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大漠佛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3日 16:04 來源:CCTV.com

  公元十三世紀中葉,一個叫做馬可波羅的威尼斯商人,從意大利出發,經過帕米爾高原,來到了中國北部的河西走廊。在他著名的遊記中,記載了這片沙漠中的綠洲。

  “這個大規模的城鎮有很多的佛寺,到處都是佛像,有些佛像體積很大,其中一尊特別大的佛像是側臥佛。”馬可波羅日記中記載的這尊超過35米長的側臥佛,今天依然存在。當馬可波羅來到古稱甘州的張掖時,佛像已經有了200年的歷史。側臥大佛在1098年落成,當時統治這一地區的正是崇尚佛教的西夏王朝。

  絲綢之路上的河西走廊,是佛教東傳的重要紐帶。控制河西走廊長達兩個世紀的西夏,是一個深受佛教影響的國度。西夏國王下令將大量漢文和藏文佛經翻譯成西夏語進行印刷,這些經文的普及大大促進了佛教的推廣。由於僧人數量過多,在佛教最興盛的時候,西夏國王不得不頒布法律限制百姓出家。1964年,中國考古人員對絲綢之路上的藝術寶庫——敦煌,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考察,結果發現,在敦煌的五百多個洞窟中,有77個屬於西夏王朝。

  西夏党項人不僅繼續了對洞窟的開鑿,還把生活中的真實供養人永久地刻畫在石壁之上。位於第17窟的壁畫,主角就是當時統治敦煌地區的西夏國王。中國寧夏銀川市,是昔日西夏國都興慶府的所在地。1986年,在市內繁華地段的工程建設中,一批文物破土而出,其中包括七尊通體鎦金的佛教銅像。考古人員根據出土現場的地層關係和製作工藝推斷,這些銅像應當屬於西夏后期。而它們無序的掩埋方式錶明,佛像極有可能是蒙古軍隊進攻興慶府時,城內僧人倉皇埋入地下的。

  西夏王朝滅亡後,他們的後裔通過佛教信仰延緩了党項民族消亡的時間。一直到十五世紀,仍然有僧侶用西夏語刻寫經文。西夏人的民族文字和宗教信仰已成為後世追蹤他們的佐證。(編導:朱晶)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