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讓合規的銀行資金進入股市: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推出可能性分析
|
09月05日 11:33
|
|
|
中國經濟時報消息:在我國經濟運行中,居民儲蓄長時間以來保持著持續增長態勢,銀行體系中存在巨大存差,而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卻呈低迷狀態,這説明,在我國金融運行中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也即社會資金的流動出現了阻滯。出現這一現象有制度方面的原因,如銀行、證券、保險的分業模式,也有宏觀經濟大背景的影響,如經濟增速減緩導致居民的支出行為比較謹慎,從而使調節社會資金餘缺的金融機制運行不暢。那麼,如何緩解這一問題呢?
最近一段時間內,理論界在這方面的討論也很熱烈,加強銀證合作、加強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對接等成為國內學術界經常討論的話題,當然,隱藏在這些話題背後的實質性爭論是:今後究竟是應該以銀行,還是應以資本市場為主體來構建中國的現代金融體系,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與實踐來加以驗證的大課題。但無論持哪一種觀點,銀行體制的改革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密不可分,二者榮辱與共的關係越來越明顯,通過一些初步的措施來化解二者之間的堅冰,推動社會資金的順暢流動已日益成為共識,關鍵在於採取何種方式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推出個人股票質押貸款的呼聲也就日益高漲。
那麼,個人股票質押貸款究竟有何特點使其成為一項被高度認可的方式呢?
有關人士認為,對於個人股票質押貸款完全可以參照《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來執行,應該説這一建議是可行的。對於銀行來説,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業務無疑將成為其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使其獲取較高的利息收益。現在銀行系統存在嚴重的“腹脹”,銀行管理者為了降低經營風險,往往本著“寧掉烏紗帽不掉腦袋”的原則,讓大量資金閒置“睡大覺”,2001年年底存差達到3.5萬億。而如果在一套嚴密辦法的管理下,個人股票質押貸款無疑將會是一項盈利性和安全性都較高的業務,這將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的“腹脹”問題。
而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講,個人股票質押貸款也能滿足個人投資者融資的需要,為投資者的投資提供更大的空間。在證券市場上,總有一部分願意承擔風險的人,通過開展個人股票質押貸款,使那些投資慾望強、敢於承擔風險的人能緩解資金缺乏的局面,在不用“割肉”的同時,增加投資。而對於證券公司來説,開展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業務在增加其交易量的同時,也為證券公司提供了新的利潤增長點。
從對證券市場的整體影響來看,如果允許開展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業務,必然會有一部分資金流入證券市場,從而增加市場上的資金供給。在當前市場低迷的狀況下,這將有利於集聚市場人氣,在極大程度上增加投資者信心,從而有利於證券市場早日走出前期陰影,步入良性循環。如果做一個粗略的估算,按目前的流通總市值15000億元來計算,假設平均股票質押率為20%,那麼推行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業務約能為證券市場提供3000億元左右的新增資金。
因此,可以認為,從個人股票質押貸款的內在屬性來看,這一舉措的實施將能形成一個對各方都有利的局面,從而有利於我國證券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從政策層面來看,管理層對證券市場的態度也有利於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業務的推出。今年以來,管理層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形式錶示了對發展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鼓勵。一是央行行長戴相龍多次表示中央銀行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3月11日,戴相龍表示,中央銀行應該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希望銀行儲蓄能更多地投向資本市場,同時,央行允許證券公司進入銀行資金拆借市場拆借資金。3月24日,戴相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2年年會上指出,當前應加快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戴相龍還建議,理論界應研究銀行業哪些資金可以流入資本市場等實際操作中亟待回答的問題。
二是央行課題組在一份公開報告《中國股票市場發展與貨幣政策完善》中提出,股市將成為貨幣政策傳導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報告還建議,應在銀行信貸資金與股票市場之間建立一種有效的聯絡,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時應對股市的價格波動予以充分關注。
粗略看來,今年以來管理層對證券市場的態度似乎出現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但上述政策不是一項項獨立的政策措施,而是具有很強的協調性,其內在邏輯似乎可以理解為先消解金融系統的內在風險,然後再開闢正常、合理的渠道,引導貨幣市場資金合規有序地進入資本市場。可以認為,對通過開展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業務,推動居民儲蓄向證券市場分流,從政策層面來看是支持的。
所以,無論是從個人股票質押貸款業務本身的內在屬性來看,還是從政策層面來分析,合規的銀行資金將會加快進入資本市場的步伐。而作為一項合理的、能使各方都收益的措施,個人股票質押貸款的推出也就合情合理了。 (高謙)
|
|
責編:楊潔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