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這個在蒙古語中的“優美的牧場”,幾百年前這個裏還是遊牧民們的草場,
可今天它已成了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一個城市。這裡還是亞洲大陸均衡的地理中心。
從新疆最北的喀那斯來到了這個中心,來到了這個已被許多人稱為"混血城市"的地方。
烏魯木齊位於天山中段北麓、準葛爾盆地的南緣。
古絲綢之路的新北道從這裡必經。
東西方的中華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歐美文化在這裡撞擊。
為了絲路北道的安全,西漢政府設立了西域都護府。唐朝,西域重鎮輪臺亦設在烏魯木齊附近,
明朝蒙古厄魯特部又在烏魯木齊修築了城堡。清朝對烏魯木齊進行了三次擴建。
乾隆皇帝曾賜名"迪化"。迪化沿用了近兩百年。
清代紀曉嵐有詩:"到處歌樓到處花"、"酒肆錯茶園,不異中華里"等。
47個民族的兩百多萬人口在這裡和睦的生活。不過漢族還是這裡絕對的主體。
--到烏市
走出了碾子溝車站,痛心於遺漏一顆狼牙和一把鷂頭小刀在班車上。
自然不會選擇海德、銀都,假日這些大酒店。
一夜的車程後,也就在國慶的前一天,住進了16元還包早餐的棉麻賓館。
斜對面可就是烏魯木齊最有名的"五一夜市"了。
節日前的烏市相對是寂靜的,進疆的遊客們也許都還在自己的路上。
也許烏市可以是我躲避人潮的一個好地方。
跟著中學生找到了不遠的網吧,也知道了明天人民廣場也會著升國旗的儀式。
--國旗升起
天快亮了,我們的十一也來到了。
爬起來去趕最早的班車。節日期間公車的早班也提前了半個小時。
車上僅有的兩個小姑娘也是去看升旗的。
香港回歸,澳門回歸,新世紀新千年,此後會好象已有很久沒有專門守候國旗升起的一刻了。
很好找,人最多的地方一定是那人民廣場。
有組織的小學生,列好隊伍的軍人,架上攝像機的記者,等候的各級官員。
還有更多的中學生,青年,中年,老年,男人和女人們等候了在那裏。
時區的原因,這裡八點零六分國旗將升起去迎候第一抹陽光。
可好多的人卻是在早晨五六點就來了,那時除了步行,騎車就只有打的了。
武警戰士們的方陣此時真可謂橫平豎直般的筆挺。
好不容易才擠進去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個視線很好的位置。
耐心的等待,時針指過了八點,軍樂聲想起,國旗護衛隊威武高大的隊員們列隊在軍樂中走了過來。
旗手雙手捧著國旗,護旗手們正步後持槍矗立。
所有的人都嚴肅地站直了。等候最激動的一刻。
軍樂隊終於奏響雄壯的國歌,幾千人的廣場上除了回蕩的國歌聲就剩下了莊嚴的寂靜。
旗手轉起了旗桿下的繩子。鮮紅的五星國旗在慢慢的升起。
聽得見相機快門的咔咔聲,看得見相機閃光燈的白光。
國歌聲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隨著那面國旗而凝視而挪移。
也許此時我們可以體會到作為一個普通中國人的莊嚴和自豪。
此時也可以看到我們凝聚起的激昂和振奮。
國歌快節奏的連奏三遍,在樂聲終止的一刻國旗也飄揚到了旗桿的最高處。
與國旗相對的就是廣場上高高的白色紀念碑。
--簡單印象
烏市的網吧好多,甚至在住處周圍就找到了十多家。
兩元每小時的價格對於想在路上敲打些記憶的我來説,絕對也是一個值得呆下去的理由。
烏市是很繁華的,尤其是你坐車走到西門,南門這些地方的時候。
富麗的酒店,多色的商場,熙攘的人流,大小的車輛,絕對不遜色于西部的任一座大都市。
在節日中它更是多了幾分嫵媚。
引用一段對混血城市的解釋:
“混在她的多麼民族構成,混在她的移民特徵,混在她的風格和個性,混在她的寬容。”
有點理解了"混血城市"的含義了。
除了語言,在這裡你是無法區分哪個民族和是否原住民的。
這裡有著太多的民族,這裡也有了太多的移民。
這裡有川味的沙鍋串串香,陜西的涼皮肉夾饃,北京的烤鴨,蘭州的拉麵。維族的馕,哈薩克的酸奶。太多的小吃,太多了味道,還有各地的口音。
當然街頭還有許多漂亮加高挑的姑娘。
--走上街頭
推開位於賓館五樓的窗戶,遠處連綿的天山一脈就盡在眼底。
整個城市仿佛被天山所環圍繞,往東可以看見海拔5400多米的博格達峰,遠山上還有一縷白色的雪光。
喜歡晚上走在"五一夜市"的燈光下,頭頂連起的小燈串真如那滿天星一樣。金色的。
街口買馕的人會排起長長的隊,那圓圓的馕上沾滿了密密的芝麻,看起來就一定是香甜的。
烤肉串夾點肥油,再烤上一個加點孜然辣椒粉的馕,或者烤魚烤肝烤排骨烤雞胗。
雖然桑桑柴已被禁用,但地道的烤法下還是好吃。
炒瓜子,炒板栗,炒花生,這裡的炒貨也和乾果一樣的多。
餐後還可以有西瓜,葡萄,梨子,石榴,哈密瓜等水果的選擇。
都不貴,所以選擇和捨棄也就成了一種困難。
烏市街道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在城市中乘車或走路時,除了"北京""克拉瑪依""阿勒泰"這些城市名外。
還可以不斷遇到以"長江""黃河","黑龍江""錢塘江""揚子江""河灘"等來命名的路名。
真是可以感覺到它在近代歷史中不斷融合的味道。
城市內的交通很方便,到四處都有公交巴士可以乘坐,從早到夜幹線車加上中巴的密度很大,等車不會太久,只要準備好零錢投幣就行。
1路和101路公交的營運時間更是到了零時30分,不過晚九時過後就要投1。5元了。
烏市打車起價也只要六元,淩晨回去也沒有見到要加夜時,不過有時街頭會塞車,看著計價器在不斷跳動,還是很緊張的。
道路不是很直不是很寬,交通的隔離和秩序仿佛不是很好,連我在橫過了幾天馬路後才發現原來地下還有人行的通道,只是上面沒有明顯的標誌罷了。
司機駕車的技術很好,不停在路上拐動和穿插。不斷有人和車從四處竄過,真的需要很好的技術。但的士司機卻説中巴司機是最厲害的,連他們都會躲遠點。
城市內的許多地方都挖開了修什麼。烏市的同學和司機都告訴我一個當地總是不能很好的規劃,以至有個順口溜"烏魯木齊是我家,我愛怎挖就怎挖"。
烏市的夜生活也是持續的很晚,也許還是時差的原因吧。
所以到了零時夜市也依舊燈火通明。
已經十月了,白天卻依然有點熱。
--烏市的標誌
到烏市最想去參觀的就是新疆歷史博物館了,那裏可有距今3800多年的"樓蘭美女"(是幹屍呦)。
還有新疆的歷史以及其最名的文物。
可惜偶遇拉薩來的朋友後被告知:博物館維修不開館。去電話諮詢,開館要明年了,無限的失望。
知道紅山可是烏魯木齊的象徵,就像玫瑰花是烏魯木齊的市花一樣。
從碾子溝開始像紅山走去,終於在市中心看到了,看到了紅山。
紅山在古生代還是一個海灣。清代這裡還曾是森林密布的獵場,可今天四圍都已變成了鋼筋水泥的建築。
紅山並不很大,小巧而陡峭,其呈東西走向。
因傳其山頭形如猛虎,而山壁又帶有赤紅色。所以得名“虎頭山”和“紅山嘴”。
紅山與其對面不足千米遠的妖魔山相對峙。烏魯木齊河從山下縱貫南北。
傳説紅山是天池中飛來的一條赤龍,落地後化為山岩,但仍不安分地向雅瑪裏克山爬去。
若兩山一旦合攏,烏魯木齊河被阻斷,城區便將化為澤國。於是,1788年烏魯木齊都統便下令在
兩山頭上各建一座九級磚塔“鎮龍塔”。
紅山頂上之灰塔存留至今。
此外紅山頂上還有一座“遠眺樓”和大雄寶殿。
紅山最高海拔1391米。但與下面河灘路的相對高度卻只有六十多米。紅山夕照是烏市的一景。
但漲到了20元一張的公園門票實在是讓人覺得有點不值。
其實在山下眺望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感覺。
路上去過了新疆最美麗的三大湖,還有西藏雪山下的聖湖。
所以也就不準備再花車費和六十大元的門票去看"天池"了。
天池也是很有名,古稱“瑤池”的天池也是傳説中西王母宴請周穆王之地。
應該屬於高山冰磧湖,但海拔只比紅山高了六百米左右。
被烏市的同學和朋友劃為"沒有見過雪山,牧場和高山冰湖的旅遊者可以去的地方"。
自然我就不再此列了,南山牧場應該比不上哈密的巴裏坤大草原吧。
又一個可以放棄的地方。
人民公園外就有旅遊車可以去的,三人就可以成行。
--清真大寺
在南門就下了車,一條小巷般的建中路進去就是著名的"陜西大寺"。
這裡可是烏內最大的回族清真寺院,據説可容納千人禮拜。
陜西大寺建於清乾隆年間。
與其它清真寺不同,大寺是在1906年由陜西渭河流域一帶的伊斯蘭回民捐資,並按照覺化巷清真寺風格重建的。
陜西大寺是一個鋪著綠色琉璃瓦頂的宮殿式建築,其也是一個中國的傳統磚木結構和阿拉伯裝飾風格相融合的建築。
寺院分大院、大殿,旁廳等部分。
高高的臺階和平臺上,大殿用40根朱紅色的柱子支撐著梁架,高達十余米,一副很宏大雄偉的氣勢。
帶有木雕的大門上挂滿了模範五好清真寺的牌子。
殿前大院寬敞明亮,還種植不少漂亮的花草。
禮拜殿前部也是雕梁畫棟,飛檐獸脊。檐下的鬥拱也呈龍頭式。
磚雕木刻的木格窗做工精美,也展現了歷史和風度。
大殿的後部為樓,樓為重檐式的八角亭,也就是俗稱“望月樓”。
乃阿訇用以觀月和確定齋戒日期,並作呼喚禮拜用的場所。
不是禮拜的時間,寺內很清凈,除去在旁廳做飯的婦女,就只有喳喳的小鳥在大殿檐下鑽來跳去。
門外拐角坐有包著纏頭的乞丐般人物,念著經文,喊著"安拉"似的聲音。對給予施捨著表示謝意的動作也很宗教化,感覺仿佛很虔誠。
一群鴿子從天空飛過。
汗騰格裏寺也位於烏市的南門。
1987年前它也叫南關大清真寺,後來擴建後改用“汗騰格裏”(王中之王的意思)。
清真寺的建築為帶有雙塔的雙層樓式,雙塔很高很醒目。樓下是商鋪,上層是清真寺,樓外的兩側都設有半環形的登樓臺階。大門上還雕畫著有著古蘭經文。
該大寺的伊斯蘭傳統風格十分的強烈,別具風格。
--二道橋
二道橋在烏魯木齊也很有名,幾乎每個旅遊者在行程中都會提及它。
在新疆已經不短的日子了,業已看過了各地的大小巴扎。
唯一好奇的就是比較起來會有更多的特色嗎。
走過了正在重修的青海大寺,東大寺,還有西大寺,一座比一座修有特色。
也許只能用照片來記錄它們的區別吧。
走過了陳舊的"熱比亞"商場,樓上定作土耳其窗簾和民族表演服裝的攤位還是很有特點的。
街頭兩邊都是正在拆建的房屋和尚待完工的大廈。
許多小販就堵在馬路一邊的人行道上,構成了一個人為的服裝和小雜貨走廊。
終於走到了二道橋,卻發現傳説中烏市中最具新疆特色的二道橋巴扎已經成為了歷史。
經過兩年的改擴建工程,國慶前的八月18日一個名為“二道橋旅遊購物市場”的新市場取代了它。
一座大型購物中心式的建築,建築為六層,帶有一點新疆的民族風格,
市場的門外充斥了倒賣二手手機的維族人,很多可都是來歷不明的機子。
走進新的二道橋市場,寬敞明亮和整潔乾淨,據説其提供的攤位超過了2000個。
市場九成左右的經營戶是少數民族的商戶,
但遊人可並不很多,可聽説以前在旅遊旺季這裡的日客流量會達到八萬人。
這裡一到三層為營業賣場,四層是烏市最大的民族歌舞宴會廳,五六層是中央商務區。
代表新疆特色的商品還是很多的,羊蹄和牛皮做的馬鞭,成色不等的玉,或真多假的狼牙,南疆的英吉沙小刀,手工打制的巴基斯坦銅器、圖案複雜的土耳其地毯,古樸的俄羅斯馬燈。
還有果幹,服裝,樂器,花帽,雪蓮,鹿茸,刺繡……。
如果準備要旅遊購物和擅長侃價的話,新二道橋市場到不失為一個便捷的選擇。
只是永遠沒有了那種隨意和濃郁的古老風情。
還是懷念南疆的大巴扎。
--水磨溝
在烏市的網吧敲打完關於伊犁和喀那斯等地的記憶。
丟失的手機卡也在深圳補辦好寄來了。
一週多的日子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座寬厚和充滿了人情味的城市。
臨近出發前還可以到哪呢?
最終選擇了"水磨溝"。
"水磨溝"離烏市只有五公里。
從清乾隆年間這裡就是著名的風景區。歷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來烏魯木齊都到過這裡。
據説這裡在清代也曾經是烏市的鑄鐵場,水磨河上修有水磨而得名。
經過了"沙依巴克區",它在維語是"戈壁灘上的花園"。
從溫泉下了車,據説這裡的溫泉常年在28到30℃,含著等多種元素,對關節炎,皮膚病都有療效,
“香妃出浴”指的就是水磨溝中的溫泉。此外它還可作為礦泉水飲用的。
一個不小心,一個人竟然走過了水磨溝,走到了雪蓮山下,那裏竟然也修了高爾夫球場。
可以看見遠處戴著雪帽的天山。
往回走了三站路才拐進了水磨溝邊。
新修的高大門樓前石獅上所挂的紅布尚未撤去,十一前風景點才正式開業的。
走了進去。
見到了明清紀曉嵐等文人墨客曾流連于這裡時有感而發的詩賦,都刻在了翰文嶺上。
山水中也多出了一種浪漫的氣息。
水磨河蜿蜒北去,水塔山、清泉山、虹橋山、溫泉山佇足聳立,以前這裡都已成了荒山。
幾十萬軍民二十年的努力才讓它再披上了綠裝。
走過了“笑淘亭”、“肖曹亭”、“龍王廟”這些留有不少的傳説的古跡。
走過了建起的賓館,走過了林蔭道,走過了葡萄園。
山坡上有著據説是新疆最大的佛教寺院—-清泉寺,感覺不是很大,但山門下高高的臺階很有味道。
一個人爬到了最高的山上,一片綠色後,越過層層的山巒,遠處的雪山更加的清晰和動人了。
回首整個烏市都盡收眼底。紅山還有一片片的屋宇。
沒有其他遊人打擾的感覺真好。
走下了山,水磨河就從一邊流過,水不大像個小溪,很清澈。
有在水邊拍結婚照的,穿著婚紗的新娘站在水邊,真是漂亮。
一個陳舊的水磨邊,立著關於八仙水磨的傳説,從旱磨溝到八仙再到龍王。自然是無據可考。
好了,在烏市和大學的同學們一起吃過了全聚德烤鴨,喝過了伊犁特區和桑葚貢酒後。
五年沒見的同學又提出了所謂的"笑話",即當年口內同學提到的“是不是騎馬上學?”的奇怪問題。
我是看到了,這座雖然離海洋最遠,雖然地處偏遠的城市,但它也與我們的城市一樣在飛速的發展。
它是美麗和多色彩的。
十個日夜過去了,而我也該走了。
(自由感覺草于新疆哈密)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