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徒步手記之八:開元通寶、磨刀石及“千層絮”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8日 14:51 來源:CCTV.com
    專題:《玄奘之路》CCTV大型文化考察活動

  文/林 凱

  早就想一睹張維迎老師拾到的開元通寶的風采。

  第一天行走的時候,就聽説張維迎老師拾到一枚開元通寶。不愧是經濟學家,走到哪兒都能找到錢。我們這群小夥子一聽到這個消息,立馬都成了鴕鳥——一個個都低著頭在雅當與沙漠之間尋寶,可是我們畢竟不是經濟學家,再也沒有聽説誰找到了什麼通寶。趁著走在一起的機會,我笑嘻嘻地問張老師要來他的寶貝欣賞,來自台灣的張明正張總也好奇地湊了過來。和在古玩攤子上見到的古錢幣不同,這一枚開元通寶周身佈滿了美麗的銅銹,碧綠碧綠的,在戈壁正午的陽光下寧靜而古樸地躺在張維迎老師的掌心。“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經濟學家和一枚古幣的相遇,為這次行走增添了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戈壁灘是一個天然的歷史博物館,遍地的秦磚漢瓦,只是對我們這些門外漢來説,實在看不出什麼門道。一起行走的安西縣博物館館長李宏偉老師是個真正的行家,大家沿路上看見什麼稀罕的東西都要拿起來向他請教一番,不過請教歸請教,學習完之後還是要讓這些歷史的遺存回到他們千年來一直呆著的戈壁灘,不能隨便帶走。秦時明月漢時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曾經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活,如今的古瓜州只剩下這滿地的碎石瓦礫。

  李館長不僅是一個博學的考古專家,也是一位詩人,我們一路在雅當中穿行,一路交流著對詩歌的心得,話逢知己千句少,艱難的旅程不在顯得漫長。走著走著,李館長突然俯身從地上拾起一片石頭給我,這是一枚咋一看毫不起眼的礫石片,但是令人驚奇的是,這塊巴掌大的石片上端竟然有一個人為鑽出的小洞。一面被打磨得非常光潔,另一面則保留了石頭粗糙的原貌。顯而易見,這是一件古人生産生活的一個歷史見證,但它究竟有什麼作用呢?正當我疑慮不解的時候,李老師開口了:

  “這是一個磨刀石。”

  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光潔的一面是石片長期與刀刃親密接觸的結果,古人逐水草而居,在石片上打個洞是用來繫繩子隨身攜帶的,真是一件很簡單卻非常適用的石器。

  “這個你帶這吧!”李老師説:“願你的詩歌象這戈壁上的石頭,千磨萬礪,更顯本色。”李老師生於安西,一生紮根於此,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敬仰與眷戀,他是片這西域戈壁的守護者,又是一個不遺餘力宣傳古瓜州的文化傳播者。他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為建立一個玄奘博物館而奔走。心情矛盾地接過這件特殊的禮物,我知道,這裡面蘊含了一個長輩對後輩的叮嚀與期望。

  從戈壁回來,我的揹包裏沉甸甸地裝著許多從戈壁灘上撿來的大大小小的石頭,戈壁灘上的石頭色彩繽紛,非常的美麗,其中有一枚個頭最大的戈壁瑪瑙石,大約有十多公分高,全身瑪瑙化,紅黃白相間,十分艷麗,石頭身上千瘡百孔,給人以一種古樸滄桑的感覺,我把它清洗乾淨,配上一個底座,置放在我的博古架上,每每凝望著它,就想起那茫茫戈壁上孤獨的古堡和它的守護者們。

  有的人滿載而歸,有的人卻留下了些什麼。31日中午,在敦煌雷音寺,我們見證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西部初冬的陽光熱烈而溫暖,延藏法師祥和地坐在院子裏的一顆樹下,一手握這他那雙磨爛了底的“千層絮”,一手拿著軟毛水筆,在鞋的內側寫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在雷音寺住持道證大師和我們的見證下,交給了安西縣博物館的劉曉東副館長,這一雙普通的雲鞋隨大師經受了四日戈壁灘上礫石層和鹽鹼地的磨礪,最終超凡入聖,脫離苦海,一躍成為未來安西縣“玄奘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身份于命運的轉折充滿了戲劇性。大西北的戈壁灘無邊無際,在年復一年大漠風沙的掃蕩下,我們留下的腳印很快將不復存在,但是行走的烙印將深深地鐫刻在每個人的心中!玄奘之路的體驗之旅雖然結束了,但是玄奘之路才剛剛啟程,神奇的大戈壁!我們還會再回來……

  2005.11.21于山月小築

  PS:説到戈壁石,我不禁咬牙切齒的想起白龍馬,露營的第二天周國平老師拾到一枚純白的收藏級的戈壁瑪瑙石,不幸卻被白龍馬當鐵錘來砸帳篷的地釘。最終只好讓他“塵歸塵,土歸土”回到大戈壁。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