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陽眾多的歷史名人中,有四位被尊稱為聖人: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的張衡,被尊為科聖;寫就了《傷寒雜病論》的張仲景,被尊為醫聖;三國時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被尊為智聖,還有一位就是先秦時著名的謀略家范蠡,因為在商界的成就,他被尊為商聖。南來北往交通的便利,成就了南陽商業的繁榮。
| |
古時的南陽,獨據着一方的繁華,許多先進的人文氣象都由車馬帆檣從四面八方運進了南陽城。東漢時,全國辟五市,洛陽為中市,邯鄲為北市,臨淄為東市,長安為西市,南陽為南市。這些以行商為主的大市場,就好像今天的經濟特區一樣。這種商業傳統一直沿襲下來。清乾隆年間,南陽已出現洋貨,它是河南境內最早出現洋貨的城市。
過去南陽的商人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本地商人,南陽人稱“坐地炮”;二是山陜商人,南陽人稱“上路蠻子”;三是江浙商人,南陽人稱“下路蠻子”。他們在南陽城裏競相建館樹牌坊。其會館的規模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
| |
1938年,臺兒莊戰役結束,參加戰役的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湯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團軍、胡伯漢的新八軍,都撤到南陽休整。同年6月,河南省會開封淪陷,省政府及省屬單位、學校、金融機構,也都遷入南陽。南陽一下子成了河南省的經濟文化中心。也就是在這一年,南陽城裏第一次出現了繁華的夜市,服務行業通宵達旦,燈火通明。
由於中國東部幾乎都被日軍佔領,鐵路運輸的主要幹線大部分處於佔領區內,於是南陽成為了大後方與敵佔區結合部的最大城市,它自然擔當起了戰時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中心的重任。重慶、西安、蘭州等地的商人攜帶大量黃金到南陽進貨。當然,南陽的貨物還要從上海、武漢等地運來,汽車不通,牲口太慢,怎麼運?這時南陽就出現了一個特殊行業:洋車幫。許多南陽人騎着自行車,長驅千里,到武漢、界首馱帶商品。為了安全,自行車都是數十人、上百人一幫,有的還帶着自衛武器。所有的貨物都供不應求。
作為曲藝之鄉,南陽人愛聽戲,更愛唱戲。二十多個曲種,上千首長短曲目,極大豐富了南陽人的生活。而在更早以前,這戲裏還蘊藏着商機。每當戲開鑼前,戲臺旁就先變成了商人們推銷自己商品的宣傳市場。買賣人的吆喝聲成為了開戲的先聲。就這樣,南陽在戰爭的硝煙之外,又顯現出了另外一番繁榮的景致來。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