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緣自觀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2日 16:08 來源:CCTV.com

  來到普陀山的香客通常先到一座小寺,向一座“不肯去觀音”致意。

  小巧精緻的“不肯去觀音院”呈現的是唐朝晚期的建築風格。 “不肯去觀音院”的建造正是為了紀念一位唐代鹹通年間來到中國求學的日本僧人。


  公元863年,日本遣唐的僧人慧鍔在五台山見到一尊妙相莊嚴的觀音菩薩,他懇求五台山的寺僧讓他將觀音聖像迎回日本。得到允許後,慧鍔帶着這尊觀音像從寧波搭乘一艘新羅商船回日本,當船經過普陀山時,本來風平浪靜的蓮花洋突然吹起了疾風巨浪,船在海水中寸步難行。慧鍔認為這是觀音菩薩不想離開中國的徵兆,於是把觀音像抬到普陀山上的潮音洞旁,搭了一個簡易的茅庵,上船回日本去了。被慧鍔留在潮音洞旁的觀音菩薩像,因為不肯去日本,而願留在普陀山,所以就有了一個名字:不肯去觀音。

  普陀山上一位姓張島民知道此事後,將自己的房宅施捨出來供奉這尊觀音菩薩。多年後,在張氏故宅上建立起一座“不肯去觀音院”,從此,普陀山上有了第一座佛教寺院。慧鍔和“不肯去觀音”的事跡,在日本和朝鮮半島有着廣泛的影響。唐代以後,渡海來中國朝拜普陀山觀音道場的日本香客不斷增多。今天,在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院”,還有三十三尊觀音菩薩像,分別來自日本觀音道場的三十三座寺院。與慧鍔同船的新羅商人也將“不肯去觀音”的典故帶到朝鮮半島。今天,韓國的五台山,不僅供奉着從中國五台山傳來的文殊菩薩,更是一個被尊為“國家祈恩奉福之所”的觀音道場。


  遍佈東亞地區的觀音道場和中國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院”,共同成為一千多年前,中外海上佛教文化交流的見證。(編導:朱晶)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