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二、不甘為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4日 10:18 來源:CCTV.com

  在背井離鄉的滾滾紅塵中還走著這樣一個人:在她年輕的經歷裏,已不是頭一回面臨顛沛流離,她就是後來的著名電影演員于蘭。1931年,她正在東北上高小時,日本人侵佔了東北,不願在日寇鐵蹄下生存的她的全家,逃難到山海關內平津一帶,她仍想要好好唸書,將來做個工程師。但連綿不斷的戰火促使這位年輕女性選擇新的人生。1937年,日本人又侵佔了平津。兩次被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追逐的于蘭。和一個女同學一起,赴北平西邊尋找抗日隊伍去了。

  走與留,在這動蕩不安的年月,讓每個人都必須做出決定,由此也就註定了他們日後的命運。


  今年83歲的著名演員秦怡回憶:她那時身體很好,而且還學了點傷口包紮知識,年僅15的她離開學校參加了擔架隊。人們見她人小體弱,怕她摔跤摔壞傷員,讓人把她替換下搞包紮不要抬擔架。

  此時凇滬戰爭已進入白熱化。前線總指揮馮玉祥感嘆:“這簡直就是一個大火爐呵,一個師兵力投進去,轉眼剩下一個班。”而此時,日方也不得不從其他戰場抽調兵力,戰爭進入膠著狀態。

  就在日軍攻陷山海關的幾天后,故宮博物院緊急召開臨時理事會議,決定文物南遷。當時故宮博物院總務處總管吳瀛主持會議,會上也有人認為,宮內之物皆是國之重寶,一旦出宮,散失各地,將無法收拾。吳瀛也擔心國寶在路上會有閃失,何況自己家裏還有11張嘴等著他吃飯。

  日軍的炮聲越來越近,院長易培基不得不執行遷寶命令,幾次三番請吳瀛出山,説明保護文物重要:若日本飛機一炸過來,文物就沒了。心裏矛盾的吳瀛,經考慮表態道:“臣死諫,將死戰,為君子者,生而何歡,死而何懼?”既然如此,我同意出馬。晚上即開始文物押運,全北京市戒嚴,由軍警保護一直送到火車站全部上車。第一節車廂就是吳瀛的押運指揮車廂,車廂頂上架著機槍,第一批珍寶走出了紫禁城。國寶將漂落何方?誰也不知。京城一下顯得格外冷清:國寶走了,五朝古都也就放棄了。

  1937年深秋。在北京西城的一座小院裏,著名教授陳寅恪的父親陳三立生命垂危。陳寅恪乃名門旺族之家,其祖父陳寶琛,戊戌變法時為湖南巡撫,因支持戊戌變法,後被革職,是個愛國者。陳三立是清末有名的詩人,盧溝橋七七事變時,陳三立不肯離京,有記載説他絕食而死。料理完父親的喪事,陳寅恪悄然離開京城,前往長沙臨時大學。

  月圓時分,清華園裏秋風蕭瑟,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憑欄舉目,思緒起伏……馮友蘭之女、77歲的作家宗璞回憶:當時很多人走了,馮友蘭和吳有訓先生晚上出來巡視,看校園裏寂寥荒涼,馮友蘭不由想到黃仲則的兩句詩:“只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正在山西野外考古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聞訊北平失陷,連夜趕回。前腳邁進西直門,後腳日軍司令部的帖子已擺上案頭:他們早聞梁思成大名,希望他能留下,優厚待遇自不必説。梁思成之子、今年73歲的梁從誡回憶:是大東亞共榮協會送來的請柬,要我父親出席一個宴會。父親意識到:若出席此宴會就表示願意和他們合作,跟日本人合作即成漢奸,對梁家來説不可想像;若不出席此宴會,就有可能被他們的特務盯上。

  梁思成只好決定離家出走。離開北京時,全家人只拿了三個鋪蓋卷,兩三個手提箱,而扔掉了整個家。

  聞一多之子、77歲的聞立雕回憶:西城的一條衚同內,聞一多全家也踏上流亡之路。除了身上的穿戴,換洗的衣裳,加上他的一點手稿,裝了一個柳條包,就匆匆上路了。在車站碰到臧克家。臧克家説:聞先生,你的那些書呢?聞一多説:國土一大片一大片的丟失,那幾本書算什麼?告別書香,告別學堂,這些平日裏的文人雅士,就這樣離別賴以生養的文化田園。夕陽下,古道旁,路在何方?

責編:趙文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