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同學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影像地帶》。今天節目當中我們要給大家講一種在中國失而復得的,非常奇特的動物。為什麼講這種動物非常奇特呢?無論是它的長相、它的身世、它的經歷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今天我們專門請到了一位嘉賓,他是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的郭耕老師。我們現場還請到了三位同學,現在三位同學分別介紹一下自己,咱們從大隊長開始。
同學:我叫趙聰來自中古友誼小學六年級六班 。
同學:我叫李元戎,來自北大附小六年級七班。
同學:我叫劉嘉益,是分司廳小學四年級四班的學生。
主持人:同學們知道麋鹿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嗎?咱們寫在自己的答題板上。
主持人:四不像。為什麼叫四不像?
同學:因為它頭上的角像鹿,臉像馬,蹄似牛,尾巴像驢。所以叫作四不像。
| |
主持人:其實關於麋鹿我們也事先採訪了一些其他的同學,每個同學都對麋鹿有不同的理解,我們再來看一下。
場外同學:四不像。它的頭像馬似的。
場外同學:尾巴我忘了。
場外同學:麋鹿我聽説過,但是沒見過。
場外同學:在傳説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騎。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咱們中國有什麼鹿?還有中國的鹿,關於鹿都有哪些成語?咱們寫到這板子上。
主持人:梅花鹿、指鹿為馬。那先來看看你寫的,梅花鹿、長頸鹿、指鹿為馬。
嘉賓:有名有姓的。
主持人:看看你的。梅花鹿、白唇鹿、指鹿為馬。
嘉賓:看來都知道這個成語。從鹿的種類來説中國有將近20種鹿。你們都寫的梅花鹿是吧,還有多一個白唇鹿,這個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剛才咱們主持人提醒的,海南有一種叫坡鹿,非常珍貴,還有馴鹿、還有駝鹿、還有赤鹿、馬鹿等等,很多。還有小型的,比如河麂、狍子。但是那個同學寫的長頸鹿,它既不是産在中國的,它更不是鹿。關於鹿的成語,中國其實也挺多。除了指鹿為馬,你們幾個人都知道的呢,還有逐鹿中原、鹿死誰手……但是我説,起碼“逐鹿中原”,這裡面的這個鹿,指的就是麋鹿。因為麋鹿很特別,它作為皇權的象徵,皇權的代表,結果它被皇家飼養的時候跑出去了,結果那些不同的統治者、諸侯就去追它們,但是大家在追它們的時候絕不是為了吃肉,不是為了打獵,而是為了皇權的表示,所以才逐鹿中原。
| |
中國剛才説了有二十幾種鹿呢,為什麼偏對麋鹿情有獨鍾呢?
主持人:同學們現在可以猜一下。
同學:古人可能感覺它有那些牛啊、驢啊,所以它們有時候特別擅長一些特點。
主持人:有它們的好的一些品質。
同學:因為它比較珍貴,比較稀少。
嘉賓:看來同學們對麋鹿的文化背景,特別是皇權的根源,為什麼能作為皇權的象徵不太了解。那就是因為麋鹿角的脫落時間跟別的鹿不一樣。
在四千多年以前,周文王就開始了把觀察麋鹿角做為一種儀式,叫承天授命以行王狩。後來 乾脆,老到外面去看麋鹿脫角覺得太繁瑣了,乾脆把麋鹿圈養在皇家的園囿裏頭——皇家的大院子裏頭,飼養動物的院子。而且築靈囿、建靈臺。在周代的時候那些統治者,他們建的靈臺就是觀察鹿的脫角的。作為一種皇權、一種儀式,是皇家特有的儀式。接受天的旨意,然後向天下宣佈新的植物年的開始,然後大家開始,老百姓們開始耕作了,所以從那時候就延續,延續,歷朝歷代,一直到元、明、清。那麼麋鹿都作為皇家的園囿的物種,你剛才説了,野生的沒了,野生的很少。其實野生的麋鹿和皇家院園囿的麋鹿是並行進化,你想想四千年以前,皇家院園囿裏也有,野生的也有。一直有,一直有,但是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野生的麋鹿就沒了。為什麼沒了呢?就是因為麋鹿是一種濕地鹿種,隨著人類對濕地的開發、 破壞、抽幹沼澤,以及人口的增加,獵殺的壓力、過度的獵殺,就像你説的老百姓把鹿給吃了。那麼鹿又是一個只知道跑,很溫順的動物。體形又那麼大。結果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麋鹿就就在自然界中滅絕了。結果就剩下這一支,單獨的不是一隻,而是這一線,就是皇家獵苑的這一群了。這一群就在皇家獵苑中倖存下來了,一直到了清代。
| |
為什麼中國大地上哪兒都沒有麋鹿了,唯有皇家獵苑剩下來了?剩下來的原因就是因為它作為了皇權的代表。
那時候皇家的御用的這些園林啊可比我們動物園要大得多,它那個野生環境是非常好,皇家獵苑,剛才主持人説了,非常大。僅咱們南海子這個地方,元、明、清三代,這個皇家獵苑
有200多平方公里。佔今天大興區的面積四分之一。你想想200多平方公里,儼然就形成了一個在皇權維護下的一個保護地,或者叫國家公園。因此全世界公認第一個,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但是中國的皇家獵苑,咱們剛才説了早在四千年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儘管他的目的不是自然保護,但是由於皇權維護下的,等於是國家的權力維護下的,這麼一個大的一個保護地,所以很多珍禽異獸因此而得以延續下來的。麋鹿就是因為在中國皇帝的保護下流存到了今天——一直到清末。
主持人:雖然説麋鹿做為皇家御用,專供打獵,或者是有一些特殊的曆法含義的動物能夠得以倖存,但實際上同學們,你了解歷史,比較熟悉,應該知道,那自周天子禮崩樂壞之後,其實很多周禮因為太繁瑣,逐漸被人們給簡化了,同樣的麋鹿,用它來當作曆法的一個紀年的方式呢,這個好像漸漸的也在帝王的生活當中淡化了。以至於到了清代,有些帝王對於麋鹿的角到底是什麼時候掉的不敢輕信書上所説的,還做了一番調查,調查結果如何呢?他還寫了一個實驗報告。
嘉賓:説到對麋鹿,特別是麋鹿角的脫落規律頗有研究的,首推乾隆皇帝。你們都知道乾隆,乾隆這個人是文武雙全,既善於騎馬射箭,又善於寫詩作賦。乾隆這個人一生創作的詩歌達到三萬首之多,我那天粗算了一下,這人活到八十歲,這輩子總共才三萬多天,他從生下來到死,天天,一天一首詩,就這麼能寫。但是我説這個乾隆,不僅是文武雙全,而且是文理雙全。文科好,理科也不錯。為什麼這麼説呢?他非常善於探究自然現象。有一段時間,他就在研究鹿角的脫落規律。他就開始動筆寫,寫調查報告。寫了一個什麼呢?叫《鹿角記》 不是鹿鼎記啊。是《鹿角記》。在這鹿角記中他就説了,即辨明鹿與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他很武斷,認為天下的鹿都是夏天脫角,不是冬天。可是當他寫完這個,他又犯嘀咕,他説即有其言而未究其故,常耿耿焉。我説的這個,其實都在這兒呢。咱們把這個拿出來,一邊比劃一邊説。這就是那個,常耿耿焉。他一直耿耿於懷,到底是不是這時候脫角呢?然後他在故宮裏頭,他就把時間、地點交代得非常清楚,要不説他這是一個科學調查呢。他説,昨過冬至,陡憶南苑有所謂産者,或解角于冬,以未可知,把時間過了冬至了,咱們南苑——
| |
皇家獵苑就有麋鹿啊。它們好像是冬天脫角,是不是呢?遣人視之則正值其候,他當時派他的御前侍衛,知道御前侍衛這個官吧?
同學:和紳就是御前侍衛,有名吧。就派他的御前侍衛叫武福。策馬南來,到了皇家獵苑,來看看究竟啊,實際調查一下。一看,正好趕上麋鹿脫角,持其已解者以歸。把剛脫的角拿回來,到故宮給皇帝看,乾隆皇帝一看,乃爽然自失,什麼意思?我原來説的不對,乾隆皇帝也挺謙虛的,畢竟是個熱愛科學的皇帝。結果他就在麋角解説的最後一段,寫了這麼兩句話,這覺得這兩句話對咱們今天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頗有指導意義。他説:“天下之理不易窮,而物不易革者有如是呼。”這句話什麼意思你們説説?天下的道理不容易一下子窮盡,人的知識是有限的,所以真是要活到老學到老。
主持人:1985年的時候,麋鹿從英國遠涉重洋回到中國。那原本是在皇家禦苑裏頭馴養的一群皇家專屬動物,怎麼會從英國回到中國?咱們先讓郭老師把麋鹿回家的這段歷史給我們介紹一下。
嘉賓:麋鹿它是作為中國特有的物種,全世界哪國都沒有,中國特有的,而且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野外沒了,就剩下皇家獵苑了。1865年也就是清同治四年,一個法國的傳教士叫什麼來著?大衛。對大衛,他的全名叫阿芒 大衛,這個人他是一個博物學家,但是他的明確的身份是傳教士,他到中國來傳教,但是他非常感興趣,對自然非常感興趣,到處的考察,自然考察,結果他就到北京的南郊做動植物考察。當時,南郊有一個大紅墻,這是什麼墻啊——皇家獵苑的圍墻,他找一個高地,往皇家獵苑墻裏面一看。哎喲,這裡面有很多鹿哎,可是他作為一個動物學家,這是什麼鹿啊?叫不上名來。他不知道這是什麼種啊。這個種的這個意思知道吧?叫species(種),哎呀,他説這難到是沒有被科學記載的新種嗎?
嘉賓:1865年,這個年代,地點在北京南海子,成了麋鹿的模式種的産地,和麋鹿模式種的發現年代。那麼什麼叫模式種啊?全世界有一百七十萬個物種,被科學家命名的。任何一個物種命名都要有一個模式標本,任何一個標本,第一個標本,因為它來研究它來命名的這個標本叫模式標本。那麼麋鹿的模式標本,就是1865年發現于北京南海子。
嘉賓:我們剛才説到了,中國沒有麋鹿了,麋鹿就剩在西方的動物園裏去了,但是麋鹿它是一種什麼樣的,適合什麼樣的生存環境的動物呢?
同學:濕地和沼澤。
嘉賓:對,濕地和沼澤。動物園哪兒有濕地、沼澤?都是圍欄、籠子,結果麋鹿在那兒很不幸福,散在各地的麋鹿越養越少,紛紛死去。眼看麋鹿就要在異國他鄉也都快死絕了。這時候就像你剛才説的,出現了一個使麋鹿絕處逢生的人,這個人就是你説的貝福特公爵。英國的一個公爵,他有一個大的莊園,叫烏邦寺。 3000英畝。所以他就花重金把所有動物園的麋鹿全都買下來了,但是最後買到了18頭。這18頭麋鹿雖然是寄人籬下,但畢竟是絕處逢生。在烏邦寺的莊園裏就繁衍起來了。
同學:幾百隻?
嘉賓:到“一戰”的時候就達到了80多只了,到“二戰”的時候就達到了250多只了,結果“二戰”的時候,德國空軍轟炸倫敦,烏邦寺的主人怕麋鹿再次毀於戰火,就一改不給別人麋鹿的習慣,把麋鹿輸送到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很多地方。但是惟獨沒有還給中國,為什麼?
同學:中國有日本人侵略。
嘉賓:那時候日本人,抗日戰爭。所以麋鹿始終沒有得到機會回家。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快八十年代了,大概是七十年代末,中國的一個動物學家譚邦傑先生,還有一些其他的動物學家紛紛寫文章呼籲:麋鹿是中國的,應該回歸故里。結果他的呼籲得到了烏邦寺的主人,那時候主人是貝福特的曾孫子了,你看看這一輩一輩的。叫塔韋斯托克侯爵。你聽説過,結果這個塔韋斯托克侯爵確實也很高尚,因為麋鹿還家也正是他祖上的願望,他願意無償把麋鹿還給中國。由此中英兩國就達成了協議。1985年8月24日麋鹿終於結束了它在海外漂泊將近一個世紀的華僑生涯,回歸故里,北京南海子。
主持人:雖然説麋鹿在烏邦寺生活得還算不錯,沒有在動物園裏那種悽慘的感覺,一代一代的繁衍下來,但是回到祖國之後好像真的是完全不一樣了,整個生活狀態。
主持人:我覺得今天通過聽郭老師講了講麋鹿的故事,所以説保護環境是第一要位,只有保護好了環境,才能給這些其他的生物和植物、動物都提供一個好的生存環境。好,非常感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影像地帶》,也感謝郭耕老師光臨我們的演播室,謝謝三位同學,下期節目再見。
責編:白秀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