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部

《中國影像方志》房縣篇:《詩經》民歌韻律穿越古今 七里河探源先古文明

CCTV節目官網-CCTV-10 中國影像方志 來源:央視網2020年08月20日 17:36 A-A+

 《中國影像方志》湖北卷房縣篇

在軍店鎮下店子村顯聖殿裏,保存著一塊石碑,碑文中有著“房山”的字樣。自古以來以房字作為縣名,正是對此處地理形態的精準描述。而在這片群山高峻猶如房捨得地域,古人建立房國的歷史由來已久。

春秋史書《竹書紀年》中,有“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的記載。房國又稱房子國,是周代的諸侯國,歷史上的房國因戰亂多次遷徙,在房國滅亡後,部分遺民南徙至鄂西房縣一帶。此後千百年間,多達數十位皇親國戚或退位帝王選擇幽居房縣。

如今,房縣人依然每年農曆正月十三齣燈鬧春,這個風俗被視為皇家節慶的遺風。盛大的演出,遊行隊伍常常長達數千米。其中最具房縣特色的舞火龍,源自唐代祭祀先祖、祈求甘露的一種儀式,紮好的火龍連綿長達百米,圍觀者手持煙花,向龍身噴射。舞動的長龍如駕火雲,漫天璀璨。直到正月十六夜,長龍只剩龍骨,舞龍者便將其燃盡,象徵送龍歸去,以此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

七里河探源先古文明

1976年至1978年,湖北省博物館和武漢大學七六級考古專業師生、房縣文化館以及鄖陽地區所屬縣的文物幹部先後三次對一處遺址進行了發掘。

考古隊先後三次對這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古房屋遺跡23座,墓葬30座,出土一大批陶器,石器和骨器。通過仔細論證,專家們發現,七里河遺址有著多種文化因素雜糅的特點。它的發掘,進一步明確了石家河文化早期遺存與屈家嶺文化晚期遺存的繼承關係,對探索今天漢江以南地區的多種新石器時代地方文化類型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資料,填補了武當山南麓至神農架這一大片區域內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意義極為重大。2013年5月,七里河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詩經》民歌韻律穿越古今

尹吉甫,史料記載中位居西周太師的人物,在傳説中,也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采風者和主要編纂者之一。《詩經》305中的《風》,主要源自周朝選派官員,從各地採集的民歌。學術界認為,《詩經·十五國風》中的《周南》《召南》記錄了現在湖北西北部一帶的民歌,而今天的房縣一帶,在西周時期就位於周南、召南的交界地域。  

《詩經》文化的影響之深,讓房縣吸引著考古學者們的頻頻造訪。2011年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房縣博物館聯合成立工作隊,對房縣青峰山的寶堂寺遺址進行勘探。位於此處的尹氏宗廟,至今香火不斷。

距今約2800年前的兮甲盤,記述了西周太師尹吉甫遵天子之命征伐獫狁,立功受賞一事。兮甲盤是研究西周社會、文化重要的青銅器。銅盤鑄銘文133字,其中刻有“兮伯吉父作盤”字樣。經過袁正洪和當地學者的努力,房縣和尹吉甫相關的文化遺存被逐一發現,尹吉甫的廟,碑,墓,以及入列國家級非遺的尹吉甫傳説,形成了文獻與實物的證據鏈。

在今天的房縣,包含詩經內容的民歌仍然傳唱不衰,如《詩經》的開篇《周南·關雎》與當地民歌《關雎》非常相似,結構以後綴式和嵌入式為主。如今,房縣已經發現超過102首與詩經有關的民歌。

2018年9月8日,中國首套以《詩經》為題材的特種郵票在房縣首發,房縣尤為深厚的《詩經》文化隨之流播四方,廣為人知。近年來,房縣政府將當地保留著《詩經》文化元素的民歌,視為寶貴的文化遺産,傾力打造中國《詩經》文化之鄉、《詩經》文化廣場、《詩經》大道等。陳遠翠等一批房縣民歌手也成為《詩經》文化傳承人,讓無數遊客領略到了這來自歷史深處的天籟。

銘記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文化

這塊刻有列寧頭像的蘇區銀元是紅三軍在房縣時發行的,由西關銀匠周遠忠用鋼鑄模製作。銀元的列寧頭像上方,有“中國房國遺民蘇維埃共和國國幣”字樣,銀元的背面有鐮刀、斧頭圖案和“壹圓”字樣,每塊銀元規定重 28 克。目前,這枚列寧頭像的存世孤品銀幣,連同鑄造這枚銀幣的模具一道,被收藏在湖北錢幣博物館,視作“鎮館之寶”。

1931年8月1日,賀龍率領紅三軍八師二十二團八百將士在房縣北面的連山坡,與國民黨的三個團展開了激戰,在紅軍戰史中,這場戰鬥被稱做連山坡戰役。

經過七天七夜的激烈戰鬥,紅三軍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敵軍死傷3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連山坡戰役,是紅三軍進入房縣後的第一次大型戰鬥,是紅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

紅三軍回到縣城後,召開了追悼大會,將犧牲的18位紅軍戰士安葬在鳳凰山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紅軍烈士紀念碑” 在此豎立,賀龍元帥親自題寫了紀念碑銘。

1958年,房縣重修了紅軍烈士紀念碑,後又多次整修擴建,成為湖北省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

上籠席香飄四溢

在房縣人的傳説中,歷朝歷代來到房縣的皇室貴族,將宮廷美食文化帶到了房縣。此地特有的上籠席,便是宮廷宴席與當地民間傳統飲食融合的結晶。

上籠席多見於喜事和壽宴等場合,是房縣歷代廚師糅合宮廷和民間飲食文化形成的獨特地方宴席,別稱“四大六小”,“四大”是四個湯菜,“六小”是六碗蒸菜;再配以開席前的八個果盤,五葷四素九個涼菜,四道時令炸物和炒菜,構成一桌完整的上籠席。

生態建設 文化傳承 全域旅遊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野人谷和野人洞的“雙野”景區,已成為房縣重要的旅遊景點。

2013年12月,原國家林業局批復了《房縣古南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在“生態文化旅遊健康城”和“旅遊活縣”建設目標的指導下,房縣古南河國家濕地公園建成,為房縣文旅産業帶來了豐厚的生態紅利。

今天的房縣,“一城兩基地三中心”的全域旅遊規劃正逐步推進,一個求發展、謀出路的嶄新山區縣城正在生態建設與文化傳承的道路上走出廣闊的未來。

播出時間:8月20日 23:26

收視TOP榜