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博生大師現在正在對一塊玉石作反復的研究,他認為,玉是千萬年的造化之物,玉人和玉石的相遇是一種緣分。
玉雕,因為材質的珍貴,溫潤的氣質而備顯尊貴。早在紅山文化時期就出現了勾型的玉佩。此後,隨著雕琢水平的日臻完備,玉雕一直為歷代皇宮貴族所珍愛。玉雕可以用的玉石原料很多,有白玉、翡翠、珊瑚、瑪瑙等等。造型可以是爐、瓶等各種實用器皿,還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巧器。玉璽更是歷朝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利象徵。
做玉的人在對玉進行加工之前會將一塊玉把玩許久,直到這塊玉的形質特徵爛熟于胸,其中隱藏的雕琢之後的模樣也在腦海裏虛擬完備了每一個細節。這個設計與構思的過程便是讀玉。大師李博生曾對一塊美玉把玩觀賞了四個半月才開始進入正式的雕琢過程。
| |
玉石的大小、形狀、品質各不相同。讀玉要依據玉與生俱來的紋理、色彩、型制,以最少的改動成就最完美的作品。這件珍藏于故宮的翠玉白菜是清朝光緒帝妃子的陪嫁。玉石的色澤由白色向綠色自然過渡,而巧匠們正是利用這一特質,淺淺地刻上植物的莖葉,塑造出一棵栩栩如生的白菜。仔細觀賞,綠色的菜葉上一大一小兩隻蟈蟈點綴其間,趣意盎然。
美玉所耗費的心思不僅僅體現在讀玉的時候,雕刻中不斷發現和彌補瑕疵的過程更需要靈動的隨機應變,行話裏叫做“剜臟遮綹”。
珍貴的玉石原料,不允許半點浪費。即使是雕壞的玉石,也要根據現有樣子再次設計。這尊觀音像臉龐微側,嘴角含笑。誰曾料想,它竟然是一件因為雕刻失誤,重新造型後的作品。也許,正是“妙手回春”的心思賦予她與眾不同的韻味。
| |
這些珍藏在故宮多寶格中的玉器,大小不一,風格迥異,卻又一律的令人稱奇。因玉而變,因人而變的構思理念賦予它們或靈秀或磅薄的氣勢,堪稱一絕。在漫長的讀玉過程中,在加工時不斷的修改中,玉料已經借由做玉之人的心血從一塊千古頑石幻化成為獨一無二的玉雕作品,正所謂“美玉心生”。
(編導:劉嘉)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