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鄉村大世界》元旦獻禮“二人轉大拼盤”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9日 16:12 來源:CCTV.com

  東北農村多年來流行一句話──“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本期《鄉村大世界》為觀眾朋友們精心準備了一期精彩的“二人轉大拼盤”,敬請喜愛二人轉的觀眾朋友們關注12月31日晚,CCTV-7《鄉村大世界》欄目。


  二人轉 ,早期稱“蹦蹦”,亦稱秧歌、對口、棒子戲、雙玩意兒。“蹦蹦”在東北大秧歌和蓮花落的基礎上形成,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東北大鼓、皮影、太平鼓、霸王鞭和河北梆子、落子等藝術形式的唱腔與表演手段。由一女(上裝,早期多由男演員扮演)、一男(下裝)兩個演員,有説有唱,分包趕角,敘述和表演故事情節,“千軍萬馬,就是咱倆”為其突出特點。伴奏樂器以板胡、嗩吶、竹板為主。演員常用手持道具有扇子、手絹、竹板等。


  蹦蹦是東北三省共有的地方民間小戲。在吉林省境內流傳始於18世紀初。清道光二年(1822年),懷德縣八家子老爺廟(普濟寺)的廟會上就曾演出過蹦蹦戲。蹦蹦藝人大多是勞苦農民,説的是莊稼活,通俗易懂,和莊稼人心貼心;唱的是莊稼調,土香土色,鄉音悅耳。蹦蹦的舞蹈,脫胎于東北大秧歌,為農民所喜聞樂見;蹦蹦的故事和表演,反映了東北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深受農民喜愛。在農民中流傳著 “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傳”的説法,可見“二人轉”在群眾中的影響之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蹦蹦”統稱“二人轉”。四平、遼源、吉林、長春等大、中城市,及榆樹、梨樹、德惠、雙遼、扶余、鎮賚等縣,相繼成立地方戲隊(演出二人轉)。到1955年,女演員漸次增多,“二人轉”基本結束了男扮女裝的歷史。自此,男女開始分腔,演唱講求科學發聲方法。60年代,“二人轉”的劇種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加強了編導工作,開拓了二人轉的新劇目,豐富了音樂伴奏,改進了服飾,充實了舞蹈美術,演員手持道具的種類有了發展變化。在內容上對古典劇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剔除“紙級、庸俗、醜惡的表演”;發展“健康、幽默、風趣的優良傳統”。音樂唱腔要克服“單調、貧乏的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得好聽,舞的優美,逗的風趣,扮的逼真,絕活精湛”,五功綜合,雅俗共賞。


  改革開放以後,“二人轉”曲牌又不斷出新,伴奏樂器增加了揚琴、琵琶等,並兼用武場鼓、鑼、鈸。演員手持道具又增加了花傘、紗巾、長綢。根據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飾又得到相應的改進。舞臺演出運用燈光色彩的變幻,烘托戲劇情境,綜合藝術質量不斷提高。一些著名的“二人轉”演員演唱的“二人轉”曲目《馬前潑水》、《回杯記》、《包公斷後》、《包公賠情》、《西廂?聽琴》、《雙比武》、《馮奎賣妻》、《水漫藍橋》等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久演不衰。


  “二人轉”的表現手段豐富多彩,有“四功一絕”之説。“四功”指的是唱、説、扮、舞。 “絕”是指絕技。“二人轉”的“唱”,高亢紅火,風趣幽默;“二人轉”的“説”,多采用民間生動活潑的語言,插科打諢,機智靈活;“二人轉”的“扮”,“接得嚴,兜得緊,放得下,撒得開”,扮演人物以形寫神,以假代真,講究“二人演一角,人分神不分”,“一人演多角,人不分神分”;“二人轉”的舞蹈更是別具一格,肩功、腰功、步法很有特色,尤其腕子功,包括平腕、翻腕、甩腕、壓腕、繞腕、抖腕等多種,不一而足,令人稱奇。

  “二人轉”的手絹、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絕技,技藝高超,獨具特色,在國內享有盛譽。(于皓瑾報道)

  1二人轉小常識

  →→→二人轉發展史中有意義的事件

  (1)彩扇的起源 (2)二人轉名字的公認

  →→→二人轉表演手段與表現方法

  (1) 二人轉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二人化裝成一醜一旦的對唱形式,邊説邊唱,邊唱邊舞,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一種是一人且唱且舞,稱為單出頭;一種是演員以各種角色出現在舞臺上唱戲,這種形式稱“拉場戲”。

  1二人轉唱腔曲牌

  1二人轉的演出形式

  (1) 單出頭 (2) 二人轉 (3) 拉場戲 (4) 坐唱 (5) 二人戲

  →→→十大主調

  胡、牌、文、武、抱、紅、縻、四、翻、靠

  (1) 胡胡腔 (2) 喇叭牌子 (3) 文嗨嗨 (4) 武嗨嗨 (5) 抱板

  (2) (6) 紅柳子(7) 哭縻子(8) 四平調 (9) 小翻車(10) 靠山調

  →→→十大輔調

  (1) 柳子 (2)大救駕 (3)打棗 (4) 三節板 (5)羊調

  (6) 西口韻 (7)慢西城 (8)小悲調(9)英雄悲 (10) 鋸缸調

  →→→專用曲調

  (1) 慢中緊 (2) 思情調(3) 哭樓調 (4) 紗窗外(5) 對菱花

  (6) 三不(7) 正(8) 佛調(9) 小下樓(10) 鴛鴦扣(11) 反西涼

  (12) 攔馬正 (13) 姜須進帳調(14) 樊梨花五更(15) 格

  (16) 報花名 (17) 《王美蓉觀花》中專用曲調(18) 上北樓

  (19) 譚香哭瓜調 (20) 茨兒山(21) 西口靠山調(22) 開嚎調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