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安飛往烏魯木齊,三個小時的航程覺得很漫長,也許是因為有了心裏的那份迫切吧。尤其是當看到窗外懸着影影綽綽的雪山時,更是急迫地想快點撩開維吾爾姑娘的面紗。
晴朗的夏季,烏魯木齊的天氣仍比西安爽快得多,在我們感嘆了一番藍天上的朵朵白雲後,就開始目不轉睛地在街上尋找大眼睛、高鼻梁的維族同胞。如果在烏市想看到這一“風景”還得用“尋找”一詞的話,那麼在接下來我們要前往的第一站——吐魯番,就是盡情欣賞了。
一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給我這八月疆行吐魯番填滿了渴望,雖説在大家面前收斂了許多,可我還是禁不住地咽着口水。從烏市街面大小板車上推着的葡萄,都可以想象得出吐魯番會是一番怎樣熱鬧的景象。
記得小學課文裏學過一篇“葡萄溝”,大概這是給我最早的一次關於吐魯番的科普教育了。那個時候就嚮往着能在葡萄架下由着性子地摘、盡着肚皮地吃。而如今真的立在架下了,望著滿眼的瑪瑙串兒,卻又捨不得動手了。每一串都水靈靈地精神,或是低垂在頭頂或是悠蕩在肩旁,誘惑着從葡萄駕下經過的人們。
第一次進入葡萄幹涼房,這才知道了自己喜愛的葡萄幹是如何炮製出來的。陽光由鏤空的磚墻投射進來,在挂起的葡萄涼架上形成行行光斑。此時的葡萄顯得更加透明、更加香甜。沒有時間和耐心守在這裡看到葡萄風乾的全過程了,於是只能想象着秋後的收穫。
偷偷溜進農家後院,滿地填滿葡萄的籮筐在中央堆放着,大概這樣的場景在吐魯番人看來很平常,如同我們在自己農家小院裏發現一小撮麥垛吧。這裡的孩子對游客的闖入並不稀奇,院裏的葡萄架下就有鋪了毯子的床,看得出是經過精心佈置的“農家樂”。歡快的維吾爾族音樂和歌聲,成了招攬客人最好的招牌。
聽説吐魯番最有名氣的就是馬奶子和無核白兩種葡萄,而這兩種葡萄顏色都是翠綠或者其中透着奶白,混在滿架的綠色葡萄葉兒中,顯得單調了許多。而這裡維吾爾族人艷麗的服飾,成了必不可少的點綴。無論是風塵僕僕駕着驢車趕路的,還是鋪上花毯席地而憩的,有着看不夠的艷麗。
吐魯番這個地方據説有“四最”,除了最想品嘗到的“葡萄最甜”外,最怕感覺到的就是“氣候最熱”。我們到達吐魯番的這天,氣溫大約三十七八度,即使車外有甜蜜的葡萄和維吾爾姑娘,我們也不太情願走出充滿空調的汽車。可是當地的朋友卻説,我們是擇了一個好日子來吐魯番的,這對於吐魯番人來説,已經是在夏季裏很涼爽的一天了。
如果追究起吐魯番的熱,就會引出一段婦孺皆知的神話故事——《西游記》,在我們中國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孫猴兒是如何用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的。可事實中通體呈紅色的這一段山脈,卻安靜地背負着千年來的“罪名”,它何嘗不是恨透了這裡的乾旱與酷熱呢?又何嘗不想蒼天賜降甘霖為自己披綠呢?
除了雨水之外,吐魯番的水並不算少了,因為在見到坎兒井後,你就會相信滿架水靈靈的葡萄,的確是從這片年均降水量僅有16毫米的地方生長出的了。捧一把清涼的天山雪水,所剩的只有驚嘆坎兒井工程的浩瀚了。本以為在三秦大地上,老祖先們留下的東西太多太豐厚。可是看看四通八達的坎兒井,不覺有些慚愧。同是為後輩留下的遺産,坎兒井除了瞻觀外,實用的價值不可估量,甚至到了科技水平如此發達的今天,仍有不少的人繼續着這段造福萬代的偉大工程。
新疆這片土地上的祖先似乎要比我們內地的祖先們神秘得多。也許是因為地理與氣候的影響,也是許是因為宗教與風俗的崇尚,古老的遺跡會以抽象的手法來講述曾經發生過的故事。高昌故城如此,交河故城如此,可能無數的古代城池、甚至早已無法考證的舊時文明,都在歲月的殘蝕中漸漸地被抹平。一面豁然而立的土坯上,留不下古老王朝的半點文字,卻能給今人留下無邊的揣摩和想象。
進疆小貼士:
1、新疆的航空業比較發達,可能是因為它至內地太遙遠了。南航的服務還不錯,在新疆的起起落落裏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機上的用餐肯定都是清真的,小食品也肯定是當地特色的乾果。
2、八月的新疆水果豐盛,別忘了在這裡要大吃特吃。一是為了飽口服,二是為了彌補因氣候乾燥造成的水分缺乏。
3、烏魯木齊到吐魯番有570公里,駕車一路高速,四小時左右可以到達。途中會經過壯觀的風車陣和著名的達坂城。
4、葡萄溝景區內的葡萄並不便宜,對種類繁多的葡萄稍加品味,就可以吃個半飽了。路邊或者農家出售的葡萄要比內地便宜一半以上,雖然不易攜帶,可是仍然被認為是來疆必帶回的旅游特色禮品。
5、飛機進疆一路上,可以感受到地面由蔥鬱良田變漸漸變為荒漠戈壁的過程,當一段雪山和一片綠洲突然呈現在眼前時,可以感受到心底的歡娛。如果有足夠的精力、體力和心情的話,不防乘火車進疆,那段與無邊無際戈壁灘相峙的日子,簡直是對心靈的焦灼。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