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藏品名稱:藏式佛塔
收藏者:易波
藏品來歷:這件藏式佛塔是易先生母親的藏品。
藏品特徵:這件藏品通高23厘米,底部直徑11.5厘米,從上至下依次為蓮花底座,覆缽形塔身,方箱,相輪,傘蓋,寶珠。
相關背景資料:佛塔的造型起源於印度。漢代,隨着佛教傳入中國,佛塔的建築在後漢末年,就已經風行全國了。據《後漢書》記載,漢末三國時期,丹陽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盤,下為重樓,有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這些描述真實地記載了當時佛塔建築的宏大與華麗。佛塔隨着佛教自世紀初傳入中國後,中國的工匠們將印度原有的覆盆式的塔的造型與中國傳統的樓閣相結合,便産生了樓閣式的佛塔。繼而由樓閣式衍生出密檐式塔。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點,因此便派生出了各種不同風格、不同式樣的佛塔。並且佛塔的內容還被延伸,具有了更廣泛的意義。一般來説,不論佛塔是什麼形態、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的。塔基有四方形、圓形、多角形。塔身以階梯層層向上壘築,逐漸收攏。在中國,若論塔的數量和它們形式的多樣,風格的豐富,可以説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各種極富有建築裝飾美感的塔,與山川、河流、村落共同構築了中華民族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
| |
鑒定專家:黃春和 首都博物館副研究員、 從事佛教文物研究鑒定工作19年。
專家評述:這是一件藏式的佛塔,這種塔應該説是佛教裏頭最原始的,最基本的, 最原始的一種塔。因為它的形狀,像僧人吃飯用的缽倒扣過來,所以叫覆缽式塔。這個塔的年代我認為是元代的,它的造型,工藝,材質,都體現了這個時代的特點。在形式上,它主要由蓮花座,覆缽,相輪, 華蓋,寶珠,這些部分組成,整個造型非常渾樸,非常穩重。它的一些局部做得非常精緻,這個塔的手頭很輕,它用的黃銅,跟內地的黃銅不一樣,這個黃銅,可能主要流行在西藏,材質非常細密,非常光潤,它不用鍍金處理,效果非常好,在造型上呢,這種塔是兩宋和元朝這個時期,西藏流行的一種佛塔的典型模式,從這件文物本身的歷史價值,工藝價值結合市場的價格來看我覺得給出這麼一個價位,還是比較合理的。
專家鑒定團估價:50000元人民幣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