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銀行信貸資金不可輕易入市   
08月29日 10:09

    【採訪背景】:一面是低迷的股市熱切盼望救命資金,一面是銀行儲蓄額高達8萬多億之巨,早就有人呼籲在兩者之間修橋建路。8月20日,央行《中國股票市場發展與貨幣政策完善》課題組在媒體發佈的一份報告提出,股市將成為貨幣政策傳導的一個重要渠道。報告同時建議,應在銀行信貸資金與股票市場之間建立一種有效的聯絡,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時對股市的價格波動應予以充分關注。這使銀行信貸資金入市再次成為熱點話題。

    主持人: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慧蓮

    嘉賓:中央黨校研究室 副主任周天勇教授

    行情反映出股市對資金的饑渴需求,不贊同“銀行信貸資金入市是早晚的事”這種提法

    記者:央行課題組的消息一齣,股市即出現624以來最大行情,應該説這種行情反映了股市對資金的一種渴求心情,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就有反應。

    周天勇:的確是這樣。

    記者:能否可以把此消息看做是央行對銀行資金入市政策鬆動的一種信號?

    周天勇:我説不準,也許是央行的一個信號,也許是這個課題組純粹的一種研究,也可能是央行以此來試探各方面的反應。都不好説。

    記者:最近有不少人提出,銀行資金入市是早晚的事,因為銀行有3萬多億的存貸差額需要找出口,而股市又急需要資金,您認為是這樣嗎?

    周天勇:關於銀行信貸資金入市問題,世界上的爭論也比較大,過去日本股市的泡沫就是銀行資金可以入市造成的。股市是一個高風險的場所,而信貸資金是需要安全的資金,如果把銀行資金大量投入股市的話,是一種比較危險的事。信貸資金與股市資金是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資金。一般來講,自己有錢炒股,賠了就賠了,但如果是借錢炒股,風險就太大了。銀行的資金也一樣,如果它的資本金特別充足,拿來炒股,問題倒也不大,但要是拿老百姓的儲蓄去炒股,風險就太大了。尤其是在中國的上市公司質量這麼差的情況下。

    所以説,對“銀行資金入市是早晚的事”這種説法我不敢贊同。當然,在股市非常低迷的時候,銀行資金臨時進去一些,抬抬市,倒未嘗不可。但這種事情不能長期幹,也不能作為一種銀行資金可以入市的制度。

    銀行信貸資金短期托市未嘗不可,但這不應該成為貨幣政策的組成部分,那種建議把銀行資金入市作為貨幣政策一部分的想法是危險的

    記者:您不贊同“銀行信貸資金入市是早晚的事”這種提法,那麼您認為是否需要引導銀行資金有序地流入證券市場?就像那份報告裏説的,使“股市成為貨幣政策傳導的一個重要渠道”?

    周天勇:國外的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買賣公債來調控貨幣量,貨幣供給量少了,就購入國債投放貨幣;貨幣資金量多了,就賣掉一部分國債回籠貨幣。但還沒有聽説哪國把股票市場作為貨幣政策調控渠道的。把國家的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連接起來,風險是不是太高了?

    如果國家考慮到銀行資金要獲得比較高的收益、分散投資風險而實施允許銀行資金購買股票的政策,我認為一定要先想清楚幾件事:要評估一下這種政策的風險;對銀行資金入市的比例是不是應該有個限制;對銀行的資本金充足率是不是有個要求;這種措施是臨時性的還是長期性的,如果是長期的,在操作上應該如何監督,等等。

    記者:您是説短期托市可以?

    周天勇:對,短期的、偶爾為之還可,但不能作為長期的,尤其是不能作為貨幣政策的一部分。這樣做風險太大。假如真的決定這麼幹的話,第一必須考慮中國的國情,第二仔細評估這項政策的後果。

    記者:但是現在倡導銀行信貸資金入市的呼聲很高。

    周天勇:這方面一定要慎重。銀行資金特別是存款人的資金是要求穩健型的,而股市資金是風險型的。再説,銀行資金入市後一直留在裏面不行,風險太高;而撤出時也容易誘發動蕩,因為你是最大資金,撤出來會把許多股民給坑了。

    記者:有人認為,資本市場制度的創新會刺激貨幣政策作出更大的調整或者進步,他們説,現在的貨幣政策太保守了。

    周天勇:對貨幣政策的正確評價要考慮很多因素,那種建議把銀行資金投入股市作為貨幣政策的一部分的想法是危險的。日本的教訓一定要吸取。

    高額銀行儲蓄必須找出口,但出口不一定是股市,而是積極主動找項目貸款,同時鼓勵老百姓投資辦企業

    記者:您不贊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但是銀行目前8萬多億的高額儲蓄額、3萬多億元的存貸差總得找個“出口”吧。

    周天勇:對於那麼高的存貸差存在原因我這麼看,一方面是銀行惜貸,另一方面是我們的銀行職能還沒有轉變成真正的商業銀行,還不能自己主動去找項目貸款。現在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基本都是坐等人家上門求貸,風險高的不貸,要麼就去買國債,要麼去搞按揭的房地産貸款,似乎在他們眼裏現在的企業風險都挺高。存在這種情況是不行的,100筆貸款裏100筆都保險是不可能的,98筆成了就不錯了。必須主動找貸。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現在對老百姓投資辦企業的限制不那麼多的話,老百姓不會把錢存在銀行裏。在鼓勵老百姓創業投資這個問題上雖然大的認識上的障礙沒有了,但在具體制度上,中小企業真要辦起來還是很難。審批制度、收費制度、註冊登記等等方面都還不容易,所以老百姓的資金只能是存在銀行。一般情況下,人們的投資有這麼幾種,存銀行、買保險、買證券、投資辦企業,現在我們的情況是除了存在銀行,大的投資渠道沒有,也就是説這四種渠道是缺腿的。

    記者:您有什麼具體的建議?

    周天勇:具體建議就兩個:第一,銀行要積極貸款,不能説以前對信貸質量要求松的時候什麼都貸,現在要求嚴了就不貸款了,這不行,必須得積極找項目、積極地評估。在國外,銀行與企業都是共存亡的。我們的銀行這方面還比較差。

    第二、國家要積極引導老百姓投資辦中小企業,這樣有了分流渠道,就不用去存款。而且投資的風險是老百姓自己承擔的,但這錢要放在銀行,風險是由銀行擔著的。

    要逐步建立這樣的制度,該淘汰的上市公司就讓它退市;另一方面,好的企業要讓它進來,而不管它是國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只有上市公司的質量好了,股市才有希望

    記者:這些年來,實際上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並非是完全隔絕的,銀行資金還是通過一些灰色渠道進入了資本市場,如各類私募基金、戰略投資、銀證通透支等。

    周天勇:私募基金與銀行資金這兩種資金的性質不同,投資人對放在基金裏的錢和放在銀行的錢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記者:您是説,投資者對兩種投資的風險程度自己是有很清醒的認識的。

    周天勇:對。而且從法律上來講,兩者的責任不一樣。基金破産與銀行破産後投資者所享受的權利也是不一樣的。

    記者:假若有一天,各種條件都具備了,比如説,上市公司的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國家對市場各種資金的監控能力很強,是否可以在銀行信貸資金與股市之間建立一種聯絡渠道?

    周天勇:我覺得銀行資金入市必須有幾個條件:一、要求銀行的資本金充足率要高;二、銀行的不良資産率要低;三、銀行入市資金一定要在安全的比例內(可以測算出一個比例);四、上市公司的質量一定要好。這幾個條件都具備了,銀行拿出一部分資金入市來未嘗不可。但現在這些條件是否都具備了?很顯然不具備。現今股市的風險已經很高了,如果再讓銀行資金入市,豈不是加劇了風險?

    記者:客觀地説,中國股市的投機色彩重於投資,這是入市資金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您認為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周天勇:現在股市的問題,最主要的是上市公司的質量太差。哪有這麼多那麼差的上市公司?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改善上市公司質量。要逐步建立這樣的制度,該淘汰的上市公司要淘汰,該破産就要破産,該退市的就讓它退市。壞的企業要退出;另一方面,好的企業要讓它進來,而不管它是國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這樣才能改善上市公司的質量,只有上市公司的質量好了,股市才有希望。



    【其他專家評説】:

    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銀行不能成為證券投資主體

    《國際金融報》消息: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基金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教授表示,商業銀行不能成為證券市場投資主體。

    “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應該有更有效的溝通渠道,但不應該允許商業銀行投資基金”,吳曉求指出,商業銀行自有資金間接入市並不現實,首先我們是巴塞爾資本協議締約國,我們承諾達到8%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如果商業銀行自有資金購買基金,那麼這部分資産就變成附屬資本,國有銀行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

    更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自有資金投資股市,將帶來較大的金融風險。多數基金的投向主要為上市公司,銀行資金通過購買基金間接入市,意味著銀行也要面臨資本市場的風險。而且大量信貸資金不加監控地涌入股市,可能會造成股市的虛假繁榮和“泡沫經濟”,銀行還將為此承受較大的信貸風險和股市系統風險。

    對於如何引導銀行資金入市,吳曉求説,銀行資金與股票市場必須建立一種有效的聯絡。關鍵在於建立信貸資金與股市有機聯絡的同時,如何防止並控制過量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防範金融風險。



責編:楊潔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相關新聞
為何總想把資金趕入股市 (08月27日 13:13)
股市持續下跌,政策會向市場屈服嗎?(08月27日 10:04)
銀行資金入市有“陷阱”(08月28日 12:57)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