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主題: 三論建設新農村不需要“樣本”----小崗村之我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8:00 來源:CCTV.com

  近一時期,論壇上出現了津津樂道南街村的同時,筆鋒往往一轉,矛頭指向了小崗村,説小崗村有兩個“沒影子”:第一,拖拉機紛紛當廢銅爛鐵賣了;第二,全村426個人,掰著手指算出了7個大學生。當年第一個在“生死簿”上按手印的嚴金昌,最小的兒子一過完年,也終於憋不住,跟著進城打工去了。至此,嚴金昌家裏,除了老的,就是小的。村長的父親嚴俊昌在尋思:大家都進城打工了,那麼誰來種田?當年全國農村改革第一個吃“螃蟹”的小崗村,似乎淪落到一幅讓人可怕的境地。

  我們應該歷史地、辯證地分析小崗村二十八的進程。

  1978年底,小崗村18戶農民冒著坐牢的危險,在“大包乾協議”上按下了手印。“大包乾”是一個偉大的創舉,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大包乾”如星星之火,第二年就燃遍了近五千萬人口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區。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上,向全國推廣小崗村的經驗,迅速傳遍全國,給中國農村帶來了舉世公認的變化。t從此,中國廣大農民,徹底告別了那個饑餓、半饑餓的歷史。小崗村確實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英雄。:鄧小平對小崗村給予極高的評價:“農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們的信心,我們把農村改革的經驗運用到城市,進行了以城市為重點的全面經濟體制改革。”應該肯定,小崗村偉大貢獻的深遠歷史意義,遠遠超過了華西村和南街村。後人在編寫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對小崗村的偉大貢獻,將抹上重重的一筆。

  為什麼對普通農民的評價,不能象對待一個偉人那樣的評價呢?這使我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城市企業也出現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步鑫生。他原是裁縫師傅出身的服裝廠廠長,首先實行按勞計酬,多勞多得,一時轟動全國。後來,各級領導之中,出現好大喜功,要他擴大經營規模,盲目地上了西裝流水線,這對一個適應家庭作坊的裁縫師傅,顯然很不適應,很快走下坡路,企業最終倒閉,但他的歷史功績還猶在。小崗村後來的變化,雖遠未達到這樣的結局,但歷史的功績是無法抹殺的。

  小崗村不能成為華西村和南街村,這是很正常的,並不值得奇怪,也不需要驚詫。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的教授、博導程漱蘭先生認為,像這樣一個“淮河旁邊缺少資源、封閉落後的小村莊”,難以“像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農村能夠快速發展。”還有,當年擔任生産隊長的嚴俊昌説:“小崗村富不起來,毛病就在於村幹部目光短淺,小富即安,腦子裏缺少發展意識,結果飽了肚子,空了袋子。”誰都知道,中國農民的小農經濟思想根深蒂固,小崗村的農民中普遍存在“床上有被蓋,桌上有酒菜,何必出去找罪受”的説法,代表了全國大多數農民 “小富即安” 的觀念。 不能因為今天的小崗村農民,沒有過上象南街村農民那樣富裕的日子,將扳子打在小崗村的屁股上,這是不公允的。我們不能回避歷史,離開整個國家政策,去評判小崗村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小崗村的領導人,在走訪南街村時,曾經表示將結束土地承包經營制度,重新走回原來的集體經營制度,在一些人眼裏,很快成為傳聞。我認為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應該看到,華西村和南街村決不是靠農業富起來的。中國農業生産,特別是種植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適合集體所有制這种經營體制。採用集體耕作方式,將會遭遇市場經濟不可抗拒的風險。如果這種方式,加上盲目的指令性種植計劃,可能重犯歷史上的錯誤。小崗村明擺著土地資源質量不高,數量不多,交通條件和人力資源受到限制,這是先天不足。發展工業,又是受到資源、市場和資金等限制,更缺少好的&&人,難免有很大的盲目性。盲目攀比和仿傚南街村,是沒有道理的。其實他們應該看到,全世界最發達的農業,還是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發展最好、數量最大的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現在有些出名風光的富裕村,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擁有個性的領導人的過多依賴,領導人的去留,將決定全村農民的命運,暗藏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天津大邱莊禹作敏犯罪判刑之後,出現“人走茶涼”混亂景況,就能説明問題。

  現在農村經營體制,是適應農業生産發展的,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決不是重新回到集體經濟所有制的時代。據一些專家分析,南街村這樣的村莊,很有可能在未來還得要實行産權改革,建立農業的家庭經營制度。所以,小崗村應立足於自己,適用於本地,在生産發展的同時,讓農民自願的前提下,組織專業協會和合作社形式,不能存在一年半載就抱個金娃娃。媒體和外人應該以平常的心態,看待小崗村每一步的變化,沒有必要苛求、奚落他們。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