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蘇州河上的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2日 15:21 來源:CCTV.com

  但凡有河的城市,説歷史的時候總是免不了要説河上的橋,上海也不能例外。而橫亙在蘇州河53公里河道上的31座橋,不僅寫就了上海城市演進的歷史,也成就了蘇州河的無邊風月。


  在上海開埠之前,蘇州河是一條沒有橋的河。那時候城市的繁華在蘇州河的南岸,北岸則是一派雋永的江南田園風光。南來北往的人們都靠擺渡船往來,而最為繁忙的渡口要數今天乍浦路橋附近的頭擺渡、江西路口的二擺渡,以及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處的外擺渡。習慣於舟楫往來的江南人家並沒有覺得擺渡有什麼不方便,造橋自然也沒有什麼必要。

  情況終於在1848年以後發生了變化。英國人和美國人分別在蘇州河的南北岸劃定了租界,兩岸的商務活動日益頻繁。小小的古老渡口,漸漸地難以承載激增的車輛和人口。於是一個名叫韋爾斯的英國人,出面組織“蘇州河橋梁建築公司”,1856年,這家公司在外擺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橋??韋爾斯橋。因為這座橋的位置在外擺渡,當地人都習慣地稱之為“外擺渡橋”。由此伊始,蘇州河上架橋不止。橋一路向西,將北岸和南岸連成一體,大上海由此拓展,蘇州河慢慢演變為城市的內河。

  第一個吃螃蟹的韋爾斯利用外擺渡橋,實實在在地發了一筆大財。他規定過橋者一律收過橋稅,並且開出了年票、季票和月票。後來,人們發現這種“過橋稅”專門向中國人收,而外國人卻常可免交,便抗議要求取消過橋稅。工部局眼看上海人民反對收取過橋稅的呼聲愈發高漲,終於在1873年,在外擺渡橋西大約數十米地方建造了一座新木橋,來往過橋不再收費,人們便把這座橋稱作“外白渡橋”,也就是可以免費白渡的意思。


  不過今天人們所看到的外白渡橋已不是當年的木橋,而是建成於1907年的鋼橋,這是上海也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座全鋼橋。鋼橋的建造當然也和上海城市的拓展有關。當時,現代交通的發展促使橋上要通有軌電車,而木橋不能鋪鐵軌,重新建造全鋼橋勢在必行。原先外白渡橋的稱呼,從此讓給了這座巍峨高大的鐵橋。造鋼橋的歷史也在蘇州河上就此拉開,並且再也沒有停下來。如今,蘇州河已經擁有了31座或華美或質樸的橋。橋和橋上看風景的人們共同構築了城市的風景。伴隨着蘇州河上的造橋史,上海成為了東方大都會。而蘇州河上的橋,無疑忠實記錄着城市變遷的每一步。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