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些光華璀璨,富麗氣派的花絲鑲嵌作品是由一根根金銀細絲手工製成的。一件作品的完成,要依靠堆、壘、編、織、掐、填、攢、焊八大工藝,而每種工藝細分起來又是千變萬化。單以工序的繁瑣程度而論,花絲鑲嵌在宮廷工藝“燕京八絕”中位居前列。
這位師傅正在為觀音像的底座掐絲花。這種最初級的平面花絲産品,也需要用到掐、填兩項工藝。掐絲花的外廓是用一整根花絲掐成的。“掐”是行話,也就是隈的意思。每個花瓣外框要大小相等,造型生動自然。而 “填”的要點在於如何使花瓣與外框大小正好合適,大了進不去,小了嵌不住。
萬佛塔是一件大活,已經開工四年,預計還要三年才能完工。李師傅眼下正在做的是飛龍的龍鱗,行話叫“掰鱗”。做鱗片的過程叫“摽絲”,把6根或8根甚至更多花絲粘在一起,纏在摽絲棍上,稍幹一下後進行斷絲。接下去把它們彎成半圓形的鱗片,再上火燒開打散,就是一堆鱗片了。
| |
粘龍鱗就必須以一個一個進行,沒有捷徑可走了。粘龍鱗其實是把龍麟焊上龍身,點焊藥並不易掌握,每個點都要點到,少了焊不住,多了就會燒成疙瘩,整個作品都可能報廢。
兩片完整的龍鱗合在一起,再裝上龍頭,就是一條栩栩如生的飛龍了。根據粗略的計算,一條這樣的龍至少由3000個鱗片組成,要花20來天才能完成。這條龍還僅僅只是單獨的部件,師傅們將它稱作“黑胎”,要成為完整的作品還需要經過後期的組裝。
程淑美大師正在進行觀音像的組裝,這在行話中叫作“攢”。在攢活的時候,經常需要對“黑胎”進行小的修改。工人們按圖紙加工,他們眼中的“黑胎兒”只是普通部件,而最終體現整體效果更多的是組裝時設計師的責任。
| |
這座金鑾寶殿共耗費黃金28000克,各類寶石5000多顆,整件作品僅神龍就有兩千多條。價值昂貴的原料經由繁複的製作工序完美地組合在一起,流光異彩中彰顯著皇室的至高無上。
(編導:劉嘉)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