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文五品石青色芝麻紗補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1日 16:07 來源:CCTV.com

  藏品名稱:文五品石青色芝麻紗補服

  收藏者:李仲臣

  藏品來歷:這件清晚期文五品石青色芝麻紗補服是李先生的老同事家傳的東西。

  藏品特徵:這是一件用石青色的紗製作的補服,從上至下的總長為130厘米,兩隻袖子展開後的寬度為170厘米。胸口部位的補子是用彩線和金絲線繡制而成,長和寬均為30厘米,圖案是一支白鷴以及太陽、雲朵和海浪等紋飾。

  相關背景資料:我國清代文武官員在官服的前胸和後背正中都綴飾一塊繡有飛禽或走獸的“補子”,叫做補服。在清代早期,只有武官為補服制,補子可以隨意綴織於朝衣、短褂、皮褂、馬褂之上。到了順治九年後,對補服的製作有了改變,幾乎全盤承襲了明朝的定制,只有個別紋樣有所刪改。清朝的補服,由於是穿在蟒袍之外,故又稱“外褂”、“外套”,補服一般無領、對襟,袖口端平,其長度比袍子短、比褂子長,身長過膝。補服按季節不同,分別以皮、棉、夾、紗穿着。補服是清代主要的一種官服,穿着的場所和時間也較多。清朝的補服最早由藍色逐漸向石青色過渡,到了乾隆年間,補服被明確規定,只能使用石青色,一直被沿用到了清末。各級文官和武官的補服款式是一致的,區別就在於補子的紋樣不同。補子上不同的飛禽或者猛獸是區分官職品級的主要標誌,文官是分別繡有九種飛禽、武將分別繡有九種猛獸。清朝時期的官服都是由“江南織造局”來完成製作的,一般的裁縫是不能製作官服的。


  鑒定專家:宗鳳英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從事織繡品研究鑒定工作26年

  專家評述:我國的補服制度起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完備於明清兩代。到清朝的時候,補服的制度比較完善也比較系統。這件補服繡的是白鷴,它的布料比較粗,織工也比較糙,上面的針眼像一個個芝麻似的,所以叫芝麻紗,它這個芝麻紗的針眼是比較大的,它的繡工也不是太精細。我覺得從它的布料從它的繡工各方面來看,這是一個清晚期五品官員的補服,夏天穿的,雖然它繡工不是太好,但是基本還是完整的,而且補服的留世量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們專家鑒定團給出這個價格,它還有升值的空間。

  專家鑒定團估價:20000元人民幣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