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探尋元青花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0日 15:13 來源:CCTV.com

  導視

  它們被稱為世上最珍貴的青花瓷。500年間,它們卻被藏匿于異國的深宮。在它們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一段怎樣的歷史?一位中國女性歷時8年,終於解開了中國陶瓷史上一段難解的青花之謎。


  開場

  主持人: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歷程節目。瓷器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説那是太熟知不過的一種器物了,但是世界上一種最平常的瓷器它的價格確是世界上目前為止最高昂的。比如前不久在進行一次拍賣活動的時候,一件我國元代的瓷器就拍出了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但是據説在這種瓷器當中,最美最漂亮的其實不是在我們中國,而是在其它的地方。那麼到底什麼地方收藏著這批瓷器呢?我們一位中國的女性用了八年的時間去苦苦追尋也一批瓷器,這種瓷器的魅力究竟在哪兒呢?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來到我們現場的嘉賓。

  【短片1】

  蔣奇棲,英國牛津大學考古係博士。90年代初,她開始尋求契機,希望促成中國陶瓷專家對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館所藏元青花的考察。是怎樣的一種青花瓷,讓一位女士鍥而不捨?

  2005年7月,英國倫敦佳士德拍賣行以2.3億人民幣的價格拍出一件元代青花人物罐,創世界古瓷拍賣史之最。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它價值連城。

  然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説,青花瓷卻是生活中極為普通的東西,它幾乎隨處可見。然而它又是那麼神奇,居然在幾百年間征服了整個世界。直到今天它的歷史起源與變遷仍然有著許多未解之謎。

  青花瓷的統領地位

  主持人:有人説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代表,可是好像在我們普通中國人眼裏,好像汝窯,哥窯傳世哥窯這些東西才是代表,為什麼説青花是中國的瓷器代表?

  蔣奇棲:因為中國的青花瓷它是對整個世界的陶瓷業重要的貢獻,就是它從陶瓷轉為瓷器是因為青花瓷的出現。青花瓷它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我們才能夠區分青花瓷與其它瓷器的不同,有幾點,第一點它的燒制溫度要達到1300度,而且它是二元配方,因為是在白色的胎子上面,用鈷料繪畫出來的青花,這幾點是青花確切的定義。它與其它的瓷器不同,它標誌著由陶瓷過渡到瓷器。

  【短片2】

  青花,一種在白色瓷胎上用鈷料釉下繪花,經過高溫燒制呈現白藍兩色裝飾的陶瓷品種。它的起源一直是陶瓷史上的一段公案,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青花瓷在元代中後期的景德鎮開始大量出現,從而取代了青瓷的統領地位。進入明代後,元青花獨特的型制和紋飾便神秘地消失了,500年間,人們幾乎對它一無所知。

  1956年美國學者波譜發現: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皇宮,秘藏著大量的元代青花瓷,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世界第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現存於世的最精美的元青花不見於它的燒造國中國,而是出現在遙遠的伊斯蘭國家的皇宮中?

  元青花之謎

  蔣奇棲:如果説是一個懸念的話,實際上這個懸念它是中國陶瓷史研究裏面一個很大的懸念,如果單講,元代青花瓷這個題目。是因為中國的元代的青花瓷就是現在所知的存世只有300件,而且這些好的、重要的瓷器都沒有在中國,而是在國外。

  主持人:也就是説相對於中國其它的瓷器,甚至説是現在存在於其它國家的博物館或者私人收藏者手中的瓷器而言,元青花給我們的疑問太多了。

  蔣奇棲:的確是這樣。為什麼我們到土耳其考察,考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皇宮收藏,證明青花瓷突然地出現,而且出現以後,燒制這麼完美是什麼原因,當時帶著這個疑點,決定一定要到土耳其去。

  主持人:那既然您把這個懸念給設置下來了,也是為什麼要到土耳其去進行考察,那我就按照聽的這個路線去問一下,您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您本身對瓷器也並不是特別在行,第一次聽説青花大概是什麼時候?

  蔣奇棲:也是因為原來我從事文化交流工作,在從事這種文化交流工作的時候,我們就在1992年一起主持拍攝了一部叫《瓷國遊歷》的陶瓷片,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就採訪了中國著名的陶瓷學家,馮先銘先生。因為我們當時設定在我們片子最後再加一集,留存在國外博物館重要的中國陶瓷,所以當時馮先生一聽很興奮,如果要是這樣的話,藏在土耳其的元青花瓷器你們一定要安排去到那邊做一個考察,它可以説明很多問題,我們現在中國的陶瓷專家對研究青花的研究不是很深刻,資料缺乏,沒有人去看過真收藏在土耳其的這一批東西,它為什麼這麼重要,當時馮先生就講説,為什麼土耳其的東西對我們的研究會有很深的意義,因為在青花瓷的研究當中,一個是它的青料是一個懸念,元青花很多早期的器形,看宋代,甚至元代,宮廷用的器物的造型,為什麼燒制那些,當時專家只是猜測為了出口而燒制,很多早期青花瓷上面所選用的紋飾,花飾,也不是中國常用的傳統花飾,當時有很多的解不開的問題。

  【短片3】

  因為拍攝《瓷國遊歷》,蔣奇棲與青花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她與國內數位古瓷專家者建立聯絡,希望組成一個中國陶瓷專家考察團,遠赴土耳其尋找那批精美的青花瓷器。當時的她沒有想到尋找的路程如此曲折。

  獨闖托普卡比宮

  主持人:我知道您整個考察過程實際上呢,曲曲折折一共有八年的時間,最後才真正成形,我覺得咱們先上來講一講第一次吧。

  蔣奇棲:我在92年的時候,拍完陶瓷片的時候開始準備要考察土耳其的這一批藏瓷,那個時候在拍攝的同時,已經去蒐集一些資料,那個時候沒有人在做文化交流工作,所以那個時候只是作為一個民間活動去來聯絡,來聯絡的方式也只是説,只是通過土耳其駐中國的大使館,我直接約見了土耳其駐華大使,然後那個時候就約見了,我直接約見了土耳其駐華大使,這個事情如果是説,通過他們負責的相關的隨員辦不到,那個時候跟他講的時候,他也沒有意識到就是説,當然他知道土耳其在伊斯坦布爾,托普卡比宮藏有中國的瓷器,他也沒有想到這些瓷器有什麼重要,這批瓷器我知道的,是在我們皇宮的廚房那一部分。

  主持人:在廚房裏。

  蔣奇棲:它在廚房是因為中國的瓷器到了那邊以後也是在他的皇宮,作為他的廚房不是用來,是用了一次。

  主持人:不像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他就是專門給人看的。

  蔣奇棲:更證明了元代的瓷器燒制以後用做貿易。

  【短片4】

  伊斯坦布爾,一個位於歐亞非三方交界點上的城市。昔日這裡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大約在公元十五世紀,奧斯曼蘇丹在這裡建造了托普卡比王宮,二十世紀初期,土耳其將這座充滿奧斯曼帝國歷代蘇丹輝煌業績的王宮辟為永久性博物館。在這座博物館裏保存著上萬件13世紀到19世紀的中國瓷器,其中最著名就是存世不多的元代青花瓷。

  90年代初,中國與土耳其之間文化交流程序極為繁瑣,民間申請需要6個多月的批復時間。漫長的等待讓當時年輕的蔣奇棲失去了耐力,她決定獨闖土耳其。

  蔣奇棲:我住的飯店,離托普卡比宮很近,三分鐘可以走到,我當時到的頭一天在想,就是説我明天到了托普卡比宮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不可以會很順利地接待我,而且就是説能夠答應我這一次考察,所以就是想的是很興奮。

  主持人:抱著非常好的願望是吧。應該是有朋自遠方來,人家是熱情招待你,對你提出的問題一一滿足。

  蔣奇棲:的的確確抱著這種希望熱情就去了。結果第二天早晨,我很早到了托普卡比宮,到了以後我告訴他們我要見館長,當時他們的語言,講英文很少,沒有聽清我要見誰,叫了好幾個人,才知道我要見館長。當時沒有跟他們館長約,就是説説那好,那你請進,後來館長等他出來以後,他覺得挺驚訝的。

  主持人:有點發愣。

  蔣奇棲:很尷尬,我跟他介紹,我説我是誰,是來自中國,當時把土耳其大使,他們報給外交部、文化部的東西拿出來,他看到以後他才明白我為什麼來,我是什麼身份。當時他説我知道這個事兒,他就説你想做什麼呢?我聽了以後,他既然是知道這個事兒,我很高興,我馬上提出我的要求,告訴他説,托普卡比宮藏有非常重要的中國的瓷器,我們希望能夠組織中國的這些陶器專家對這些瓷器進行考察,我希望能夠把這些庫房裏的東西都能夠拿出來,中國陶瓷專家親自上手來進行考察。

  蔣奇棲:當時一聽我這麼多要求都愣了,他首先給我的回復,我們的瓷器不需要exam,用的英文詞不需要exam,我當時一聽他沒有理解我,我並沒有exam這些瓷器,這些瓷器對中國陶瓷研究有什麼重要性,我又重新跟他解釋,他當時聽明白了,但是他對我的要求非常的驚訝,他説你要想能夠把這個庫房的東西拿出來,而且能夠親自上手看這些東西,他就説如果你要想這個要求的話,説我沒有辦法答應你,你要跟我們的文化部要請示。

  主持人:您當時有沒有考慮到,為什麼館長不願意把這個東西按您所説的要求,去讓您去進行觀察呢?

  蔣奇棲:我想是我要求太高了,希望他把庫房裏藏的重要的東西,都能夠拿出來,讓我們的專家進行考察,所以因為如果要是從庫房裏調出這麼重要的東西,我想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蔣奇棲:當時也是有一些掃興,像您剛才講的,我是抱著這種希望,我第二天見到館長,把這個事情敲定下來,可以讓我們考察。第二天他比較禮貌地給我一個拒絕,所以拒絕以後,我就想怎麼辦?下一步應該怎麼去做?

  主持人:兩眼一抹黑,再加上本身那個地方不是英語國家,語言上可能還更麻煩一些。因為畢竟是一個伊斯蘭的國家,作為一個女性到處闖,有很多的禁忌。

  蔣奇棲:的確是,我去之前就很多朋友給我忠告,他説你一個人就敢去土耳其,説你有沒有想好,而且在去之前一再叮囑我要有很多注意的地方,可是就是沒有想那麼多,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到了土耳其以後也沒有看其它的地方,就是托普卡比宮。

  主持人:索非亞大教堂也沒有去。

  蔣奇棲:沒有,所以想了兩天以後,既然已經到了土耳其,一定要把這個事兒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有一個結果我才回去。所以就是決定直飛安卡拉。

  第一次失敗

  【短片5】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蔣奇棲得到文化部的答覆是,等待他們通過駐中國使館轉交的批復,某種意義上再次無期等待已經代表了委婉的拒絕。蔣奇棲這才意識到,文化的差異和外交手續的繁瑣使想象簡單的交流活動變得異常難以實行。是放棄?還是繼續?

  蔣奇棲:這麼重要的一件事情,不能夠放棄。中國的元青花謎團太多,而且真正是需要進行深刻研究的,它的研究,要想解開這個謎,要到國外去考察,藏在國外重要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當時就是讓我有想要,如果要是可以聯絡成這次考察,對中國陶瓷史的研究一定是一個很重要的貢獻。

  主持人:有沒有覺得壓根兒不可行,乾脆放棄?

  蔣奇棲:不光是我對它失去信心,或者有很大打擊,中國的這些專家也都在跟著整個聯絡的過程在起伏。

  屢敗屢戰

  【短片6】

  但是冥冥中那些秘藏在土耳其深宮的元青花似乎在召喚蔣奇棲,她逐漸忘記失敗一次又一次向土耳其駐中國使館遞交申請,一次又一次奔赴土耳其。

  時間從1993年跳到了1996年,就在這一年,恐怖分子在進入托普卡比宮第二道門後的內花園裏引爆炸彈,令蔣奇棲的考察活動陷入僵局。

  蔣奇棲:實際上在這次恐怖分子爆炸活動以後,我又被遭到一次拒絕,這個批復現在文化部批不了,已經轉到他的總理府,如果你們要想對這一批東西進行考察,拿出來,我們總理府要批,所以這又是一個新的高度。怎麼能夠讓總理府,怎麼去聯絡他的總理府,誰來批,那個時候土耳其使館告訴我們説,這不可能,我們東西已經收起來了。所以那個時候我就想,什麼時候這陰影可以過去,他花多少時間,讓他們重新感覺東西,把東西拿出來。每一次遇到這種天災人禍的時候,都會停下來。在這八年當中,希望有的時候,讓你覺得這個世界非常有希望,而且已經快成功了,成功的時候突然就有事情出現。

  主持人:不可抗拒的力量,讓您覺得見到瓷器是越來越飄渺,他們對瓷器的看管越來越嚴。

  蔣奇棲:但是最終沒有放棄,仍然積極跟他們努力地再進行溝通,而且又是通過,這時候土耳其大使館,駐華大使換了第三任。

  主持人:在等待過程當中,您已經相繼認識三位駐華大使。

  蔣奇棲:是的。所以第三任大使他們正好是土耳其總理的亞洲顧問。

  主持人:機緣巧合。

  蔣奇棲:那個時候剛剛上任,我跟他講,我跟他講,做這次,要做這個考察,他對這個也很了解,他説好。大使到任的晚宴上面我跟他提出來,他説你來給我約定一個時間,我們詳細談一下這個事情。所以在跟他見面的時候,他已經安排了文化官員把我們所有的案宗都拿出來,想這麼多年,不光是我們積極地努力,土耳其使館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很厚的案宗拿出來告訴他,我説這個事情已經又移交到總理府要批,是不是還有希望,他説我會來給你安排,但是這個安排就覺得有一點渺茫了。

  主持人:又是禮貌性地拒絕沒準。

  蔣奇棲:但是我再去土耳其的時候,他們的館長已經換了,我當第一次看見這個館長的時候,沒有人給我介紹,我意識到她一定是一個學者,從她的氣質感觸到了,她非常熱情接待我。而且當時也把她們很重要的編錄,托普卡比宮藏中國版本放在桌上,就這件事情探討。我看到整個景象的時候,覺得這個事情一定可以成,一定有轉機。

  最後的轉機

  【短片7】

  土耳其新任駐華大使和儒雅的托普卡比博物館館長,給渺茫中等待的蔣奇棲一個驚喜,土耳其政府終於批准了中國專家團的考察,此時,時間已經滑到了1999年歲末。就在緊要關頭,伊斯坦布爾發生7.5級大地震,考察團的前途又變得渺茫起來。

  蔣奇棲:所以這一地震,大使館馬上告訴我,説你們得推遲,由於托普卡比宮閉館,瓷器收起來,那個打擊很大。

  主持人:那麼到最後就是真正成形,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蔣奇棲:2000年6月江主席訪問土耳其,這個對整個事情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江主席訪問回來以後,我馬上跟駐土耳其使館的人提出來,我説這個館已經開了經過地震,我們可不可以現在去考察,所以很快就有了回復。原來每一次跟他們聯絡至少、至少要三個月的時間才有一個回復,這一次一個月的時間就給我們答覆,説可以了,説你們來組團,你們來安排時間,聽到這個消息很興奮。

  主持人:幸福來得太突然的,有點不相信這是真的。

  【短片8】

  這是一支特殊的團隊,它的隊員都已白髮蒼蒼,如今有的人甚至已經離開塵世。然而為了能彌補中國青花瓷研究的缺憾,他們都將危險拋之腦後,一如既往地踏上西去的旅程。

  來之不易的成功

  主持人:進去帶著這些專家看著瓷器的時候,您當時的心情如何?

  蔣奇棲:那個時候的心情反而倒很平靜。

  主持人:很平靜。

  蔣奇棲:就覺得這個事情,也沒有覺得成功,就覺得這個事情已經能夠按照我們的要求做到了。有激動的時候,激動的時候是我們所有這些人都很激動,我們是在進入當時的廚房,現在是作為中國陶瓷部展廳的時候,那個時候館長對我們專家一行很重視的,她一下令,她要把館關閉,專為我們專家來開放,那時候是很激動很興奮。

  主持人:説明人家很隆重地在接待。

  蔣奇棲:在迎接我們,是迎接的級別。因為在我們館的外面都是持槍荷彈的,是它的保安,感覺到保護我們這個活動了,不是中國專家陶瓷,是保護著中國的陶瓷,那個時候很興奮。

  蔣奇棲:所有的人當時都很激動的,尤其是當時的那個氣氛啊,好像空氣都被凝固了,因為你感覺到,外面就是持槍荷彈,他們守護你,當時你感覺是守護的中國的青花瓷。

  蔣奇棲:當時那些老先生眼裏面都是熱淚盈眶的。

  主持人:您也是,這時候為什麼會熱淚盈眶?

  蔣奇棲:因為是,中國不是一代兩代,是好幾代陶瓷專家的心願。

  【短片9】

  這是一段當年中國陶瓷專家考察的影像記錄。剛剛還是遊人如織的陶瓷館,立刻因為中國專家的到來而關閉了。在幽靜的館內,專家們不時發出驚呼和議論。中國的古瓷研究終於補上了土耳其托布卡比宮這一課。

  與元青花重逢

  主持人:在你打開櫃門捧出這些瓷器得一刻,帶給所有人的不能説是喜悅,也不能説是驚喜,這個時候,這個時候真的有一種跟自己祖先重新見面的感覺,是不是?

  蔣奇棲:的確是,實際我們這次考察回來以後,費伯良先生寫了一首詩,非常能代表所有人的心情,他在詩中就提到的,他説“嫁出去的女兒已經五百年沒有見面了”真的是這種心情。

  【短片10】

  這是一段當年中國陶瓷專家考察的影像記錄。平日人來人往的陶瓷館,因為中國專家的到來而關閉了。在幽靜的館內,專家們不時發出驚呼和議論。中國的古瓷研究終於補上了土耳其托布卡比宮這一課。

  為什麼元青花如此奇異?

  蔣奇棲:有一個很著名的英國的學者,對這些瓷器進行編錄,編錄統計以後中國元青花40件,有一個蓋罐也算為單獨的一件,如果把這個蓋蓋在瓶子上,應該是39件比較確切地講。元青花裏面很多都是世界上惟一的孤品,這是我們這次考察的重要意義,你可以看到這麼重要的東西,很高質量的東西,都是在土耳其的皇宮裏面在收藏。

  主持人:30多件元青花裏面,我聽説還有一個比較讓專家震驚的是,器形都很大。

  蔣奇棲:的確器形很碩大,元青花裏面是早期青花盤器形很大,50多公分那麼大的盤子。

  主持人:這麼大。

  蔣奇棲:比這個還要大。

  主持人:那麼也就是説,這些瓷器都是非常精美的,而且從我們剛才看這些鏡頭當中我也能感覺得到,好像跟我們中國的瓷器有很大不同。

  蔣奇棲:實際上我們看青花瓷,它的一特點就是説,整個的青花瓷它的裝飾很滿,在器物上裝飾很滿,這個很滿符合了當時伊斯蘭教文化,他們對青藍的喜好。這件東西,在他拿出來以後,所有的這些專家很驚嘆地説,這是典型的伊斯蘭所做的,因為伊斯蘭那種文化特點在這件器物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它這一件,它所有的筆觸,像剛才講的,它畫得很細緻,而且青花用的技術很成熟,在它畫的這些繪畫,花卉還有這些圖案當中沒有韻散,但是為什麼我們感覺到這件器物這個藍色的色調這麼強烈,是它用了特別的技法,在畫完了紋飾以後,又把藍噴灑在上面,所以你感覺到這個器物,上面朦朦朧朧有一層藍色,就是為了伊斯蘭教文化,它對藍的崇尚,所以特別來設計,這件東西很説明問題。

  【短片11】

  托普卡比宮所收藏的元青花瓷器具有非常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痕跡,這讓專家們産生了一個疑問,中國人為什麼要燒造這些異域風格的青花瓷器,他又怎樣來到了遙遠的奧斯曼帝國?

  主持人:這麼漂亮的青花瓷居然會在土耳其,而不是在中國,而又不是像在英國是定做一批,另外有搶走的一批,那麼它是怎麼會流傳到土耳其的皇宮當中?

  蔣奇棲:這些瓷器能夠在為什麼只是藏在土耳其,我們也跟當地的這些專家進行了學術上的溝通。他們説這些東西也是其它的這些小的國家進貢給他們的,所以當時在元代的時候經過海上的貿易,中國的青花瓷到達了波斯灣,到達波斯灣以後,這些瓷器並不是所有的瓷器,那時候從中國貿易出口到土耳其,直接出口到土耳其,到了波斯灣以後,由其它的國家,後來進貢給當時很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的國王。

  主持人:就是説,當時的這些瓷器都是通過貿易的方式到達中亞地區,然後被作為小國向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進貢的一種方式到達他們那裏。

  蔣奇棲:是的,其中很大部分的藏品都是這樣子。

  主持人:我還聽到一種説法,關於這種瓷器的來歷,當時是由元帝國的國君,當時他下命燒造一批瓷器,並且把它作為禮品,贈送給當時伊利汗國,但是後來與土耳其發生戰爭的時候,這一批東西搶走,我不知道您同不同意。

  蔣奇棲:我們與當地的專家進行交流,他們説也有戰爭的戰利品,但是仍然是少部分的,更重要的是進貢的,有多少件是戰利品,哪幾件是戰利品,有多少件是進貢品,都沒有很詳細的記載。

  誰燒制了元青花?

  【短片12】

  無論是貿易流通的商品,還是帝王的賞賜,誰也沒有懷疑他們都來自中國景德鎮。專家們更感興趣的問題是,究竟是誰燒造了這些瓷器?這批精美絕倫的瓷器為何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

  主持人:似乎是在元代的時候,突然有了這樣的産品出現,不像其它的瓷器的燒制,有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藝術演化過程,最後成熟的藝術手法,這是怎麼回事兒?

  蔣奇棲:青花瓷出現,不管是繪畫技術,燒造技術那麼高的的確確這個問題很專業,與前面陶瓷的發展分不開。北宋當時很多制瓷的工匠都從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南方就是到了景德鎮,當時也有記載。從宋代,在瓷器上繪畫很成熟的窯就是磁州窯,也有磁州窯的工匠到景德鎮。所以當時景德鎮宋代的時候,瓷器的燒造很輝煌。從器形方面,看到很多器形是典型的,一看是北方窯口燒制的,如青白瓷。

  主持人:有人説是不是一些波斯的匠人來到了景德鎮,從事的這種瓷器的無論是繪畫,還是燒造,它的這樣的一個過程。

  蔣奇棲:大部分工匠還應該是我們當地的這些窯工來燒制,但是在後來考古發掘的時候,也發掘了一些,當時波斯人他在那邊居住過,所生活當中所用的東西,我們從青花瓷圖案上面可以看得出來,有的圖案很清晰地就是完全是中亞地區的,它的圖案繪在青花瓷上,在往後的發展,中國工匠的東西也在裏面,是中國紋飾,中國紋樣在青花瓷裏面出現。伊斯蘭國家當時也在燒制這些,所謂的那種釉下青花的瓷器,他們瓷器的概念跟我們不一樣,胎土不一樣,我剛才講二元配方加入高嶺土,本質的變化。伊斯蘭國家,青花的釉下使用的鈷料技術很成熟,但是它沒有這種瓷器的配方,所以它燒制不出來你現在講的青花瓷。

  獨特的鈷料産自何處

  【短片13】

  儘管波斯人是否來到中國參與青花瓷的燒造,還缺乏更多的證據。但是專家們越來越認識到元青花的出現並非是中國陶瓷自我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外來貿易的需求,外來的生産工匠都有可能使青花瓷的發展呈現出一種突變的景象。還有一個更有力的證據就是,歷史文獻已記載,被稱為蘇麻瀝青的元青花所用的鈷料,並不是産自中國。原料的外來也促成了元青花的多元風格的發展。

  經過8年不斷的實地考察,蔣奇棲在點滴線索中大膽推測,蘇麻瀝青的實際産地正是伊

  拉克首都巴格達北面的一個叫撒馬拉的地方。

  主持人:我想問您一下,獨特用料在哪?

  蔣奇棲:這也是中國青花瓷很重要的一個謎,有很多的專家,就是説幾代專家都在探尋,鈷料是從哪來,我們所稱早期的鈷料,蘇麻瀝青,我當時的文章裏也提到了,繪以青花瓷上的鈷料,是産于巴格達北面125公里的一個地方,叫做撒馬拉,我們中國音很相近,為什麼這樣去推測,因為那個地方在撒馬拉這個地方有一個很大的鈷礦,而且當時撒馬拉作為一個瓷都,也燒造瓷器,從唐代開始,撒馬拉作為阿巴西王朝的首都。所以實際上我在現在在牛津大學在做這種課題研究,就是要研究,我來推測實際上在唐代的時候,中國的那個,現在我們鞏縣發現的早期的青花瓷的瓷片,上面用的鈷料已經是來自撒馬拉這個地方。那個時候鈷料已經通過這種貿易,絲綢之路已經帶到了中國。

  考察的收穫

  主持人:針對於我們去這次考察之前,對於元青花很多不解之處,我相信現在肯定也解答不少,但是否又有新的謎團出現,我希望在節目結尾的時候您再告訴我一下。

  蔣奇棲:我們在到土耳其考察看完以後,看完覺得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更多地去探研,當時這種貿易出去以後肯定不只這些,它一定是一個很大量的。所以這些都是通過對土耳其的考察,帶出新的研究課題,或者是説讓我們新的努力的方向吧

  主持人:今天還是非常感謝您能夠來到演播室,那麼通過您的介紹呢,我們終於了解了這八年的慢慢探索之路,整個這個過程確確實實非常曲折,不過就像您剛才所説的那樣,在很多問題得到了答案之後有很多新的問題浮出了水面,比如説它的釉料是産自於中東,那麼這個釉料究竟通過哪一種方式,走何種路線,最後抵達中國,並且為什麼的青花瓷燒造加上這麼濃墨重彩這樣的一筆,我覺得您恐怕還要繼續自己的研究,希望今後一旦有了成果,及時地通知我們,讓我們再為您做一期節目,讓所有的人也都了解一下青花瓷這神秘的用料,究竟走過了什麼樣的路線,好,非常感謝蔣女士來我們演播室,也感謝電視機前朋友收看今天這期歷程,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責編:戴昕

相關視頻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