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六大報道——青島:逐漸消失的自行車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17日 12:46)
央視國際消息(新聞30分):青島是一個坡多的城市,出行難是百姓一直頭疼的事情。可是這五年,青島公交的飛速發展,改變了青島主要靠自行車出行的傳統習慣,青島人出行的腳步變輕快了。
這是記者五年前在青島街頭拍攝的一組畫面,當時青島市只在幾條主幹路上有公交車,車少人多,擁擠不堪又沒個準點,人們只好靠自行車出行。而現在,同樣是早晨上下班的高峰時間,我們看到公交車象流水一樣不停地在馬路上穿梭,即使是最繁忙的線路也沒幾個人站著乘車。
在青島市政熱線上班的張東平,家離單位有8公里,提起過去上下班路上的奔波她深有感觸。 張東平告訴記者,“四五年前,因為交通不便,我們這單位離家又遠,公交車站點離我們家也挺遠,走到那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只有騎自行車,騎自行車到單位大概要1個小時吧,來回就得2個多小時,一路上非常疲勞。 ”
張東平還告訴記者,她懷孕後曾經想改坐公交車上班,可是從家走到公交車站得20分鐘,等車又常常是20多分鐘,還得換一次車,到單位最少也得一個半小時。無奈,她只好還是騎自行車上下班,一去一返,每天要爬八段坡路,上坡推著走,下坡再騎上,一直到懷孕八個月。
張東平説,“公交車太少,那時侯的確是太少,車次也少,車輛也少,擁擠。”
1997年,青島開始實施“公交優先”解決百姓出行難問題,新設置的67條公交專用車道,使運行正點率達到了97%,運行線路從57條逐步增加到現在的136條,並延伸到所有的居民小區。離張東平家不到200米的路邊也建了一個漂亮的車站,線路從1條增加到5條,上班、上街都可以一趟車直達,原來那些超期服役的大通道車都已經換成了舒適的大巴車,上下班高峰時一、兩分鐘就來一輛。
張東平説,“後來條件好了,我們就改乘公交車上班,現在半個小時就到家,再説那上面都有座位,本身我們坐車到家也是一種享受,很舒服,所以也有時間做點家務,精力也充沛,就可以好好地享受生活了。”
1999年張東平和大多數青島人一樣買了一張公交IC卡,無論是坐普通公交,還是優質優價車,一張卡全解決了。去年,她把閒置下來的自行車賣到了農村。據介紹,青島人自行車的擁有量已從五年前的40多萬輛降到現在的一萬多輛,在青島人的生活中,自行車已經從出行的主要手段,變成健身的休閒工具了。
責編: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