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迎接十六大報道——新實驗樓裏的“不一樣”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28日 12:41)


  央視國際消息(新聞30分):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使高校裏的基礎科研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就讀于武漢大學的學生張良就欣喜地感覺到了這種變化所帶來的許多“不一樣”。

  2001年,一座現代化的生命科學實驗大樓在武漢大學的校園內拔地而起,在學校學習工作了7年的碩士研究生張良發現,搬進新樓後,許多同樣的實驗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

  他説:“在我讀本科的時候做DNA分子克隆實驗,我記憶中我們當時是用三個電爐,每個電爐上面放一個小鋁鍋,每個鍋上都放一個溫度計,一個實驗要由兩個人來完成,一個實驗下來要幾個小時,人搞得十分疲勞,並且實驗的精確度也不是很高。而現在我們用上了先進的由電腦控制的DNA擴增儀,我們只需把反應物放進儀器中去,輕輕一按按鈕,電腦就會自動完成這個實驗並且實驗精度也十分高。同樣一個實驗,現在和過去做起來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除了“不一樣”的實驗儀器外,還讓張良感到不一樣的是如今坐在實驗臺旁邊就可以上網,查閱資料的速度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張良説:“我記得在1997年5月份的時候,我由於實驗需要急需查閱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但是當時我所能拿到的就是這本96年年底的資料,而我們搬入新的實驗室以後,這邊是我們的實驗操作臺,這邊就是電腦,我們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獲得我們所需要的知識。”

  尤其讓張良感到欣喜的一個“不一樣”是隨著新實驗樓的落成,許多以前“走出去”的老師現在又回來了。


  武漢大學現代病毒學研究中心郭得銀教授告訴記者:“我感覺這裡的硬體條件與世界一流實驗室相比毫不遜色,這和我出國以前相比,這種進步,這種條件的改善令我非常吃驚。”

  在談到這些“不一樣”時,張良還找出了實驗室成員搬進新大樓前特意在老實驗樓前照的一張闔影。

  張良告訴記者:“ 這不僅對過去是一種美好的告別也意味著一個嶄新的開始,我們搬進新的生科大樓以後,我們的實驗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的科研成果也越來越多了,當然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大環境越來越好了,國家對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也越來越多了。

責編:張敏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迎接十六大報道:與時俱進闖新路(2002/10/28/ 09:45)
  • 迎接十六大報道——無限延伸的“三尺講臺” (2002/10/24/ 11:51)
  • 迎接十六大報道——檔案館的變化 (2002/10/23/ 12:21)
  • 迎接十六大報道:美不再姓“資”(組圖)(2002/10/23/ 09:53)
  • 迎接十六大——貴州南花村:蘆笙吹出苗家樂(2002/10/22/ 12:49)
  • 迎接十六大報道——北京:碧水藍天好心情(2002/10/21/ 12:40)
  • 迎接“十六大”報道——小手電的故事 (2002/10/18/ 12:43)
  • 迎接十六大特別報道——出境遊天下 (2002/10/16/ 12:50)
  • 平凡崗位寫春秋 ——記十六大代表刀玉琴 (2002/10/08/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