺得我們確實要有這個心態。因為包括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也在起步,大概秋天“神六”又要上去了。
主持人:
把風險降到最低。
黎海波:
最低,但是你不可能降到無。
主持人:
以上就是關於本週的一些熱點話題了,我們在這回顧了一下。稍坐休息,馬上進入下一個環節,《下周看點》。
解説:
7月18日到22日,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陳德良將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將就如何深化中越關係、加強互利合作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雙方還將就經貿合作問題等簽署文件。
從7月20日起,中國和東盟正式開始按照《貨物貿易協議》規定,對原産于中國和東盟的産品相互給予優惠關稅待遇,目標是在2010年以前將關稅減至0至5%。
由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主辦、教育部承辦的“首屆世界漢語大會”,將於7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到目前為止,已有六十三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代表三百餘人確認將到會。
西班牙首相何塞 路易斯 羅德里格斯 薩帕特羅將於7月21日至23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國家統計局計劃在7月22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上半年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情況。
主持人:
下周有一些事件值得關注。首先有一個就是7月20號到22號,在北京舉行的一個首屆世界漢語大會。我覺得這個話題,我們一定要關注一下,因為漢語現在就像有些媒體的説的,有點外熱冷的感覺。我不知道兩位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黎海波:
語言的問題好像現在已經不完全是一個語言的問題了。原來有種説法叫做“國強語也強”。就是説你這個國家上升了,你的國家影響力大了,你的語言也隨之加強了,我覺得這個是可以成立的。這個漢語的産生就是因為20多年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的影響力擴大了,我覺得這個背景是絕對存在的。
胡錫進:
對。世界人對漢語的興趣,過去主要是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學漢語是一種欣賞的角度的去學習,而現在不是了,現在是大家從實用的角度。很多學漢語的人是因為他要到中國來學醫,他是因為要到中國來學工程學、學建築學,所以他不得不學漢語,漢語成了很多世界各國人民謀生的一種手段。
主持人:
所以剛才黎總説國強語也強,我非常同意。因為二戰結束以後,我們知道,比如拿美國為例的話,當時是把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列為第二種語言,當時根本就沒有考慮漢語,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美國通過那個AP教育計劃……
黎海波:
非常有意思。去年我出席了美國的工商界的一個研討會,他們有一個作家,這個作家是遊遍了世界很多地方。他上來劈頭就講中國,然後他講一句話,你們當然有多少孩子或者孫子輩的學漢語,我勸你們一定要學漢語。他説下一代的經營,就是工商業者,如果不懂漢語,賺不了錢。
胡錫進:
是。我們在韓國也好,在日本也好,在街上就經常能看到廣告,説我們這有一個漢語補習班,漢語學習班,你來學習吧,花多少錢。在美國,我聽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個教授跟我説,在美國學漢語的人遠遠超過了學日語的人。因為這都是漢語地位提高了,因為國家強了嗎。
主持人:
所以剛才説到美國這個AP漢語項目,他是把漢語還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現在進入了高中的選修項目。就是你可以在高中裏選修漢語的話,算學分了。這個非常重要,相當於漢語已經進入了美國的國民教育體系,這個應該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黎海波:
而且會對於過去有些看不起漢語的人來説也是一個鼓舞。因為曾經有一段時間認為漢語沒有前途,方塊字肯定要被淘汰,肯定要走所謂拉丁話或者拼音的方向。
主持人:
尤其就是當年計算機剛剛興起的時候。
黎海波:
事實證明漢語的適應能力豐富強,任何一個新詞出來以後,漢語馬上就能對付了。
主持人:
當時有很多外國專家擔心計算機出現以後,電腦出現以後漢語沒有辦法輸入,但是沒想到聰明的中國人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漢字輸入方法。
胡錫進:
我覺得漢字就和中國文化一樣,包容力豐富強,適應力非常強。中華文化海納百川,把我們周邊的一些古代民族的文化也都給容納了進來。漢字也是一樣,它也是容納力非常強,生命力很強。過去認為,最先進的是拼音文字,那麼表意文字、象形文字都是要被淘汰的,都是落後的。但是現在大家看法反了,認為漢字對中華民族的統一,對中華文化的凝聚力都産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而且漢語它不僅僅是具有語言文字的這種交流的功能,它同時還有一種強烈的美感。比如説漢字書法藝術,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
黎海波:
確實是,這個拼音文字就沒有。所以像中國、韓國、日本就能欣賞。
主持人:
而且像唐詩、宋詞、格律詩這樣的翻譯成外語以後,我估計就很難再産生這種美感了。
胡錫進:
你到日本的廟裏面去求一個簽,你拿出來一看,你發現全是漢語的,簽自上寫那詩全是漢語的詩,韓國也是一樣。
主持人:
所以下周我想這個首屆世界漢語大會肯定又會激起全世界新一輪的漢語熱。這是一個話題。
另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我覺得有一個話題我們也得聊一聊,就是關於高考狀元的話題。
我們注意到最近有一些高考狀元,但是被一些高校拒收了。現在高校也並不是説像以前那個高考狀元,就像美女拋繡球一樣,家家都搶。現在好像真的出了一種還是要面試,看看你的綜合素質怎麼樣?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變化。
胡錫進:
下周因為高考這個錄取工作基本上差不多開始收尾了,上個周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每年高考的錄取的期間都會出現很多很怪的新聞。這次你剛才説的港大,就是聚了咱們好多省市的狀元。另外,有的省市的狀元由於他是高考移民,他無法入學。還有最典型的,山西有一個縣有這麼一件事。説因為榆社縣高考成績不如往年,所以整個縣的常委向全縣做道歉,公開向全縣做道歉,然後把這個縣的重點中學的校長、書記什麼一塊全給撤了。高考牽動了整個中國人的人心,它不僅是一個高考,它是整個社會現實的一個反映。
主持人:
這也是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對這種狀元觀念一直在大家的心目當中根植了好多年,就覺得好像能夠成為狀元,能夠成為第一名,好像馬上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胡錫進:
一個狀元不僅是他上了大學一件事,而且是整個這一個家庭、一個地區的一個事件,它使整個生活的一部分都變成眾人關注的了。
主持人:
但是關鍵我們一直也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應試的這種方式不改變的話,好像也很難。
黎海波:
剛才胡總講的,每年好像跟高考的新聞不一樣,但是背後裏的實質都是一樣的,就是反映出我們教育的一些弊端。包括剛才你提到的,可能下個禮拜有一個10歲的孩子要當大學生,對這個,我覺得我們在《北京週報》的討論也有不同的看法。覺得這種合適嗎?10歲的孩子生活還不能自立,還不只是一種智力智商。
主持人:
而且我們以前説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製片人:張立勇
策劃:滕雙雙
編輯:全曉通 劉維紅
主持人:魯健
監製:馬勇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