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叫陳海雯,小學一年級時移民美國,我們住在離首都華盛頓不遠馬裏蘭州的巴爾地摩市郊區。今年海雯高中畢業,考取哈佛大學。與大多數國內國外的中國人家長一樣,子女考大學都會格外關注。所以,體會蠻深。
前年海雯參加SAT考試,相當國內的高考,不過不是一考定終身,一年可考好幾次(美國學生一般在十一年級,相當國內高二參加SAT考試)。也不是以分數論英雄,尤其是名牌大學。考試前兩星期,海雯還在埋頭做手工,為“與非洲艾滋病做鬥爭”藝賣籌款趕做工藝品。我們家長心裏很着急,問她可不可安排在考試後做,她説不行,因為社區藝賣時間已定,必須趕工,她是學校藝術協會 (National Art Honor Society) 主席,自己要積極參與是理所當然。有了參加過與SAT相類似的PSAT考試237分(240分滿分)的經驗,學校也有相關SAT的復習課程,對考試題目已不再陌生,也就沒有什麼好復習了。
可我們的腦子裏還是國內高考前備戰的觀念,這時發現美國長大的小孩不吃這一套,她説她自己知道該做什麼。前一年星期天上中文學時,學校課後有一個SAT補習班,我給她報了名,可沒上完一學期她就不想上了,她説沒意思,不想浪費時間。我想多做SAT練習叫浪費時間,而剪剪貼貼、縫縫補補做什麼手工藝品藝賣就不叫浪費時間。在美國咱們是老外,就入鄉隨俗吧。
可SAT成績一齣來,SAT I(英語、數學)和選考的三科SAT II(數學、寫作和美國歷史)全都是800分(滿分)。後來參加選修三門大學先修課程AP英語、AP美國歷史和AP微積分的考試前就沒那麼牛,在AP考試前兩個星期,她覺得沒有十分把握,想到圖書館借幾本相關書籍多做點練習,可圖書館一時借不到要的書,只好買了幾本。不過,最後也都取得5分的最好成績(3分為及格)。
美國大學招生不只看高考分數,高中四年的平均成績,所選的大學先修課程的分數,個人品德、領導能力、特殊才藝、校內外活動、工作經驗等等都很重要,還有學生的作文,學校的評語,老師的推薦信都不可少。
海雯她們學校的中國學生沒幾個,但大多數學習成績優秀,令老美刮目相看。和海雯同是學校樂隊小提琴手和辯論隊主力隊員的兩位比她高一年級的中國同學,考大學時卻一波三折。他們辯論水平相當,都是入圍州一級的選手,但小提琴水平比海雯技高一籌。他們倆都是馬裏蘭州樂隊成員,而海雯到高中最後一年才被選上巴爾地摩郊縣的樂隊成員。男生也來自中國大陸,SAT成績是1600分滿分,又是巴爾地摩地區數學隊的隊長。申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加州理工學院,但麻省理工學院並沒有提前錄取他,只是把他放在候補的名單上,加州理工學院先錄取他,到正常錄取的最後一刻,麻省理工學院才通知他獲錄取,終於如願以償。另外一位台灣來的女生就沒那麼幸運,SAT成績1580分,還彈了一手好鋼琴。她報考耶魯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耶魯沒有錄取她,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錄取了她,但沒有給她全額獎學金。只有馬裏蘭州立大學給她全額獎學金並免食宿費,還獎勵一台手提電腦,最後她選擇州立大學,而與名校無緣。而另一位老美學生SAT成績1520分,由於他在智力競賽中表現突出,很快就被哈佛錄取。
分數考得再好也不能保證你一定就能上美國頂尖的大學,大學有他自己的錄取標準。哈佛大學在招生簡章中指出:哈佛錄取學生沒有什麼公式可言,高中的學業非常重要,但是招生委員會同時還會考慮很多方面,例如社區服務,課外活動,特殊才藝,戰勝逆境的能力以及其他個人品德都會影響招生委員會的決定。
與前一年海雯學校的幾位同學相比,學習成績大家都很好。沒有好的成績,在第一輪篩選時就會被淘汰。論才藝似乎他們都比海雯強,而海雯唯一強處是社區活動參加的多,她做家教,在社區醫院做義工,帶領學校藝術協會的同學做手工、畫壁畫籌款捐獻給社會,還榮獲社區服務獎。也許在很多中國人看來,這些社會活動與學術無關,但我不知道哈佛是否就是看上這一點而提前錄取海雯,也許是歪打正着,這一點我就不太清楚了。
有人在對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學生過程做過研究後支出:如果一位考生成績優秀,英文寫作也不錯,又有奧賽之類的獎牌,及使社會活動方面差點,還是有機會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但想進哈佛幾乎沒有可能,因為哈佛特別看重社會活動和領導才能。
後來海雯申請厄爾克斯全國基金會(Elks National Foundation)的獎學金,獲得“最有價值學生”(Most Valuable Student) 的最高一等獎,得到一年一萬五千美元,四年共六萬美元的獎學金,並應邀在基金會年會的萬人大會上做演講。在評選中,也一樣不僅僅是看學業表現,同時也注重社會表現。很多美國人認為:畢竟學生最後總要走上社會,還是讓他們儘早地去認識真實的社會。我們中國人很多家長只要小孩能唸書,什麼事都可以不要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做牛做馬也心甘情願,這一點大概與美國社會的標準格格不入。
一個人再有本事,也只能孤軍作戰,自我清高,很難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只有能熔入社會,在團隊中顯現出領導才華才是美國社會所推崇的。
中國的中小學生普遍成績優秀,隨便派幾個人出征國際科學奧賽,也能大把大把地撈取金牌。但是在諾貝爾獎面前,本土的中國科學家還在爭取零的突破。除了歷史的因素,我們是否也要反思其他的問題所在?玉不琢不成器,哪怎樣琢才能成大器?中國人的天賦、勤奮全世界有目共睹,要使中華民族真正地成為世界的強勢民族,中國的教育應該更着重些什麼呢?而什麼樣的學生才是我們要培養的人才呢?
責編: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