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文國際 > 中國新聞60分 > 正文

[系列報道]僑界“十傑”(三):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創始人之一---黃翠芬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3日 09:30)

  80多歲,對於許多人來説已經是安享天年的年紀了。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卻有一位83歲仍工作在生物醫學技術第一線的科學家---黃翠芬。自上個世紀50年代從美國回國後,黃翠芬就籌建了解放軍第一個分子遺傳學研究室,腹瀉、痢疾等曾被視為頑疾的病菌都被黃教授一一攻克。

  電腦前這位神情專注的老人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教授黃翠芬。查閱資料、發送E--mail,我們很難想象這位對電腦運用如此嫻熟的老人竟然已是83歲高齡。

  黃翠芬,1921年出生,廣東臺山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創始人之一。著名的醫學微生物學家,分子遺傳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1950年,已經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完碩士學位的黃翠芬,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刻和丈夫做出回國的決定。他們籌足了路費,並把剩下的錢全部購買了儀器設備,躊躇滿志準備回國。但由於當時美國對中國實行禁運,黃翠芬和丈夫不得不乘坐貨輪,在太平洋上漂泊了56天,幾經週折才回到了祖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黃翠芬院士説:“所以在舊金山等了一個月,到底等到那麼個機會就回來。回來船也不能靠岸,在公海,那麼有我們聯絡了山東醫學院,他們派人坐了個小船到公海接我們(回來)。”

  在回國後的20多年裏,儘管條件艱苦,設備簡陋。但是黃翠芬的科學研究工作從未間斷。1978年,當生物醫學技術對許多人來説還是個極為陌生的領域時,黃翠芬就籌建了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第一個分子遺傳學研究室。那時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的牲畜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研究表明導致這些牲畜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黃白痢疾等腸道疾病。為了攻克這一難題,黃翠芬運用基因工程,經過對30多萬頭牲畜的現場試驗,歷時十年終於研製成功了幼畜腹瀉基因工程疫苗,使幼豬的黃白痢疾的死亡保護率控制在90%以上。這項技術在當時被評為“國內首創、進入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在積累了豐富的動物實驗經驗後,黃翠芬又主持了國家“863”課題人類細菌性腹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腹瀉這種曾被聯合國確認為人類疾病第一攻關課題,造成了數以萬計人的死亡。而在黃翠芬教授的努力下,痢疾、大腸桿菌、霍亂等疾病的疫苗都被她一一攻克。這些技術目前都已經在中國生物制藥中廣泛應用。

  在進行科研實踐的同時,黃翠芬還帶出了一批中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尖端人才。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全國防治非典指揮部科技攻關組副組長的黃培堂,就是黃翠芬教授的學生。而目前擔任中國轉基因重要課題組負責人的楊曉也同樣出自黃翠芬門下。

  黃翠芬説:“我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假如能有一批人都是為了這個目標漸漸地將生物學這個技術推上前,這個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總覺得我所做的是應該的。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她的確是這樣她會得到最大的滿足。”

  黃翠芬的丈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們膝下有四個兒女。其中三個目前都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隨著黃翠芬年齡的增長,兒女們都不時勸她定居美國,安享天年。但是她始終沒有答應。儘管回國後的50多年裏,自己和家人也曾經受到過各種衝擊,但黃翠芬説她從不後悔。

  黃翠芬説:“知識分子就是那麼個習慣,有機會給她工作她就滿足了。所以我們能夠一起繼續工作,工作也的確覺得對國家有一定的好處,所以我們並不後悔我們回來。因為我們所學的東西的確能夠用在我們國家建設上。”

  雖然已經是83歲高齡,但黃翠芬研究工作並沒有停止。在完成了一項項重大疾病的課題研究後,她又開始轉向當前困擾人類健康的另一大疾病--腫瘤的研究。中央臺記者報道。

責編:朱亞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