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心無羈絆遊龔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5日 14:43 來源:CCTV.com

  一、緣由

  知道龔灘就要消失是在去年,那也是第一次知道龔灘這個古鎮,那個時候,並未引起很大的興趣。今年春天,看了有關龔灘的一些圖片,被其美麗的小青瓦屋頂、石板石梯及烏江的綠色所吸引,所以一心想要去看一看,於是,在暑假裏沒能成行之後,國慶,來到了龔灘。

  龔灘位於重慶酉陽西部,與貴州隔河相望,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懸崖陡峭,在當年,唯一可以與外界聯絡的就是烏江,而烏江水流湍急,龔灘是烏江流域上的著名險灘之一。有險灘有懸崖的地方自然就有美麗的風景,也許當年建龔灘的時候就是看中了風景吧。

  為什麼要取名為龔灘呢?自己以為是因為姓龔的人特別多的緣故,結果其中説法之一也是這麼説的,不但姓龔的人多而且還是望族,再則因為烏江水流湍急,據説明朝的時候,酉陽山洪暴發,鳳凰山垮岩,堵塞烏江河道而形成陡灘。所以最早的時候龔灘叫做“龔湍”,慢慢地就逐漸演變成了“龔灘”。 

  另外還有一種説法有著神秘的色彩,就是把龔字拆開,是龍和共,龔灘就是由大小兩條龍共同開鑿而成的,這一説法讓龔灘無端添了一份神話中的任意想象,自己倒是喜歡的。

  走之前查過一些攻略,無奈去的人不多,攻略太少,只知道從酉陽去路會好走些。

  一路高速公路到達涪陵,涪陵到龔灘除彭水那一段外,都是平整的柏油路,一路幾乎沒有坎坷。不知道龔灘是否已然變成炒作的對象,到達後才知道,自己的擔心是早了點。其實,龔灘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曉,這點,似乎也是飄獵奇的原因之一,在它消失之前去看看、走走,算是滿足一下好奇之心吧。

  到達龔灘的時候是近黃昏,不過,那個時候沒有夕陽,夕陽到雲層後去睡覺了,這也不要緊,有烏江的水流濤聲、有古鎮青石板上的嗒嗒聲就很美妙了。

  二、走過風雨飄搖的古鎮


  頭晚到達龔灘時很想去住住吊腳樓的客棧,無奈打聽了兩家都沒有停車處,只好住進了龔灘唯一的一家賓館:龔灘賓館,而在明年搬遷時,龔灘賓館將是第一個搬遷。

  賓館坐落在烏江邊(其實,整個龔灘都坐落在烏江邊上),在龔灘鎮的盡頭。要了一間窗戶朝向東邊的房間,為的是想看日出,可惜天公不作美,兩個清晨都沒有看到日出,看到的是清晨的靜謐及嗅到桂花撲鼻的芬芳。

  早晨7點從賓館出發,應昨晚吃晚飯的那家店主之邀去吃早餐,也為看看龔灘的早晨。龔灘的早晨是清靜的,遊客不多,可以説很少,主人們有的還在酣睡,店門緊閉著,有的早起,店門大開,讓人感覺一絲廚房的溫暖。

  龔灘沒有遍佈的酒吧咖啡館,一切都和中國所有非旅遊點古鎮一樣,祥和寧靜,雖然去龔灘並不為尋找所謂的從喧囂城市出去尋找那種別樣的寧靜,但那份樸實著實讓人歡喜。

  古鎮的建築以土家族吊腳樓為主,都是有著淳淳古意的木屋,而每一處建築又都各有自己的特色,有的青瓦飛檐,屋角有不算精美但一樣漂亮的雕刻裝飾,有的如北方四合院。建在江邊懸崖旁的以十多米長的數十根大圓木作為房屋支撐,從下往上看,有空中樓閣的險要。

  公路就是龔灘的新街,靠山一邊大都是新房,靠水一邊就是龔灘古鎮了。老街長2.5公里,呈S形,一條青石板路貫穿其中。看似一條街,卻是由新華街、勝利街、解放街三條街組成,這些關於古鎮一些資料都是帶我們遊覽烏江百里畫廊的導遊告訴我們的。她算是兼職導遊吧,17歲,在讀職業高中高二了,計算機專業,每到節假日及休息日就帶團,主要是帶團遊百里畫廊,是個不錯的好姑娘。

  龔灘是重慶西部的水路咽喉,南來北往的商旅都會在此打尖住店,在龔灘最繁華的時候這裡的碼頭每天有一兩千商人來往,而現在,即便是國慶,遊客也不會超過五百。

  龔灘有上碼頭和下碼頭,當年鹽商鼎盛,新華街就是龔灘最富有的一條街,曾經儲存鹽的倉庫半邊倉依然保存著,半邊倉是因是由人字形的一半建造而得名,看來看去似乎沒看明白,如今,鹽倉也已是緊閉其門了。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行也有行規,最早的鹽商規定《永定成規》刻在石板上立在龔灘,雖然字跡有些不清楚、有些斑駁,但依稀能見此成規對鹽價及搬運工費的規定。

  與所見的所有古鎮一樣,龔灘一樣也挂著紅紅的燈籠,不過,與其他古鎮不同的是,在龔灘,不叫燈籠而叫檐燈。檐燈有兩個作用,其一是方便路人,在漆黑的夜裏照亮道路,溫暖心房,其二是辟邪驅邪、永葆平安的意思。喜歡這種叫法,古樸真實溫暖,還有著一種將要成為傳説的感覺,這種感覺還有些帶著些許沾沾自喜的味道。

  古鎮上的橋不只兩座,但有兩座橋很特別,一座是過橋不見橋,因路面和橋面一列的青石板相通,走上去時渾然不覺是走在橋上。另一座就是(其實是兩座,但人們已經習慣稱之為一座了)鴛鴦橋,也叫夫妻橋,還叫姐妹橋,無論哪種稱呼,嚮往卻是相同的:和睦、真誠和真心。


  天然形成的鯉魚跳龍門是一塊魚形的石頭,鑲嵌在道路邊的石壁中,猶如一條正在側身躍龍門的鯉魚,靠河吃飯的龔灘人固執的認為那是河神的化身,是可以庇護船隻出行的,所以這條鯉魚受到了當地人的信奉,很多要駕船出行的人都會到這裡祈求一路順風。所以在導遊解説完後大都虔誠地摸了摸魚嘴,看來大家都相信這是一條有靈性的石魚。  

  曾經聽冉雲飛冉老師説過他是龔灘人,於是在冉家院子打聽,當時就一個主人在,他説不知道,也許冉老師不是這家人吧。當繼續閒逛後才知道,還有一個冉家朝門,而朝門是老爺子的意思。

  冉家朝門外觀樸實中可見當年的豪氣,不愧為土司家業,與大嬸交談中可看出她的失落與無奈心境及其驕傲。而冉家院子,門不大,窄窄的兩扇門進,挂著紅紅的燈籠及黃燦燦的玉米棒子,很漂亮。進了大門後,院子很小,也只有兩間屋子,墻上挂滿了雕花木窗及一些飾品,還有一台手推石磨,看似漂亮,但給人一種純粹招攬客人的做作感覺。

  古鎮上面最氣派的建築應該算是西秦會館了,會館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是龔灘人祈福,看戲的地方。雖然高高的院墻、森嚴的大門以及還能見其精美的檐角雕刻都已經破敗著,但依然能看出過去的氣派。時間的流逝最無情看來是個道理,門上有著“為人民服務”的橫匾,石雕的門聯也已經被鑿掉,只剩下傷疤一般的窟窿。樓梯殘破不全佈滿塵埃,另人安慰的是依稀可辨上面曾經富貴的紅漆。戲臺上的墻壁上還有精美的觀音菩薩壁畫,觀音的神態還是如同當年一樣安詳,雖然也是灰塵佈滿。  

  從新街到老街有很多入口,而每個入口都由石梯而連,石梯、石板似乎成了一種標誌,一種古鎮的標誌。

  走在這有著1700多年曆史的龔灘古鎮的勝利街,看著碎碎的石板,以為是年代久遠、負載過重的緣故,卻不料是1969年10月9日的一場大火所致,大火是因一位鎮民在家燒燬信件而無心引起的,當時風大而無法撲滅,燃燒了三天三夜,燒了所有的木屋,現在這些房屋都是1969年在灰燼中重建起來的。石板燒裂了,至今依然碎碎的,難怪有種心碎的感覺,難怪看到那些木屋與小青瓦會感覺是那麼的美麗。

  經歷了火與風雨的飄搖,古鎮依然是美麗的,據船老闆娘所説,雖然還不曾有搬遷賠償的具體文件,但會依樣重新建造一個龔灘古鎮,也就是説,人們的左鄰右舍不會變,不知道,人們的感覺會不會變?

  離開龔灘的時候,特意再次去看了看屋頂,很想看看有著四合院的屋頂,無奈走遍了新街所有能去的視角點,總也不能看全,只好用他的話來安慰自己:能看全的是把相機捆綁在樹上拍的。

  那些小青瓦的屋頂、那綠色的烏江水,典型的、吸引自己的畫面,當站在最後一個能見此畫面處,多呆了幾分鐘,似有一種從此就不再的感覺,而也正是再不見了,明年,這裡就是平湖一潭了,所有這些屋頂將浸泡在烏江水裏,但願,成為標本永駐水下。

  三、有驚無險百里畫廊

  遊覽百里畫廊的起點在龔灘的上碼頭,半程遊覽止于百年廊橋,全程則止于神女峰,我們因有遊客要去萬木搭車,所以就已全程票價遊覽了神女峰至萬木一段。雖然那一段並無所謂的景點,也耽誤了一些時間,但多一程水路則多感受了一下烏江的波濤,多感受了一下心靈的寂靜,也不錯,下船時還真喜歡。

  百里畫廊全程長60公里,途經荔枝峽、鸚鵡峽、鹽井峽三個峽谷、十八個灘,當地人又叫十八子,其中最險的一個灘就是土沱灘,也就是土沱子。

  在龔灘,似乎都是夫婦二人開船,遊覽途中所見幾條打魚小船都是夫婦二人,看著就很溫馨,似有桃源意味。我們所搭乘的插也是夫婦二人開船,夫婦倆都很精瘦、黝黑,不過看起來,老闆娘比老闆更精明能幹。

  大家一路出門在外,往往遇事時會體現出人性可愛的一面,經過這次的過險灘,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可愛。

  到達土沱灘時,因水退的緣故,船不易過去,老闆娘請四位船上屬重量級人物留船上幫忙及三對母子留下外,其餘人下船走縴道以減輕重量,船過灘後再上船。


  習慣出門的時候帶一雙旅遊鞋,穿一雙皮鞋走,因為不爬山不走遠路,所以遊百里畫廊時穿著高跟皮鞋上了船,也就因這雙皮鞋被留在了船上,當時已經下船到岸上,老闆娘看見了,説高跟鞋不好走縴道會摔跤,讓飄上船,所以才見識了縴夫拉縴及感受了船上的心驚肉跳和興奮,後來才想起《縴夫的愛》那首歌,想來想去,在那麼一個緊張氛圍中有如此浪漫情懷,真了不起。

  過灘後與導遊交談才知道,龔灘古鎮之所以是西南地區保存最完好吊腳樓群落,烏江的險惡起了很大的作用。從前要進入龔灘,涪陵是必經之路,而這段路河水湍急,江面下礁石很多,行船非常危險,稍不注意,就會撞上礁石,湍急的江水瞬間就會將人和船拖入了水底,因此以前的船隻只有搬灘。所謂搬灘,就是將貨物從船上卸下來,從陸地上搬運到上遊或下游,船過險要處再裝上船,到了碼頭靠岸,還得靠一個巨大的轉盤來拖動纜繩,一次至少需要80人同時象推磨一樣的推動轉盤才能使船順利靠岸,所以過去在龔灘最重要的職業之一就是縴夫。如今古鎮上最後一個縴夫叫冉啟才,60多歲了,他從16歲便開始拉縴,遺憾的是我們去拜訪時他不在家。

  過灘開始,船老闆在駕駛室裏掌舵加油,老闆娘帶著四位壯漢站在船頭,三位母親抱著孩子在船艙裏,餘下一個飄拿著相機站在船頭與船艙交界處,一腳踏在船頭、一腳踏在船艙的梯子上。浪高落差有一米高、油門加大時發動機發出的轟鳴也加大,老闆娘&&在船頭跳躍著用力下壓,很有節奏地一下一下的,看水則有快速前進的感覺,而看岸上的怪石則船無絲毫前進。無奈,幾分鐘後,如老闆娘所説,鞋都跳破了還是過不去。看他們五個氣喘吁吁的樣子,心裏的緊張還沒消除,也不知照片是虛了還是拍歪了,總之那個時候是無力去回放照片了。

  由於土沱灘沒手機信號,不能指望于龔灘的人前來相助,只好將船開到對岸去,老闆娘去請貴州的朋友來幫忙。龔灘對面屬於貴州地界,分界並不以烏江河心為界,而是以龔灘大橋為界,龔灘大橋上遊屬貴州管轄,下游則屬於重慶管轄範圍,還好的是,土沱灘不遠處有貴州縴夫居住。

  請來的四位縴夫清一色的精瘦黝黑,赤裸著的上身透著一股力量,他們都是自小與烏江打交道的人。老闆娘個子瘦小,看著她麻利地安排著人員及扔繩索出船,忽然好佩服她的勇敢與能幹,她小小的身軀竟如此有力量。我們船上的小夥子不少,但老闆娘説他們不會拉縴、不會用力也就是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用力、也不會接繩,怕失手摔跤受傷,所以才請來縴夫來。從來沒見識過拉縴,這次在百里畫廊真真切切地見識了拉縴。

  船發動機的轟鳴、烏江的濤聲及感覺到的抖動和船的左右傾斜無不讓人繃著弦,不過,這應該不算困難的拉縴,因為沒聽到縴夫的吼聲。

  老闆娘扔出粗粗的繩索縴夫開始拉縴時,老闆娘與小夥子們再次跳躍著用力下壓船頭已以助過灘。終於過灘後,大家歡呼,是那種共同經歷了困難的歡呼。揮手告別縴夫的時候帶著的是感動與感謝。

  老闆娘説如果水沒有退,應該能過的,誰料一夜之間就退水二、三十厘米高,岸邊岩石上還有水位的痕跡,到了枯水季節,過灘就更不易了。

  看著兩岸秀美的景色與漂亮的岩石,心想,那一險灘,無疑是一個漂亮的插曲了。

  四、清寂無聲清泉鄉

  到達清泉鄉,導遊説有兩個景點,一是中華第一大石磨,二是百年廊橋,飄覺得還應該有第三,即清泉鄉老街。大石磨和廊橋相隔也就數十米遠,在船上能見廊橋但不能見大石磨。


  石磨直徑兩米左右大小,第一次見如此大的石磨,以前以水的力量推動,可是現在水流已經瘦弱,石磨僅僅起著觀賞與回憶的作用了。石磨邊的水倒是漂亮得讓人心疼,翡翠般惹人愛。

  與石磨咫尺般距離的廊橋靜靜地挺立著,當地人也稱之為回龍橋的百年廊橋是無釘廊橋,整座橋沒用一顆鐵釘或螺絲。廊橋檐口分為兩層,中間以木柱支撐,造型不是很華麗但很實在,有種厚重的感覺,橋內可以休息、可以避風避雨。

  水電站修建成功後,清泉鄉依然也會消失,走在清泉老街上,看到幾家做掛麵的,也許,清泉鄉的掛麵很好吃吧,想想也是,定有甘甜的清泉了,否則怎麼會是清泉鄉?那粗粗細細的掛麵晾曬在樹下屋邊,以青山為背景,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呢。

  清泉鄉的寂寥有些出乎意料,心想既然百里畫廊聞名的中華第一大石磨和百年廊橋均在此,至少,該如龔灘雖不熱鬧但生機盎然。

  老街不長,也就幾分鐘的路程,街上人丁稀少,或許,出去做事遊玩了,再或許,是在家裏休息,除了我們這一船二十多人的遊客,再無其他遊客。連店舖都少得可憐,這個時候想起來,似乎只有一家而且貨物不多。本想買方便麵來充饑,卻在幾個遊客購買後沒有了,幸好昨晚聽導遊説全程至少需6小時,無飯店,所以帶了餅乾和牛肉乾,否則就會空腹一天了。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在清泉鄉,用一元錢豐收了一個柚子,酸酸甜甜,正是自己喜歡的味道。給酸加點甜、給甜來點酸,奧秘與快樂是吃出來了。有了柚子,午餐就雖談不上豐盛但也營養齊全了,餅乾有澱粉、牛肉乾有脂肪和蛋白質、柚子有維生素,自樂自地就走過了清泉鄉,吃過了午餐。

  一位八十四歲的老婆婆坐在街邊曬太陽,雖然太陽躲在雲層背後的時間多些,不過看起來,在白天,老人家以天為天花板的時間多些。活了大半輩子,忽地就這麼搬離,不知道,老人心裏會不會有些惆悵與難過,只知道,小孩子的無憂。在小孩子眼裏,世界可能是這樣的吧:無論世界怎麼變化,有光陰夠我拋灑、有花樣夠我玩耍就是最美的世界。

  趕集的日子肯定是熱鬧的,這點是從幾個櫃臺上推理出來的。看見三個木制櫃臺並排在窗戶外,在這條街上,這三個櫃臺是最漂亮的櫃臺,光亮鮮明以顯出歲月的久遠。最初是看了半天不明就裏,一問才知道是趕集時用的櫃臺,平時不用,趕集的時候就排上大用場了。

  而那位正在擇摘紅紅辣椒的大嬸樂呵呵的樣子讓自己忽然有些內疚:寂寥還是熱鬧與外人有什麼相干,自己樂呵呵的過日子不就是最美的生活嗎?

  因為就要消失、因為就要不再,來看看、來走走,沒有惆悵雖然捨不得,沒有難過雖然失去不再,有的東西,譬如淳樸與真摯永遠都不會消失。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相關鏈結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