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還在徬徨於選擇火星、月球、金星還是歐羅巴星球作為移民太空的第一站的時候,科幻電影的主角們已經借助超光速穿梭於整個銀河系。有趣的是,人類憑藉想像力創造的這些外星生命從不和自己一樣,哪怕只是在外形上。
也許,這只是科幻電影的噱頭;也許,在人類的潛意識裏,生活在高真空、微重力、弱地磁、強輻射等任何一種情況下的外星人,原本就不應該和人類一樣。
當移民太空勢在必行的時候,不禁有人要問,隨着生存環境的變化,生命會發生變異嗎?
為了尋找答案,我們不得不“造訪”最早的、同時也是數量最多的“太空移民”——植物。
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1998年,全世界共發射空間生命科學衛星118個,其中搭載植物材料42次,佔總數的35.6%。
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在禮炮號空間站上設小型溫室,進行植物栽培試驗;1980年,阿拉伯草首次在太空開花;1982年收穫了200多粒阿拉伯草種子;俄羅斯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專門辟有一間面積900平方厘米的溫室,先後培植了100多種植物,完成了從播種、發芽、生長、開花和結果的全過程,收穫了墨西哥矮小型雜交小麥以及油菜籽等。但這些實驗都沒有産生想像中的變異結果
1984年,美國太空總署將1250萬粒西紅柿種子送到太空,歷經6年後返回地球,然後交給美國各州以及34個國家的約6萬名教師、300萬名學生進行比較試驗。約8000份報告顯示,在前三、四個星期裏,太空種子生長略快,並含有更多的葉綠素。但是,後期這些優勢就不見了,果實也毫無異樣。
此後,許多國家又多次將植物種子和試管苗送入太空,這些經歷了“太空修煉”的種子似乎和地球上土生土長的兄弟姐妹們並無不同,太空旅行似乎並不會令植物産生變異。
神舟5號的順利升空,不僅令中國第一個太空人楊利偉名聞天下,也讓飛船上的一批“特殊乘客”——太空種子備受關注。
中國的太空植物飛行試驗開始於1987年。最初搭載的石刁柏幹種子,由於水分含量少,對環境的忍耐力高,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神舟三號”搭載的試管葡萄種苗,在返回地球的十天之後,就顯示出高出正常情況4到6倍的生長速度。
乘“神舟四號”遨游太空的紫花苜蓿,在返回地面後半年,顯示出存活期變長和不易枯萎的特徵。
中國的研究數據表明,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在經過太空搭載之後,都出現了大穗、大粒、抗病性增強、成熟期提早、蛋白質含量提高的特徵。青椒、番茄、黃瓜等“太空蔬菜”也發生了抗病能力增強、單果重量提高、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增加等變化。牽牛花、雞冠花等“太空花卉”和地面上的“親朋好友”比起來,顏色更加豐富、形狀更加多變。
同樣的試驗,不同的結果。是偶然,還是別的什麼?
事實上,植物在經歷了太空飛行後的變異是一種可以推理的現象——太空環境與地面環境有着天壤之別,使生物有可能獲得罕見的遺傳變異。
例如,水在太空不能以液體形式存在,而是以水汽或水滴的形式漂浮在培養室中。植物要生長,就必須改變吸收水分的方式,這一改變有可能對植物的生長産生影響;
例如,微重力條件下,植物細胞會發生膨脹,這就有可能發生染色體斷裂、基因組重新排列組合,從而導致遺傳性變異;
例如,太空強烈的高能粒子輻射會損傷某些生物體的結構,可能導致染色體結構遭到破壞、基因突變頻率增加、甚至會改變生物的遺傳物質。
推理歸推理,事實卻是中外截然不同的兩種試驗結果。這不能不令我們一頭霧水。於是,我們不得不去“拜訪”另外一批和人類更為相似的“太空移民”——動物。
動物的太空之旅開始於1957年11月3日,前蘇聯的第二顆人造衛星“旅行者2號”,載着體重為5公斤的小狗“萊伊卡”發射升空。6天之後,“萊伊卡”在衛星艙裏死去。
完成了200多小時訓練的黑猩猩哈姆,則乘坐美國的水星飛船於1961年2月21日進入太空。它不僅安全地返回了地球,而且活到了1983年1月。
1984年4月,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將3000多只蜜蜂帶入太空。起初這些蜜蜂很不適應,有的在原地拍打翅膀,有的在玻璃箱內到處飛動。但後來就進入了正常的生活狀態,並築起了一個和地面上一樣大的蜂巢。在7天的飛行時間裏,只有100多只蜜蜂死去。
1999年2月,37隻小鵪鶉在和平號上破殼而出,最終只有三隻返回地面。
2002年4月,9枚經過受精、搭乘“神舟三號”飛船在太空遨游了7天的烏雞蛋,順利孵化出3隻太空烏雞。
除此之外,還有蝸牛、蟋蟀、果蠅、青蛙、魚、老鼠、猴子等先後進入太空。這些生命在太空延續實驗的先行者,其巨大貢獻是基本上證明了人類可以在太空生存。同時,對於生命在太空延續的過程中是否會産生變異,它們大多數的答案傾向於後者。
正當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找到結論的時候,一群神秘而低調的“太空移民”卻給出了我們另外一種可能。
當人們談到參加太空飛行的生物時,都會想到是人、動物和植物,或者帶上去培養的一些細菌,很少有人考慮到這些生物本身攜帶的細菌。實際上,僅一名航天員手和嘴裏的細菌就超過億萬個。
1969年降落月球的“阿波羅12號”太空船,收回了兩年半前無人探測船“觀察家三號”留在月球上的相機,竟然發現其底部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緩症鏈球菌”。這種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幾近真空、充滿宇宙射線的月球表面生存了兩年半!它們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
研究發現,許多細菌的生存無需空氣,它們中有些可以通過分解而不是氧化有機食物獲得氧,有些可以從硫酸鹽或硝酸鹽等氧化合物中獲得氧,有些則通過轉換鐵化合物和硫來保持生命的延續。
它們生命的潛能與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潛能幾乎甚至完全不同。正是這一不同,向我們暗示了生命變異的一種可能,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