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融生態”將成為中國金融發展一大關鍵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4日 10:06 來源:

  新華網 北京11月3日電 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官員以及業界和學界人士3日在此間指出,“金融生態”將成為未來中國金融發展的一大關鍵詞。

  “金融生態”的概念一年前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後,引起中國金融界的高度關注。3日在京舉行的2005中國金融論壇以“金融生態:中國金融發展面臨的考驗”為主題,透露出這樣的重要信息:“金融生態”一詞已超出純理論探討的範圍,而進入到現實層面和政策視野。

  2004年12月,周小川在“經濟學50人論壇”上發表《完善法律制度,改進金融生態》的演講,將生態學概念引入金融領域,提出“金融生態”的概念。它指的主要不是金融機構的內部運作,而是金融運行的外部環境,包括法律、社會信用體系、會計與審計準則、仲介服務體系、企業改革的進展及銀企關係等方面的內容。在3日的論壇上,來自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高級官員,上海、山東、天津、陜西四省(市)的副省級官員以及銀行企業的代表,均強調了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説,目前中國金

  融業存在的銀行業“一業獨大”、直接融資比重過低、金融市場寬度和深度不夠、金融風險過度集中等問題,不僅與國家經濟金融發展的整體階段和水平有關,也與“金融生態”方面的基礎條件有關。

  蘇寧説,從金融創新的角度看,改善“金融生態”的重點有四:建立市場主導型的金融創新體制,健全保護金融創新的法治體系,優化促進金融創新的信用環境,改善金融創新的基礎服務。他指出,到2006年11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過渡期就要結束,外資金融機構的更多進入將給金融創新帶來更大的緊迫性。

  “金融生態”建設也引起了中國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上海市副市長馮國勤在論壇上透露,為實現到2010年上海基本形成國際金融中心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上海已將“金融生態”建設納入“十一五”金融專項規劃,並將同步建立與“金融生態”建設相配套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

  陜西省副省長趙正永指出,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流動取決於“金融生態”。“金融生態”好,就會有更多的信貸資金向這個地方流動,形成資金聚集的“洼地效應”;反之,則會引發資金外流,削弱一個地方經濟的競爭力。因此,加強西部地區金融生態建設尤為緊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受人民銀行委託,近日完成了首份《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報告。報告通過對區域經濟、金融、司法、制度、社會文化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50個大中城市的“金融生態”環境進行了排名。據透露,上海、寧波、溫州、台州、杭州等排名靠前。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指出,中國客觀存在的各地區之間“金融生態”的巨大差異,主要是一種體制性和機制性現象。因此,體制改革和機制調整是縮小中國金融生態環境最重要的舉措,其具體內容是:轉換地方政府職能、完善金融業發展的法律制度環境和推進社會誠信文化建設。儘管這份報告的核心內容——各城市“金融生態”環境的具體排名尚未公佈,但有報道指出,各地政府聞訊後已開始積極邀請專家為完善本地金融生態出謀劃策。李揚就此評論説,“金融生態”的評估將形成一種“積極的壓力”,促進各地完善“金融生態”和建立誠信體系。有分析者指出,作為構建和諧社會、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在中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並將付諸實施。(記者 顧錢江)

責編:湯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