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事情,按理應該早被遺忘了:忘在過往的風裏,忘在走過的旅途中……。
無雪的冬季,有時回憶並不會因為零下而聚結成冰。相反會堆積在冰層的表面,陽光下一點一滴地融化開來糾纏着自己:那些遠去了的人與事,讓我了解到快樂與痛苦始終並存;旅行時自己應該學會寬容……。
02年的時候,去了尼泊爾,這是個信奉佛教的國度。相對來説,比較落後,國民收入基本上是依賴於旅游業和傳統的手工業。所以無論我是在稍稍繁華的加都還是偏僻的藍庇尼,見到的人們都非常友善,語言不通,可以用一個表情來替代,那就是“微笑”。是的,陌生的國度陌生的地方,不説話時你會用微笑就可以了。
可是,乞討者會怎樣看待你的微笑?
面對乞討者,以前一直儘量避而遠之,不是不願“施捨”,而是辨不清真偽。給了真的,你會幫助了他,給了假的,那你也許會“培養”了一個不勞而獲的新人。
01年第一次去拉薩,備了不少零鈔,一是要放在寺廟中的佛像前,“許願”用的;二就是為行乞人準備的。
靠大昭寺正門附近,那是轉經祈福人的天堂,可也是“乞討者”們的天堂,給一個孩子錢時,很快就有許多不知道從哪鑽出來的孩子把我圍攏起來,不是伸手,而是抱住腿、牽扯我的衣角……。無論自己怎樣微笑擺手,此刻都沒有用處,只好再掏了事。
其實我知道,這不關孩子們的事。後來去八廓街時,就沒再帶上零鈔了,我想:為那些單純而無辜的孩子,也為不寬裕的自己。而且在陌生的地方被人“糾纏”着不是件快樂的事。
可是,在加德滿都發生的那件事卻讓我後悔至今……。
住宿的旅店是加都最熱鬧的塔美爾區,這是個旅游者聚居的區域,這裡商鋪林立,被當地人認為是“富人區”,所以也引來了不少乞討的人。記得大概是在第二天,午後,從旅店出來剛轉過一個街口,一位用布兜把孩子紮在背上的婦女忽然從街對面衝過來攔住我,接着一雙手伸到了我的面前,愣了一下,才明白自己遇到了乞討者。看著又黑又瘦弱的婦人和背上的孩子,我下意識的摸了下口袋,這才發現身上沒帶零錢。於是,我微笑着對她擺了擺手,見我轉身要離開。婦人卻牽了一下我的衣服,用手指指背上的孩子,嘴巴裏蹦出的英文單詞我聽懂了,原來孩子要喝水,請我幫她給孩子買一瓶礦泉水。不遠處就有一家小超市,透過玻璃櫥窗,貨架上疊放的礦泉水瓶隱約可見。剛有了去買水的衝動,卻瞥見超市門口幾個半蹲半坐的乞討者在向這邊張望,我心中突然有種緊張的感覺,便不再微笑着拒絕了她,然後快步地離開了……。
晚上,躺在旅館的床上,我在想午後發生的那幾分鐘的事情,想那乞討的婦人,想她背上孩子的眼神……。覺得總有些不安和羞愧,此刻,自己仿佛變成了個乞討者……在這個與佛祖相伴的國家裏,向那位母親和孩子,去乞求一份寬容……。
不懂異國的乞討者是為何而向路人乞討的,窮困還是懶惰……,可能一樣,有真有假。如果是假的,我會心安理得地繼續旅行。但如果是真的……
後來,我又去了幾次那個街口,陽光下,卻再沒看見婦人和她背上背着的孩子……。
一八七八年的屠格涅夫在他的《乞丐》一文中這樣寫到:
“……我隨身什麼東西也沒有帶。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來的手,微微擺動着和抖顫着。
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只骯髒的、發抖的手……。“請別見怪,兄弟;我什麼也沒有帶,兄弟。……”
……
屠格涅夫什麼也沒帶,卻伸出了雙手去握住乞討者的手;我帶了錢,卻因為自己的擔心而連微笑也沒有堅持到最後。
尼泊爾,有可能會再去,但留給自己的忐忑與不安卻很難有機會去彌補了……。
感謝上蒼,沒讓自己淪為乞丐。而乞討者們會埋怨誰呢?埋怨上蒼的不公還是被乞者的不寬容?……
歲月滄桑,沒有生靈可以永恒。“流浪”也許是乞討者和旅行者之間一個共性的字眼,缺少的只是相互寬容。
旅行,還會繼續,但自己真的該學會寬容……。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fsss】或CCTV.com國家地理論壇版主信箱。
責編: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