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系列節目《歌唱的小提琴》(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4月16日 19:41 來源:CCTV.com

  近代小提琴演奏法誕生於18世紀下半葉的意大利,有“近代小提琴演奏法之祖”美譽的意大利人吉奧凡尼維奧蒂門下高徒輩出,並衍生出了多種小提琴演奏流派。1868年,23歲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列奧波德奧爾到俄羅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擔任小提琴教授。奧爾在這個北方大國一呆就是近半個世紀,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傾注在開墾和培育這塊尚未開發的小提琴處女地上,開創了俄羅斯小提琴演奏學派。從俄羅斯學派第一位優秀代表米沙埃爾曼開始,這一學派震撼了整個20世紀的琴壇。


小提琴大師雅沙海菲茨

  20世紀是一個小提琴大師輩出的世紀,如果談論到誰的光芒最為耀眼,恐怕只有俄裔美國籍小提琴大師雅沙海菲茨有資格獲得這樣的評價。正如一篇文章所描述的那樣,如果海菲茨從來沒有存在過,那麼小提琴演奏藝術將永遠不會達到今天的高度和如此完美的水準。他不但自己穩坐小提琴演奏霸主的地位,更讓俄羅斯小提琴演奏學派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同屬俄羅斯學派的小提琴大師內森米爾斯坦,不論才藝和技術,都絕不在海菲茨之下,然而因為諸多原因,他長期被掩埋在海菲茨的光環下,直到曲終人散,他才撥雲見日,大受樂界追捧。米爾斯坦一生淡薄名利,矢志求藝,他曾説:“藝術家是偉大藝術的體現者,我們應當嚴肅地對待藝術,而非藝術家本人”。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是一位受人愛戴的小提琴大師,在許多愛樂者的眼中,他甚至已經超過了海菲茨。1912年10月,11歲的海菲茨應著名指揮家阿瑟尼基什的邀請,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他以極其精彩的演奏轟動了樂壇,就連觀眾席上的弗朗茲克萊斯勒聽後都深為讚嘆,説道:“我也許應該懷着滿意的心情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1917年,16歲的海菲茨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行了他意義深遠的美國首演。這是一場被譽為“劃時代的音樂會”,因為它向世界宣告:20世紀小提琴界的新王者誕生了。

  如果説“俄羅斯小提琴學派”代表着20世紀小提琴藝術的發展主流,那麼當一大批俄羅斯裔的著名小提琴家相繼客居他鄉之後,奧伊斯特拉赫當之無愧的成為實際意義上的前蘇聯小提琴演奏界的精神領袖。評論界時常將奧伊斯特拉赫與海菲茨相提並論並加以對比,有人歸納為:海菲茨的演奏是最精緻的,而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從某種角度來説,這樣的評價形象而又精闢地表述了兩位大師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

  除了俄羅斯學派之外,德國學派、法比學派和新興的美國-猶太學派也是20世紀不可忽視的小提琴演奏流派。德國學派的傑出領袖是小提琴大師約瑟夫約阿希姆,他的藝術核心是主張“作品高於技巧”,認為樂手要忠實地挖掘和表現作品內在的思想情感,並且把作品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音符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不應一味地追求那些華而不實的演奏技巧去嘩眾取寵。約瑟夫西蓋蒂和亨利克謝林就是兩位深受德國學派影響的小提琴演奏大師。

責編:芊川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