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2022中國詩詞大會》:品讀藏在詩詞裏的稻香

CCTV節目官網-CCTV-10 2022中國詩詞大會 來源:央視網2022年03月10日 20:06 A-A+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勤勞的中國人自古熱愛土地,詩詞中也留存了許多謳歌勞作、期盼豐收的佳句。本期《2022中國詩詞大會》走進千年詩詞中的“稻香”,感受這片土地上的奮鬥、收穫與富足。

龍洋開場

龍洋開場

讀古詩,走進綿延千年的耕種文化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是紀實與寫意的集大成者,極具現實與浪漫色彩。本期節目,以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的那句“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開場,陣陣稻香、聲聲蛙鳴撲面而來,這是古人對豐收的極致表達。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個中國人都能熟背的這首《憫農》生動形象地寫出,農民在田地中辛勤勞作的畫面,真切表達了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既如車輪轉,又若川虹飲。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一輛不停轉動,引水灌溉的水車映入眼簾。古人對耕作與耕種工具的描述使人穿越時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古人絕妙的智慧。“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這是古人對生活的感悟,人生歸依有常理,衣食是每個人生存的頭等大事,所謂衣食足,方可萬物興。

王立群講解水車

王立群講解水車

詩詞是古人對生活經驗與情感的表達,雖歷經千年,但那份記憶與情感卻因詩詞而留存至今,為當代人所共情!

歷生活,見證國人骨子裏的奮鬥與樂觀

本期主題“稻香”看似是在品讀古詩詞,實則是在歌頌這片土地上至純至真的人情與生生不息的活力。無論是節目中消防搜救犬馴導員元碩和搜救犬安安的感人故事,還是康震老師講解毛主席《七律·送瘟神》中那份不懼危險、不怕困難的奮鬥精神,都體現了國人骨子裏的奮進與樂觀。

《2022中國詩詞大會》現場來了一位特殊的小夥伴——消防搜救犬安安,元碩是安安的馴導員。在一次橋體坍塌事故中,元碩帶著安安執行橋底搜救任務,安安獨自進入滿是鋼筋水泥的廢墟縫隙中搜救,出來時已經全身血肉模糊,但這個過程中安安卻無半分後退,始終一往無前,堅守著自己的使命,不放棄每一個生命。在安安的身上,我們看到作為搜救犬的責任與使命。

搜救犬安安

搜救犬安安

面臨同樣緊急的事件,毛主席的心態常常令人佩服。“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面對肆虐的病毒,毛主席用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方式表達了戰勝疾病的決心;也總結到,要戰勝疫情,一靠黨的領導,二靠科學家,三靠人民群眾。這可謂相當精髓,這些經驗對於當下國內乃至全球的疫情防控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何種困境,請滿懷“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決心,相信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

康震講解《送瘟神》

康震講解《送瘟神》

品稻香,致敬土地與不朽的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吃米不忘育種人。他的一生走得很短很短,始終沒有走出那塊稻田;他的一生走得很長很長,從稻田走向了千家萬戶。在我們的餐桌上,在我們的豐收的喜悅裏邊,到處都有他辛勤的汗水。”節目開場,王立群老師的一番言語,帶領觀眾回憶起袁隆平院士面朝土地、深耕稻田的畫面。

王立群致敬袁隆平

王立群致敬袁隆平

袁老對“稻香”的渴望,來自對慘痛歷史的親歷。作為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經歷者,袁老曾目睹過遍地餓殍,所以“吃飯”就成為他下定決心要解決的問題。他曾説:“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吃飯是天下第一樁大事,沒有飯吃,人類怎麼生存?”他深知糧食是國之命脈,所以他立志要帶國人走出饑餓,更要把糧食生産牢牢攥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

而今隨著雜交水稻産量日益增高,人民生活也日漸富足。袁老離世後,他生前唸唸不忘的“禾下乘涼夢”也得以實現。曾經為了看到稻穀的生長狀況,他便將住宅安置到了試驗田旁邊,力求“躺在床上側個身子就能看到(農田)”。袁老的所作所為讓人動容,袁老畢生都在為人民嘴裏的這口“稻香”,國家的糧食大計而努力。

袁隆平耕種圖(來源:人民日報)

袁隆平耕種圖(來源:人民日報)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現在聞著陣陣稻香,看著滾滾麥浪,總能想起袁老。感謝這位“身形瘦小,皮膚黝黑”的莊稼人吧。聞稻香,品詩詞,向為稻香努力一生的袁老,致敬!

惜時光,體悟詩意下的新時代新農村

人們常説:“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在感恩袁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珍惜當下的豐衣足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

正如王立群老師在講解《觀刈麥》時説到,真正的田間勞作並非“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而是要忍受長時間彎腰割麥所造成的腰疼,還有被麥芒割傷手,滿手起紅疙瘩的疼痛,而這些都是真正耕作過的人才會懂。

王立群講解割麥

王立群講解割麥

這“艷陽”下的辛苦,本期康震老師體驗到了。康老師走進貴州萬峰林,山巒疊嶂間,深入稻田,體驗了一回“新時代”的農民,與農民伯伯們一起撈草、聊天,感受他們的那份快樂,康震老師説:“現在的新農民比他更懂拍攝”。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下,邁入新時代的新農村可謂是一派生機盎然!新時代的農民,在學習前人耕作經驗的基礎上科學耕種,實現産量和品質兩手抓。

康震體驗田間勞作

康震體驗田間勞作

由古至今,時代變遷,耕種技術也日新月異,但中國人對土地的熱愛,對糧食的敬重亙古不變,而那些藏在古詩詞裏古人的智慧也指導著今人耕種,所謂“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就是古人對耕作時令的總結,唯有把握好這二十四節氣,稻香方可輪迴。所以用心體悟詩詞裏的智慧,珍視這片肥沃而厚重的土地,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吧!

《2022中國詩詞大會》已于3月5日正式播出,3月5日-12日:1-8集;3月14日-15日:9-10集。CCTV-1 20:06首播,CCTV-10 當晚22:05,次日17:15播出。節目過半,精彩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