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永歷聖旨還鄉 (2005/4/14)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4月12日 15:46 來源:CCTV.com

  主持人:畫家楊傑祥先生喜愛書畫收藏,十幾年來他收藏了許多很有價值的藏品,其中有自己的老師、嶺南畫派知名畫家楊善深和廖冰兄的幾百幅書畫作品,另外還有張大千、吳作人、林風眠等許多當代名家的作品。但是他最為珍惜的藏品,是一件文獻價值遠遠超過其書畫價值的一道聖旨,而且很有可能是世上僅存的一個孤本。

  南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時期。它從建立到滅亡只有短短的18年,最後一位皇帝永歷帝,在位的15年中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的狀態,所以南明時期的器物和典籍等相關文物,能夠保存下來的很少,在收藏界也就顯得格外珍貴。廣東中山的楊傑祥先生卻幸運地收藏了這個時期的一件珍品,而且這件珍品還可以説和他有些淵源。

  楊傑祥:就是在幾年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一個電話,他説,廣州出現了一件明萬曆年間的一個詔書,那個詔書是敕(封)給中山人的,要我去看。我一看,我就知道有問題了,為什麼有問題呢?根據我掌握的資料,它不應該是萬曆,它是南明永歷帝敕封李貽德的詔書。李貽德呢,是我們中山籍的,在明末的一個忠臣。這件東西,它是流傳有序的,它早在乾隆朝就已經著錄的,在那個李氏的泰寧族譜,還有在《道光廣東通志》、乃至《香山誌》,一直到1940年出版的那個廣東文物裏面也著錄了。

  楊傑祥先生見到的這道詔書,保存得十分完好,只是在紀年款上,應該寫著皇帝年號的位置,有兩個明顯是被挖掉的空缺。從第二個字殘留的部分還可以大概辨認出“歷”字的殘存輪廓。究竟這兩個字是“萬曆”還是“永歷”?問題的答案將直接關係到這件文物的價值。如果詔書上空缺的兩個字是“萬曆”,那麼它的價值將大打折扣,因為萬曆朝聖旨流傳下來的比較多;如果詔書上空缺的兩個字是“永歷”,那麼它將是廣東、乃至全國範圍內現存的惟一一件永歷朝的詔書。一字之差,這件文物的價值和意義就會有天壤之別。

  楊傑祥:我就把它拿到北京去,找到王世襄先生,還有當時還在世的朱家?先生。他們一看大吃一驚,他們説這件東西是很難得的一個文獻,它這件文獻的價值體現在不單純是書畫方面。他説,主要對它歷史的研究,是很有價值的。他就建議我,就交給我們廣東省原來的博物館,館長呢,就是古文字學家,還有考古專家王貴忱先生,那我們就一直考證它。通過這以後,把它的歷史資料都理清楚了。它裏面所記載的除了中山的一些歷史之外呢,還有它把那個幾十年來學術界到底南明王朝,就是在崇禎朝滅亡以後,他沿用的那個定制到底是什麼(的問題),從這件東西裏面反映出來了。它還是沿用了崇禎,就(是)朱明一代的他的定制,所以它比較難得。

  南明政權動蕩,聖旨本來就不多,這一聖旨的發現,對研究南明、清初的歷史,還有當時廣東中山地區的社會狀況,都很有價值。紀年款上的年號,顯然是李氏家族後人有意挖掉的,只有這樣,才能把這件前朝的禁物瞞天過海,安全保存下來。李氏家族把它安放在李氏大宗祠裏面,始終精心保護著這件珍貴的文物。直到1940年,廣東軍民為了激發抗日鬥志,在香港舉辦大型文物展覽會,李氏後人把這道詔書送去參展,不料運送這些文物的船隻在回廣東途中遇到風暴沉沒了,只有一部分文物被搶救出來。從此之後,聖旨消失了60年,直到機緣湊巧,由中山籍的楊先生在拍賣行發現,最終仍然回到了李氏家族的故鄉。

  楊傑祥:曾經有人説笑話説,這件東西,因為它是孤本,所以它的價值是值多少錢多少錢……我覺得錢不是一個問題,關鍵就是它能夠回到我們家鄉。因為這件東西是屬於我們中山,它不是我一個人的,它是中山人的。因為它在我們中山已經流傳了幾百年了,只是很不幸,有幾十年就流到海外去,現在很不容易,很偶然的機會,回流到我們鄉下,我們應該很好地保存它。後來再有人出到160萬,要向我把它買走,我也沒同意。

  主持人:楊先生對本地文史知識的了解和本地文物的關注,使他及時發現了這件珍品。作為特定時期同類文獻的僅存孤本,這件詔書所具有的研究價值是金錢不能衡量的。特殊的價值和傳奇的經歷,更使它身價倍增。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