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沙家》改編自現代滬劇《蘆蕩火種》,劇本取材於崔左夫的紀實文學《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個傷病員的鬥爭紀實》和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劉飛的回憶文章《陽澄湖畔》。此後,著名作家汪曾祺等四人把《蘆蕩火種》改編成現代京劇《沙家》。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沙家是江南的一個集鎮,這一帶是抗日根據地。新四軍某部和敵人迂迴作戰,一度撤離常熟一帶,留下指導員郭建光為首的18名傷病員。地下黨員阿慶嫂將傷病員安排在以沙奶奶為代表的進步抗日群眾家裏。沙奶奶的扮演者萬一英接這個戲的時候才19歲,卻將一個五六十歲的革命老媽媽演得栩栩如生。
![]() | |
劇中的英雄人物新四軍某部指導員叫郭建光,這個名字是有來歷的。 “郭”是指郭曦晨,“建”是當時黨的常熟縣委書記李建模,“光”是新四軍第五路軍參謀長夏光。郭建光這個藝術形象,應該説是當時英雄群體的藝術典型概括,是整個英雄群體的代表。譚派傳人譚元壽準確地塑造了這個機智勇敢的英雄形象。
責編:史冬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