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鋪設在宮廷大殿的這種宮毯最初作為實用品出現在宗教儀式,而後逐步發展成為氣派、尊崇的象徵。在這些花團錦簇、龍鳳呈祥的圖案之後,宮毯的價值早已超出實用的範疇,承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這是一幅典型的京式紋樣宮毯,中央呈圓形的圖案叫作夔龍,四週由小邊大邊做圍,四個角上各有一個相同的紋飾,稱為角隅。夔龍、小邊大邊、角隅,構成了宮毯京式紋樣的基本特色。它獨有的這種韻律和格調體現了人們對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
| |
宮毯的圖案由設計師設計,再由編制藝人編製成型。織好的宮毯圖案、色彩已十分鮮明,但要更加細緻精美還需要進行加工。一截截毛線結扣成的毯面很難完全平整,手藝人需要理順毛絨的方向,去除雜質,剪平參差不齊的毛線,使地毯光潔、平整。整理過後的宮毯,基本可以做到每一根毛絨的長度都和規定的一樣。
精心地編制和細心的整理使宮毯成為一件精緻華麗的平面藝術品,在故宮慈溪太后曾經住過的養心殿,深藍色的宮毯上富麗堂皇的牡丹紋樣彰顯著皇室的雍容華貴。然而這些美麗的圖案僅僅停留在宮毯的表面。今天,為了增加宮毯的觀賞性,藝人們又對它進行進一步的立體剪裁。如果説編織是加法的藝術,那麼片剪就是剪法工藝了。一推一剪,一朵花瓣,一片枝葉,立刻清晰而生動起來。傳統的片剪僅用一把普通剪刀完成,耗時很長,現代技術為這種工藝提供了電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時對藝人們技藝的熟練度和精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電剪完成這塊宮毯的片剪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片剪的過程既是對編織的加工,也是對圖案的再創作,使平面的圖案呈現出類似于雕刻的立體感覺來。
| |
現代社會的發展不僅給傳統的宮毯工藝帶來新的工具,也增添了新的創作元素。宮毯的圖案日趨多樣,現代油畫的繪畫技巧也被吸收到宮毯的設計中。這種悠久的宮廷工藝記錄了王朝更迭的輝煌,更見證著現代文明交匯發展的繁榮盛況。
(編導:劉嘉)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