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迎十六大報道:從下崗女工到老人院院長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31日 12:36)


  央視國際消息(新聞30分):長春市第一毛紡織廠擋車工李艷華,1994年下崗時感覺到生活沒有著落.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為下崗職工提供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如今,李艷華已經是長春市一家老人院的院長了。

  走進同心老人院,院長李艷華正在陽光活動房裏陪著老人們聊天。李艷華告訴記者:“現在想想下崗真的沒有什麼,但那時真的想不通,畢竟三十多歲,上有老下有小,然後總覺得幹了這麼多年,一下子就沒工作了,自己能幹什麼呀?哎呀,老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似的。”

  李艷華到過勞務市場找工作,但那時長春市的再就業工作剛剛起步,勞務市場還不成熟,能夠提供的崗位極其有限,她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1997年,李艷華的父親得了腦血栓癱瘓在床,李艷華想,如果辦個護老院,既能照顧父親,又能解決一家人的生活問題,不是挺好嗎?於是她跑到南關區民政局去諮詢。

  李艷華説:“民政局的一個處長説這是個好事,但是當時私人辦福利事業,我們省市還沒有這個先例,他一聽説我是下崗職工,就馬上跟我們街道協調,説特事特辦吧,然後沒有幾天就把手續給我們送來了,哎呀,真是特別感動。”


  1997年4月,李艷華的老人院如願掛牌營業了,到1998年年初,就收了30多位老人。正當她的老人院辦得紅紅火火的時候,老人院所在的地段面臨拆遷,這可把李艷華難壞啦。“你説那麼多老人往哪兒搬呢?後來我們看好了一個託兒所,但是人家要價40萬元。你想40多萬對我講那是天大的數字呀,上哪兒搞錢去?急得我滿嘴都是大泡。”

  那一年,國家剛剛召開了會議,要求各地積極採取措施,切實保證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實施再就業工程;長春市也相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從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證金的發放到轉崗轉業技能培訓,從再就業交流中心的建立到工商、稅務、資金信貸等方面的優先扶持,基本形成了“一條龍”的下崗再就業服務體系。

  李艷華告訴記者:“市裏各部門知道之後,大家都説你別著急,現在有政策了。然後總工會、包括勞動局、包括民政局無息借款,借給我們30多萬元,98年年末老人正式入住了。”


  如今,同心老人院已經由最初的8張床位發展到目前的70多張床位,同時還安置了20多名下崗職工;李艷華也先後從天津老年護理學校和吉林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大專班畢業了,昔日只會接線頭的擋車工已成為具有專業技能的老人院院長。

  “你看現在多好呀,下崗了就有培訓,想學什麼都行,而且有那麼多就業信息提供給你,聽説全市聯網,你在社區裏就可以找工作,你想自己幹點事兒呢,方方面面都幫助你,我們確實享受了對下崗職工的優惠政策,沒有這麼多政策,我們老人院也沒有今天。”

責編:張敏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迎接十六大報道特稿:解放思想攀高峰 (2002/10/31/ 11:06)
  • 迎接十六大報道——鐵路“慢牛”變“快馬”(2002/10/30/ 12:38)
  • 迎接十六大報道——婚禮展示個性 (2002/10/29/ 12:35)
  • 迎接十六大報道——新實驗樓裏的“不一樣”(2002/10/28/ 12:41)
  • 迎接十六大報道:與時俱進闖新路(2002/10/28/ 09:45)
  • 迎接十六大報道:全民健身熱潮涌 (2002/10/25/ 12:42)
  • 迎接十六大報道——無限延伸的“三尺講臺” (2002/10/24/ 11:51)
  • 迎接十六大報道——檔案館的變化 (2002/10/23/ 12:21)
  • 迎接十六大報道:美不再姓“資”(組圖)(2002/10/23/ 09:53)
  • 迎接十六大——貴州南花村:蘆笙吹出苗家樂(2002/10/22/ 12:49)
  • 迎接十六大報道——北京:碧水藍天好心情(2002/10/21/ 12:40)
  • 迎接“十六大”報道——小手電的故事 (2002/10/18/ 12:43)
  • 迎接十六大報道——青島:逐漸消失的自行車 (2002/10/17/ 12:46)
  • 迎接十六大特別報道——出境遊天下 (2002/10/16/ 12:50)
  • 迎接十六大特別報道——祁大媽的退休生活 (2002/10/15/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