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階段會議在昆明閉幕,大會召開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黃金時段推出五集特別節目《中國在行動》。節目立足高速發展條件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的歷史成就,以精巧的電視敘事範式,比較全面地展現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全球環境治理方面的責任與擔當,有力地解答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建設並行不悖——這一世界性難題。這是關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歷史成就的世界之問、歷史之謎。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介紹重大工程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工作
首先,節目站在地球生命共同體建設的高度,全方位審視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辯證關係。
《中國在行動》以中國發展經驗為抓手,全面體現出中國作為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之一,是如何作為世界生態環境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參與這一領域全球化治理進程的。節目共分五集,在總基調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每集一個主題,分別是挑戰、啟程、逆轉、堅守、探索。通過發生在中國的一個個鮮活的生態多樣性保護故事,絲絲入扣地揭示出中國古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傳統以及聯合國大力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理論;通過國家法律體系建設如《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影響評估法》《自然保護區條例》的頒布實施,體現中國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法治思想。節目由此立體地展示出博大嚴謹的精神追求,形成生態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態度、世界責任和人類胸襟。節目的崇高精神品質奠定了敘事邏輯結構和文化內涵,使得節目內容具有一定的跨文化傳播意義,即世界性。
朗誦藝術家徐濤和飛播造林空軍官兵同臺表演
其次,權威的敘事方式使得節目的理念傳播更紮實、更有效。
在昆明會議召開期間,有關節目內容的權威性敘事傳播有著特殊意義。本節目的權威性是由兩種方式加以實現的,一是通過專業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現場論述、連線採訪等方式,結合具體案例直抒胸臆闡述環境問題、生態多樣性建設的中國觀點。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時坤、海底生態考察首席科學家王春生等一批專家學者在節目中露面,使得節目的文化厚度大大增強;二是通過歷史積累下的數據和統計分析展現生物多樣性分佈情況。例如,新中國飛播造林成就顯赫,累計飛播造林2650多萬畝;中國森林覆蓋率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2%上升至當前的23.4%計33億畝;中國森林蓄積量達175.6億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儲量91.86億噸;中國生物種類統計由2008年發佈的4萬多種,到今年為11.5萬種;中國高等植物共計37000多種,遠遠超過北美洲地區的17000余種和歐洲的12500余種。專家的觀念闡釋與數據的發佈使得節目的權威性、可信度大大增強。
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介紹熊貓保護工作
第三,講好中國故事是節目打動人心的關鍵。
本節目用細膩的筆觸講述了多種類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建設的主題故事。它就發生在中國人實際的生活空間。青藏鐵路建設為以藏羚羊為代表的生物通道設計,凍土層保護;港珠澳大橋建設與零丁洋白海豚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與毛烏素沙漠的關係;曾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庫布其沙漠變綠洲的傳奇……這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環境治理故事直撼人心。最為有趣的故事當屬今年夏季15頭野生亞洲象由西雙版納到昆明旅行的故事,這一被全世界媒體廣泛報道的生態故事背後滲透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文化觀念和處置智慧。來自這一事件處置一線的應急處置副指揮長楊應勇披露了其背後的艱辛。為了這15頭大象與人類和諧相處,中國政府調動應急車輛15萬台次;動用警力2.5萬人次;調用無人機937架次。在感人的故事背後,是一群無名英雄。
中國鐵建一院副院長、青藏鐵路總設計師李金城,中國中鐵一局新運公司總經理、鐵路鋪架技術&&人陳傑講述青藏鐵路生態保護的故事
第四,鋪設情感線,以文藝形式把情緒推向崇高的境界。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節目中徐濤、海霞、李立宏、陳志峰等採用配樂詩朗誦等形式將節目現場一次次推向高潮。其中李立宏關於微笑天使江豚的朗誦,徐濤與飛播造林飛行員的集體朗誦,海霞對於綠絨蒿的講述、陳志峰口語講述《自然之書》感人至深。情感線的另一頭是被歌頌的中國建設者,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政府和建設者們拿出了一個又一個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技術措施,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在節目的最後一集,更是通過有關高技術應用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更深層次的範疇,光伏等清潔能源建設、種質資源庫建設、高技術手段動植物保護等措施的普及與提高,將詩與遠方緊密結合在一起。
主持人龍洋為亞洲象代言
主持人海霞講述高原植物綠絨蒿的故事
第五:動植物登上了節目的主角,人類與動植物在相互平等的文化視域中進行平行對話。
獨特的情節設置使得節目的藝術特色更加明顯!不論是行走在可可西裏的小藏羚羊,還是昆明郊外泥水中嬉戲打鬧的野象群;不論是新發現的雅魯藏布江畔白頰獼猴,還是伊犁鼠兔;不論是偽裝大師中國巨竹節蟲的發現,還是太平洋深處中國科學家發現的海星新種;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草木真菌,抑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節目均給予了與人類平等的視角和尊重。這是理應形成的地球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特殊倫理關係。
著名配音藝術家李立宏傾情演繹長江的故事
電視節目的融媒體傳播是跨媒體類型的混合船舶動力!在節目大屏播出的同時,涵蓋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PC、手機央視網、央視影音客戶端、CCTV手機電視、中國互聯網電視、CCTV移動傳媒、學習強國、中國共産黨員網、中國網、國際在線、中國日報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等中央新媒體平臺,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行業傳播平臺,以及百度、微博、頭條、騰訊等商業網站。權威媒體的帶動效應,使得社會商業媒體的轉發量、點擊率、播放量迅速拉升,使得“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呼聲深入人心,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
媒體見證團
作者:靳智偉 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