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昂貴之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3日 18:24 來源:CCTV.com

  這塊瓦片,此刻靜靜地躺在北京西郊一個名叫琉璃渠的村子裏,幾百年前它就是從這裡燒成出窯,運往紫禁城太和殿的。在那裏,它曾經以粲然的光澤,為大清的皇室增添威儀。


  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瓦片的釉面有些殘破了,不那麼光可鑒人,它在等待修復。翻開瓦片背面,拂去百年的塵土,兩行文字赫然顯現:當年,這片瓦不僅僅留下了製作工匠的名字,也決定着那些名字的身家性命。

  琉璃渠村出産優質的煤頁巖,這裡的村民精於琉璃工藝,自元代始,朝廷就在琉璃渠村設立官窯,專門燒制宮廷用的琉璃瓦。琉璃工匠們將黑色的煤頁巖粉碎後、煉製成軟硬適度的泥土,然後,嚴格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大小、款式、紋樣將他們塑成瓦片、瓦當、滴水、吻獸等形狀,燒成潔白的素坯,然後上釉色,經過二次燒窯方可製成琉璃。製作琉璃瓦的每一個細節都精工細作:黑色的瓦胚塑成型之後要修成合乎要求的大小、形狀,為了保證燒成品的細緻光滑,甚至用獸皮仔細修刮;琉璃渠附近盛産煤礦,可是窯工們捨棄廉價的煤,而採用昂貴的松木作燒窯的燃料,因為松木燒制的琉璃色彩更加艷麗。這樣,一塊瓦,要經過十六道工序,花49天方可製成,燒制琉璃瓦的造價昂貴,有“一片瓦、一兩銀”的説法。


  製作琉璃最關鍵的三道工序是:設計制模,燒窯和配置釉料,負責這三項的師傅的名字被刻在了瓦片的背面。這些名字,曾經是琉璃行內最出色的匠人,在窯場享有最高的聲望,然而,他們的性命也被係在了自己的作品上。在古代中國人的觀念裏,房屋是家業的根基,古代的君王更希望王宮如同皇朝一樣江山永固,對建築材料的選用極為苛刻。一旦瓦片破損,就意味着製作者的人頭落地。


  為了製造皇家宮殿的琉璃瓦,工匠們傾入了自己的心血乃至性命,這些昂貴的瓦片果然堅固精緻,歷百年不破。只是,宮闈的風雲,皇朝的興衰都早已遠去,帝王們韆鞦萬代的理想並沒有實現,而琉璃工匠用生命成就的建築卻贏得永世的讚嘆!

  (編導:王雅麗)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