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奇蹟——小湯山醫院建設紀實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3日 20:22)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5月1日深夜,經過8天的緊急籌建,北京市第一家專門治療非典的臨時性傳染病醫院小湯山醫院二部開始接收病人。23點31分,運送病人的第一輛救護車通過醫院附近的一個高速路收費站,23點40分進入醫院,3分鐘後到達病區。這次轉院的患者全部都是已經確診的非典患者,來自北京市14家醫院總共134名。首批轉院患者病情較輕,有的已經進入了恢復期,他們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步行進入病房。
小湯山醫院二部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療養院的東北側,它佔地122畝,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設有病房500多間,可收治病人1000多名,整個醫院的建設是從4月23日開始的,短短8天時間就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這座目前全國最大的非典專科醫院。4月29日在病人入院之前,記者來到了小湯山醫院進行採訪。
雖然小湯山醫院二部的建設時間緊,任務重,但是為了給病人創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建設者們想得很周到,病房裏的設施非常完備。據工作人員介紹,整個病房裏面有幾個系統:第一個是病人的生命保障系統,裏面有氧氣,有負壓吸引器,有呼叫系統;第二個是生活保障系統,房間的條件不錯,娛樂通信系統也很齊全。
在給病人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的同時,醫院還採取了非常嚴格的隔離措施:首先整個院區被分為三塊,新建成的病區是控制區,醫護人員的居住區域是緩衝區域,行政和後勤的辦公區域是清潔區,各個區域的人員分區活動,防止污染的擴散。而在病區內則採取了更為嚴格的隔離防護措施。病房、醫護人員、物品等嚴格分開,病人和醫護人員的通道也各不相同,病人是通過病房門前半開放式的走廊通道進出病房,而醫護人員則是從專用的工作通道進出。據介紹,工作人員從清潔區到病房污染區,要經過幾道的消毒,三次更衣。
嚴格的消毒和隔離措施能夠防止交叉感染,可是作為一個能容納一千多名病人的傳染病醫院,病人每天所産生的各種廢物的總量將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那麼對於這些廢物廢水將如何處理,以保護醫院周圍的環境不受污染呢?為此,醫院專門新建了污水處理站。病人的衣服、床單出來了以後先通過環氧乙烷消毒,消毒以後才拿去清洗,清洗後的水再進入到污水站處理。此外還有專門的垃圾處理裝置對廢棄物進行焚燒處理。
小湯山醫院二部作為一家專業性很強的醫院,它的設施和功能是非常完備的,建築工程量非常大,可是一般人很難想象,建這個醫院僅僅只花了8天。從4月24日開始,北京市建委組織北京市建工、承建、城鄉、等六大公司在這裡進行會戰,每天都有4000多人奮戰在工地上。為了儘早完成任務各工種打破常規,協同作戰,立體施工。所謂立體施工,就是指同時在一個操作面上有幾個工種在進行交叉作業,第一道工序剛完,第二道工序又跟着上,第二道工序剛完,第三道工序又跟着上,這樣保障了工期。立體施工加快了工程的進度,但也加大了施工強度,因此所有的施工人員都吃住在工地,24小時連續施工。
在土建施工的同時,醫院裏的各種物資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同步進行着,北京市經委擔負起了物資保障的重要職責。物資主要是醫用物品和設備儀器,還有一些隔離服、特殊的物品,到目前為止醫院儲備的物資價值1300萬元,130余個品種。
和物資採購同步進行的還有人員的召集,小湯山醫院二部的籌建採取了地方建設軍隊管理的模式,醫院的建設和後勤保障由北京市負責,醫院的管理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負責。醫護人員來自於全軍和武警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軍醫學院的院長張燕林臨危受命,出任小湯山醫院二部的院長。從4月27日開始,來自各軍區的醫療隊在陸續到達之後,馬上就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當中。
現在小湯山醫院二部的500多間病房被分成22個病區,分別由來自不同的醫療隊負責,隨着5月1日凌晨首批134名病人的入院,醫療隊員們已經投入到了緊張的戰鬥當中。醫護人員紛紛表示:要發揮這個醫院最好的技術,最好的功能,把現有的非典病人治愈率提高,死亡率降低。同時,要通過這個醫院的建立,摸索出一套在非典防治以及在傳染病防治過程中的一整套的經驗。醫院的全體工作人員提出了八個字的口號:“不辱使命,戰勝困難。”(文:劉慶生 李錦)
責編:白秀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