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節約資源能與擴大消費並行不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14日 11:26 來源:
    專題:建設節約型社會

  經濟參考報消息:中國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裏必須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地發展。這是不容置疑的大前提。同樣不可置疑的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並不平坦。支撐我們這種大國發展經濟、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的自然資源,包括國內和國外的,極其有限。面對資源緊缺的制約,中國只能建設成節約型社會;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絕大部分社會産出只有在市場上實現後,才能維持再生産、擴大再生産,以往我們的擴大再生産多靠投資和出口支撐,今後則只能更多地指望國內消費市場了。

  又要節約,又要擴大消費。如俗話所説,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確實是兩難之事。但筆者認為,這兩者也完全可以並行不悖,甚至相得益彰。關於建設節約型社會,政府有關文件已經講的很明白,並不是要老百姓節衣縮食,“節省每一個銅板,為戰爭和革命事業”,而是在提高淡水、土地、能源和礦産等資源效率和循環利用的基礎上,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而對擴大消費,人們的認識可能還不完全一致,也許有人覺得那就是吃更大塊的肉,喝更大碗的酒,住更大的房,開馬力更大的車。總之,擴大消費就是要消耗更多物質。

  經濟學原理認為,在社會經濟循環的生産環節中,人並不能創造物質,只是用自己的具體勞動改變自然資源的性狀使其適應人類的某種需要,即使用價值;同時把自己的抽象勞動凝聚在這些物質産品中,使其具有價值。按照筆者的理解,在消費環節中,人們也不能消滅物質,也只是改變産品的性狀,使其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消費了産品的使用價值。例如,吃了食物後,使其變成了人的能量和肌體。同時消費行為也是對價值的消費,即消費了凝聚在産品上的人類勞動。陽光、空氣,對人的生存不可或缺,但不是勞動産品,人們曬太陽,呼吸空氣並不能形成社會消費。我們今天要擴大消費,更應該強調是這種對價值的消費。因為隨技術的進步,有限的自然資源中可以容納越來越多的人類勞動,提供越來越多的效用。同樣一個茄子,讓劉姥姥加工和讓賈府的廚子烹制,形成的消費規模肯定不可同日而語。從許多專家學者對我國工業生産的資源消耗水平和發達國家差距的對比分析看,我們只要努力,也應該在耗用同樣物料的情況下,讓人們吃得更健康,穿得更漂亮,住得更舒適,行得更便捷,當然也付出更多鈔票。這樣,擴大了社會消費,但並不就一定要多消耗自然資源。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為滿足衣食住行需要而消費的物質産品達到、甚至超過小康水平後,擴大物質消費的空間只能越來越小,而擴大對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物質載體的服務消費,則有無限潛力。不少論者都指出過,中國人的GDP,即一年中的生産總值或消費總值中,服務項目所佔的比重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如果把擴大服務的重點轉向如何擴大服務消費這篇文章做好了,中國在不增加自然資源消耗的情況下,還能大大推動社會消費。依筆者之見,中國的這篇文章,頂多也就是破了題,還沒有啟承轉合。據筆者觀察自己生活圈子中的京城中等收入人家,除孩子的教育,電話、上網、物業等必要開銷外,平日消費的服務似乎只有女士們的美容,男士們的小酌了。(陳曉彬)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