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見到常人見不到的美。古老民居因歲月風雨侵蝕,留下道道斑駁漏痕。如同久遠年代青銅器上的銅綠,有着使人擊節讚嘆之美。為此,畫家常常在一堵殘垣,一塊古磚石前駐足留連。 ———傅家寶
【傅家寶個人簡介】
傅家寶,祖籍江蘇,1944年9月生於上海。1961年入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學習,1965年畢業就職於北京自然博物館。歷任北京書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幹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協北京分會理事兼創作展覽部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協副秘書長、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美協理事等職。
傅先生擅書法,真、草、隸、篆皆能,尤以狂草、漢簡著世。1979年與范曾、劉炳森等發起成立“北京書法學研究會”1980年發起組織了“全國第一屆書法和篆刻展”,為我國現代書壇發起人之一。其書法作品參加國內外大展達百次之多,曾入選全國第一、二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一、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等,並曾獲得國際大賽銀盃獎及全國、北京市一等獎、草書對聯全國一等獎。
他的繪畫以山水、花鳥見長,作品有《南湖》、《戒臺寺奇松》等,曾入選第八、九屆全國美展,全國第一屆山水畫展,並被首都博物館、中南海等收藏。出版有《傅家寶國畫作品選集》、《國畫小品技法》、《傅家寶書畫集》。1987年於廣東韶關舉辦個人書畫展。1999年澳門回歸之際,他應何厚鏵先生之邀,組織全國99位畫家創作了由江澤民主席題辭的《江山萬里圖》長卷,獲中國文聯“萬里采風”貢獻獎、第二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現由澳門行政特區保存。
傅家寶先生齋號“汲錦齋”,意在“汲取世上一切美好”。
【傅家寶言論】中國畫是一個開放的體系
中國畫分派古已有之,派別的形成是受社會條件影響的。古代,沒有照相技術,畫人物時必須準確才行,所以古人的摹寫能力遠比今人強;再比如,在畫技上,人物畫有一定難度,畫家要善於把握人物造型和人體比例,山水畫不一樣,更能表現中國人所講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更能表現氣勢。宋人的山水畫就很突出,他們多是先實景寫生,在此基礎上再加工,對大自然有着自己的感悟。
中國畫講究技巧高度純熟,一筆下去濃墨淡濕,不可改變,從藝術技巧的難度上來説要比西洋畫高。一個畫家精力總是有限的,若想把一個畫種畫精,就要專攻,它並不會影響一個畫家的藝術功力,更無法影響藝術的發展方向。
古代是一個封閉的社會,畫家與外界沒有太多的交往,文人們的交流就是偶爾聚在一起搞個雅集。近代,油畫進入我國,一些畫家到西方學習帶回的西方文化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對繪畫的欣賞習慣。
畫家所處的社會地位、時代背景與他的繪畫藝術緊密相連,從而使繪畫內容不同。在當前這個包容的文化氛圍裏,各種流派、各種風格都存在,這對藝術技巧的提高也會有很大幫助,相當一部分畫家把西方繪畫手法與中國畫藝術相結合起來,色彩、技法、構圖均與傳統國畫大不一樣。(記者 張俊華)
責編:王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