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齣精彩的小戲——上海昆劇團《傷逝》觀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3日 10:11 來源:CCTV.com

  周日在家悶坐,無意中發現東方戲劇頻道正在播放上海昆劇團的新編時裝戲《傷逝》,靜靜一個人看到最後,發現真是一齣非常精彩的小戲。以崑曲這樣一個古老的劇種,演繹民國初年的時裝生活,本是很難相宜的,然而昆團獨具只眼的從魯迅先生的作品中挑出這一篇專講愛情而又以心理描寫為主的小説來,反倒正中崑曲抒情婉轉的特點,竟令人有耳目一新的觀感。

  這個劇的角色只有三個,場面也極經濟,把所有情節都壓縮至一個簡約的背景中,深得傳統戲曲以簡馭繁的要義。然而故事的敘述卻不以時空的順序為線索,而是以男主人公涓生的心理活動為綱目,以丑角房東太太的活動為樞紐,時時穿插跳躍於涓生或甜蜜或痛苦的回憶之間,實現時空和情節的轉換,頗具現代戲劇的結構手段和文學中的意識流風格。

  《傷逝》的主題是浪漫愛情與痛苦現實的殘酷矛盾,當年魯迅先生借涓生之口説出“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的驚世之語,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娜拉出走之後”等待她的並非自由翱翔的廣闊天地,而是比舊禮教規範下更加荊棘難行的人生道路。

  涓生和子君帶着衝破一切障礙的熱情,毅然拋棄家庭自築愛巢,是他們生命中最美好和快樂的一刻。但愛情的煙花總是在一瞬間迸發出最絢爛的光華,而生活的平庸委瑣卻永遠以日復一日的耐心消磨建立於甜蜜夢想上的美麗。涓生失業了,不得不在風塵中為兩個人的衣食苦苦奔波,沒了經濟來源,也就沒有了卿卿我我的時間、心緒與資本;而子君則不得不在柴米油鹽、鍋臺碗筷間消解她的愛情夢想,變得日益的瑣屑與市井氣,終日與房東太太爭吵生閒氣。愛情,一旦遇見了現實生活的拷問,便立刻變得一無足恃。

  一直覺得魯迅先生畢竟還是免不了有點大男子主義的,他用同情卻不免諷刺的筆調描寫子君婚後全無半點看書、工作、為愛情做一點實際努力的念頭,最終被生活消磨到全無可愛之處。殊不知女人是永遠的感性動物,她們必須愛,而且必須感到愛,要看的見、要摸得着,哪怕只是從一隻小狗的身上;而男人呢,則永遠忽略女人的感受,把愛情教條地簡化為生活的責任和機械的努力。為了維持最後一點愛情生活的幻想,子君不惜把涓生帶回來的僅有一點羊肉喂了瘦弱的小狗阿隨,好讓它為自己在房東太太的面前爭一口氣,而涓生為了能使兩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被一隻小狗所干擾而偷偷地扔掉了它。戲裏的這一場真是極為有趣,子君全然不顧丈夫的饑腸轆轆,完全像一個任性的小孩,為了一隻小狗捕風捉影乃至和房東太太大打出手,看似極其無聊世俗,卻充滿了對浪漫生活的最後回護和堅持,而表面清高自許的涓生早已顧不得妻子這一點微小的夢想,屈服於一餐一飯的果腹之需。

  於是愛情終於在生活猙獰的冷笑裏降到了冰點。然而子君卻還幻想,企圖用一句溫柔的話語作為繼續忍受這平庸生活的動力,她固執地希望,涓生能像當初那樣説一句“我愛你”,她寧願為着這一個虛空去做堂吉訶德式的努力。但涓生卻不是僅僅為了愛而生存的,他深知這雙方都不能忍受的平庸生活只會使兩人在無儘自責或怨恨中越離越遠。於是他以一個決絕的方式告訴子君:“我已不愛你了”,他覺得只有痛切的真相,才能使子君和自己走上新的生活。然而他錯了,他忽略了女人是以愛情為生命的,子君當年的勇氣全是來自於對愛情的盲目而非獨立的人生理想,一旦失去愛情,便只有回到那令人窒息的家庭奄奄待斃。子君死了,涓生在悔恨和痛苦中心如刀錐,背負着這樣的悔恨與痛苦,他的新路又在那裏呢?

  雖然是一部寫愛情的小説,魯迅先生卻始終不忘他那冷雋寫實的筆調,在傷悼愛情遠逝的同時指出她的必難久存。這樣的故事,竟然是由最擅演《牡丹亭》的崑曲來演,平日裏為了愛生死以之的才子佳人們竟然被愛情逼到了生命的死角,這實在不能不令人驚訝。但令我更驚訝的是黎安和沈佚麗以如此年輕的年紀,居然把這種矛盾和無奈表現得如此細膩、如此沉痛、如此纏綿,化淒厲為哀婉,變冷澀為悲涼,於無盡的壓抑之中釋放出縷縷不絕的回味來。特別是穿上了民國時裝的他們,沒了扇子水袖的幫助,卻依舊載歌載舞而毫不令人覺得生硬造作,一個凳、一張桌、一條圍巾簡簡單單地就將那些程式動作天衣無縫的化用入來。而吳雙扮演的那個渾身俗氣的房東太太,一口滑稽的蘇白不時地把觀眾的思緒引入這個或那個情節的氛圍,同時不露聲色的消解了一味的悲傷淒苦,把戲的節奏調節得張弛得宜。還有在舞臺上那個若隱若現,用來演奏背景音樂的大提琴,代替了崑曲常用的簫笛,時時發出渾厚的音色,既保持了崑曲伴奏簡單優雅,悠遠清新的特點,又增加了深沉、淒涼的況味,而演員演唱時則一仍傳統簫笛鑼鼓的伴奏,全不見生硬牽強的痕跡。

  近幾年以來戲曲的新編大戲看了不少,大率以唸白代歌唱、以交響樂換絲竹鑼鼓,不是像古裝樣板戲,就是像方言版話劇, 能如這般具有現代的編劇、調度意識卻不見明顯的話劇化痕跡,銳意出新而不忘本劇種的特色專長,在全新的視角中原汁原味地展現傳統戲曲的優美意境的,倒還真是鳳毛麟角。(圖片來源:南方網)

  (作者:【秋水伊人遠】)

責編:史冬蓮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