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在孩子選擇專業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未來的就業問題。為此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田玲副教授對北京和香港的人才市場做了一份調查。可以看到,招聘單位對本科生的人際交往等非智力因素要求較高。“我們對這些數據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就是社會是需要具有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人。那麼從我們院校對學生的評判來考慮,我覺得我們高等學校更應該培養這種寬口徑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大學的人才培養是否能夠適應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呢?這是田教授對北京工業大學及首都師範大學專業分佈情況做的分類比較圖:“從這個學校的名稱上我們家長可能都會以為是有針對性的就是可能只是工科人才或者只是師範人才,但是它們都在發生變化。師範院校現在培養的非師範類的人才已經是超過了師範類人才,還有就是工科院校它非工科的這種專業的話呢,已經是大幅度上升。”
由此可見大學發展的一個趨勢是它的綜合性。教育發展的規律也是它的綜合性。對此田教授對考生選擇專業提出了她的看法:“每一個學生的話呢,每一個孩子,他們報專業以後的話呢,其實這個不一定是他們一生所從事的專業。也就是説,學校裏的專業和社會上的行業它不是完全對應的。”調查資料顯示20年以後還在做原來專業的人只有20%,所以專業不等於職業。過去一個專業定終身的觀念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學生在學校階段主要是打好基礎,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選上滿意的你可以高興,但是選上不滿意的,你也不一定特別的焦慮,有壓力,後邊有很多機會可以從新調整。專家建議:考生選擇專業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興趣特點,個性愛好,以及未來的職業取向。同時最好和國家社會的需求相結合。其次考生上大學後,如果沒有學到自己理想的專業,還可以通過輔修,考研深造等方法,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市場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責編: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