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boxttx" name="big5"-->
節目導讀
中國目前有三千多萬歸僑僑眷和幾千萬海外僑胞,他們在中國乃至世界經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三千多萬的歸僑僑眷,在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各條戰線中,都有傑出人物。可以説,360行,行行都有僑界狀元。 而他們是這三千多萬歸僑僑眷中的一員,有的聞名遐邇,有的默默無聞,但他們都有一顆赤誠的心,都有驕人的業績。讓我們走進僑界“十傑”,了解他們的多彩人生。
僑界十傑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一):抗擊“非典”第一人——鐘南山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讓我們記住了鐘南山這個名字。面對肆虐的“非典”,鐘南山根據自己多年臨床實踐,在最短的時間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辦法,創下廣東省SARS的死亡率全世界最低的最好成績,鐘南山所做的一切為他贏得了“抗擊非典第一功臣”的美譽。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鐘南山。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二):人造地球衛星控制技術專家——屠善澄
今年81歲的屠善澄先生,他的履歷表,幾乎與中國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歷程同步。1989年,他和專家們對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技術途徑進行的技術論證,更是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然而,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卻是在35歲時才開始自學衛星控制技術的。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四):馬背上的院士——吳天一
吳天一,人稱“馬背上的院士”。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裏,吳天一紮根青海高原,在生命的極限地帶,探索出高原缺氧對人類的影響及對策,成為中國高原醫學的奠基人之一。本世紀初,中國開始在青藏高原架設鐵路,數萬名建設者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帶鋪路架橋。三年過去了,隨着這條大動脈不斷向前延伸,令人吃驚的是,浩浩蕩蕩的築路大軍中居然沒有一個人患上高原病。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三):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創始人之一---黃翠芬
80多歲,對於許多人來説已經是安享天年的年紀了。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卻有一位83歲仍工作在生物醫學技術第一線的科學家---黃翠芬。自上個世紀50年代從美國回國後,黃翠芬就籌建了解放軍第一個分子遺傳學研究室,腹瀉、痢疾等曾被視為頑疾的病菌都被黃教授一一攻克。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五):化學家魏可鎂
大家都知道,在化學元素中有一個鎂元素,我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可鎂的名字用的就是這個鎂字。也許冥冥之中註定與化學有緣,魏克鎂大學讀的是化學系,之後幾十年一直從事工業催化劑的研究。中國化肥産量的提高、汽車尾氣的凈化都與他的研究成果有關。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六):“不近人情”的火箭專家李相榮
在中國的航天領域有許多傑出的專家。這次榮獲“僑界十傑”稱號的李相榮就是其中一位優秀的火箭專家。今年63歲的李相榮出生在韓國,幼年時隨父母回到中國。四十年來,他一直在研製火箭、發射火箭,腦子裏想的、嘴裏説的,全是火箭。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七):王志功—創造“中國芯”的人
今年50歲,在南京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王志功可以説是目前中國微電子光電子領域的領軍人物,在回國不到七年的時間裏,他就成功創建了射頻與光電集成電路研究所,從無到有培養了一個120人的優秀科研團隊,研製的各種芯片數次填補國家空白,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中國傳輸速率最快的芯片就誕生在這個研究所,王志功教授也因此被業內人士譽為創造“中國芯”的人。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八) 范志光:從下崗工人到“造林大王”
在海南三亞提起“造林大王”范志光大家都很熟悉,這位馬來西亞僑眷從1986年開始發展造林和經濟作物,他用勤勞的汗水不但換來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還解決了偏僻山村鄉親們用電的困難,也讓村裏的教師住上了樓房。不過很少有人知道:范志光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是從一位下崗工人開始的。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九):西部企業家朱奕龍—取之社會 用之社會
西班牙歸僑朱奕龍是一個企業家,他的事業不在山清水秀的家鄉浙江,而在中國的西部省份寧夏。近十年中,朱奕龍的投資獲得了成功,而他也意識到,西部地區還有許多人需要幫助,因此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一直是他做人的信條。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十):托起世界冠軍的中國羽毛球隊教練——湯仙虎
今年5月,中國羽毛球隊的小夥子們捧回了久違12年的湯姆斯杯。此前一直被人們擔心的男子雙打項目,在本次比賽中異軍突起,成了奪冠的功臣。至此,中國羽毛球隊終於包攬了所有國際賽事的冠軍。當運動員們在冠軍領獎臺上展露笑臉的時候,人們不會忘記領軍男雙的中國羽毛球隊教練湯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